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尚鑫 《文教资料》2006,(28):15-17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将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为“参与和扩展”战略,对付地区不稳定和核不扩散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90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所谓的“南亚热”,克林顿政府宣称在南亚地区寻求“不偏不倚”的平衡外交政策,把发展与印度的关系看作实现其冷战后全球战略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同时仍然重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但这种平衡不是等距离的,从克林顿的第二任期起,美国的南亚政策出现了重印轻巴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战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在其主导下对日本进行了改革,随着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全面展开,美国对日政策由抑制改为扶植,减轻对日惩罚,对日改革半途而废,可以说美国的战后政策与日本右翼势力泛起密不可分;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泛起,对亚太和平特别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为遏制苏联和亚洲共产主义在全球扩张,在战后日本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从最初的敌对转为扶植,发生了从“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到“要将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体系中去,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值得信赖的盟国”的根本性转变,以致于日本赔偿中途夭折。  相似文献   

4.
潘小亮 《学周刊C版》2011,(5):200-201
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有着地缘政治上的联系.三国关系的冷暖对国际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赫鲁晓夫执政后从全球战略眼光出发.对第三世界外交政策作出调整.对中国和印度尤为重视.目的是在对抗美国方面取得优势.竭力维持他在东亚以及南亚的既得利益。但是.1962年发生的中印边界冲突.使得三国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对中印俄关系乃至整个东亚、南亚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南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限度的遏制共产主义效果、对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开展宣传、情报活动和维持本地区的均势与和平稳定.从1947年到1954年,美国的南亚政策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试图与印巴两国交好变为仅与巴基斯坦结盟,美巴关系渐入佳境,而美印关系则跌入低谷.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政策的变化均以其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从超越遏制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到先发制人战略的嬗变,但其核心是确保美国的单极霸权不受动摇,并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为这些战略寻求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理性。考察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及以反恐防扩为目的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仍能较清晰地看到美国全球战略中意识形态的烙印以及与冷战时一脉相承的政策特征。由此可见,意识形态仍将是美国未来较长时间内实施其全球战略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之一,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一味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采取扶植、偏袒亲美国家,打击、镇压反美势力的政策,结果造成了阿拉伯人民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同时也给世界和平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对其安全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在对外政策方面日益显示出极具攻击性的一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实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不难看出,国际政治冲突的本质和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是制定美国安全政策的理论基石;而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分析,可以认为,美国是从文化现念认同这一角度来选择所要攻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9.11"之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抛弃自冷战以来的结盟与威慑战略,在战争的轨道上越走越远。伊拉克战争不仅使美国深陷泥潭,还严重阻碍了其全球战略的实施。《孙子兵法》作为冷兵器时代最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战略思想,对于反思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战略性失误的深层原因提供了可贵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