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辐射光场与光学媒质相互作用的效果与原辐射光场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时,人们把研究这种物理关系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称为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光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是光谱技术,后者是揭示物质精细结构及探测物质组份实时演化的重要工具,它在化学、燃烧学、生物学及物探学等  相似文献   

2.
相比起传统的接收天线,光学天线因其较大的接收面积、较少的噪声光干扰和压缩的接收视野范围等优势,在卫星光通信系统中广泛利用。研究了卫星光通信中使用单个光学天线及光学天线阵的性能,并且分析了光学天线阵相对于单个光学天线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光学工程领域杰出科学家,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设计了百余种光学系统及仪器,是国内率先开展光学系统CAD的研究者,对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及彩虹全息技术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复物体的位相恢复研究中提出多种光学方法,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在全息光学、微纳光学、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光栅衍射矢量模态理论、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等研究中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母国光,1931年出生于辽宁锦西,2012年4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天津逝世,享年8l岁。他是著名的光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光学仪器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和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光学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大学国际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光学和应用光学的科研和教学,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取得重大成果10余项,其很多研究得到多项国家级奖和国际光学界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5.
《云南科技管理》2014,(2):110-111
<正>云南北方驰宏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涉及锗材料、光学及其他相关材料、光学元器件、光学组件、镜头及其他光电子技术、光学产品等相关业务的光电子企业。公司占地667多公顷,构建了材料制造、光学制造、光学组部件及系统集成4大平台,以70余年的光学制造经验和锗材料、红外光学、微光可见光核心技术为基础,形成3个产业基地:云南曲靖光电子材料基地、昆明海口微光可见光现代光学加工基地、昆明红外光学研发生产基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7年国外公布第一批自适应光学文献,国内就敏锐地认识到这项技术的重大意义,中科院成都光电所、北京理工大学自适应光学与空间光学学科组等单位率先开展了自适应光学领域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随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自适应光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贡建国 《今日科苑》2011,(17):20-29
<正>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著名光学家、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大珩96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智慧的双眼既能读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一个开拓应用技术,研制、生产光学装备的综合研究机构,创建于1952年,是解放后我国最早从事应用光学研究的单位。早期称仪器馆,1960年与机械研究所合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以应用光学、精密机械及光电仪器为主要研究方向。设有光学设计及检验、光  相似文献   

9.
勤少年自学成才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父亲是一个小工厂主,也是一个发明家。小诺贝尔7岁时,父亲的工厂破产,全家移居俄国彼得堡。身居异国他乡,小诺贝尔跟一位家庭教  相似文献   

10.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年)诺贝尔出身于一个瑞典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家庭,他的父亲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厂。1863年,父子二人开始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研中国近5年来的光学论文发表情况,为光学学科与光学期刊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对2011—2015年间中国在SCIE光学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中国作者在90种SCIE光学类期刊上发表了37371篇文章,总被引161069次,篇均被引4.31次。中国作者的文章发表数量逐年上升;中国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光学领域均有合作研究;中国研究机构在光学多个分支领域发展活跃。【结论】 提升我国已有英文光学期刊的质量、创办细分学科方向的新期刊、培养光学领域年青学者可以促进我国光学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严济慈小传     
《今日科苑》2016,(4):50
正严济慈(1900,12,4—1996.11.2)字慕光,浙江东阳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他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生平概况1923年东南大学第一届唯一毕业生。1923年后,  相似文献   

13.
三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开始自适应光学研究时,有关领导告诫他们说这项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而且可能应用面也不广,因此希望大家能坐得住冷板凳。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历经艰辛,不断取得自适应光学研究的突破。在863计划实施中,有多个主题都对自适应光学提出需求,充分显示了自适应光学在大型光学工程、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2006年视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时说:“光电所的自适应光学,从一个很小的研究小组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应用到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创新工作的推动作用,光电所如果没有自适应光学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优势,这类工作正是科学院应该做的,也是坚持要做的。”路院长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自适应光学创新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姜文汉本人来说,这是很大的褒奖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 现代科学成果显示,光学(光科学与工程)技术将超越电子学。在当前的工作领域内,光学技术扮演了一个创新尖兵的角色,它是其他技术,如通讯、制造技术、生物技术、能源以及纳米电子学等发展和应用的先导。1998年激光与光学的产品在全世界销售额估计在5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七五”重大项目“光学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在适于模式识别和光学实现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光学神经网络中的基础技术研究与关键器件研制等方面所得到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美国多波段太阳辐射计(MICROTOPII)测量了西藏拉萨2008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了拉萨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等问题。结果表明,拉萨晴天气溶胶光学厚度很小870nm通道大气溶胶光学厚度仅在0.016~0300之间,平均值为0.067。拉萨干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比湿季略高,月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比北京小四倍以上。然而,数据显示,在观测的时间里拉萨气溶胶光学厚度成逐渐波动放大现象。拉萨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季节风沙,宗教烧香、周边水泥、采石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组建于1958年,以固体发光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开展集成光学、电子学(微波遥感)等方面的研究。现有科技人员506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79人,中级科技人员260人,初级科技人员167人。现有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59人。名誉所长徐叙瑢同志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内外知名的发光学专家、1987年国际发光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在他的指导下,长春物理所培养造就了一批基础扎实,思想敏捷,富于创新的发光学专业人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专家,他第一个用国内2.16米光学望远镜发现新的类星体,开创了使用国内设备开展活动星系核观测的先河。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研究、数据分析技术、天文信息技术以及LAMOST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了美国ISI 2012年6月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的情况,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角度比较了近年来JCR收录光学期刊的变化。研究了JCR2011收录的77种光学期刊Q1区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论文发表数量与出版单位等指标。以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的光学期刊为基础,概括了中国光学期刊发展取得的成绩,结合对SCI收录光学期刊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光学期刊整体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我国光学期刊如何继续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22—26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20届国际光学委员会大会”在长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光电研究院院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健林担任此次大会的组委会主席。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光学学会、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等各界的大力支持。国际光学委员会(InternationaCommission for Optics,简称“ICO”)创立于1947年,其会员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光学学会和国际学术团体。我国于1987年加入该组织。ICO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光学大会,因其层次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