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强化诵读,势在必行1、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这是古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它形象地告诉我们,诵读有助于理解与运用。2、熟读、背诵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诵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充分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读,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出之于口,明乎于心,才能抓住文章的“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真正做到心领神会,理解实质。读而熟,熟能背。靳家彦先生强调“把读书优先权还给学生”,就…  相似文献   

2.
一、诵读朗朗上口.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相似文献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可见诵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近两年的站立式诵读实践教学经验,让我确信站立式诵读教学不失为当今可试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柳 《宁夏教育》2006,(12):46-4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可见,"读"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读"的方法有范读、朗读、诵读,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读懂、读透。只有真正读好了,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古诗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想象力。这个道理小朋友都知道,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读古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让我来给你介绍几种方法:一、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要多读、熟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乐趣,熟读名诗、佳句、好词,以积累材料。二、领悟感情诗人常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感情。读古诗时,我们要在诵读中感悟自得,从诗句中体会感情。如在《赠汪伦》中,李白为表达与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友谊,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借当地景…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我国古代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它在神州大地沿用了近三千年。它是古人教学汉语文实践经验的结晶,是汉语文教学规律的反映。古代诵读教学一般由教师的教读、领诵、讲贯,和学生的探读(预读)、学读、熟读几个部分组成,而以学生自读贯穿始终。古人关于诵读教学的许多做法与思考,如实践观、整体观、读思、读习、读行结合及“自得”自求的训练方法,都符合教育科学原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古人对“读”也有经典地概括和诠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可见,谲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牛鼻子”,因此,课堂教学古诗文,应该注意诵读与感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诵读”最早出现于《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它原本的意思是指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 “诵读”的意义不再是单纯地发出声音朗读,而是指高声地朗读喜欢的文章。而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诵读内容包括教材中的文章、文学经典,以及自己喜欢的文本,需要熟读,强调遍数,同时在诵读前需要精思,理解文本内容,诵读时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投入,“诵读”不仅仅能通过个人或小组式的活动表演给别人看的,更是对文本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训练,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对文言文、白话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帮助。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说的都是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沈岚 《初中生辅导》2014,(19):41-44
文言文学习,尤应多诵读.诵读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诵读时不要急,慢慢读,读清文意,读顺文脉,读出文情,读出文势,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就如同《观沧海》好像不是曹操写的,丽是你写的一样.多读、熟读自然就能将文章烂熟于心,直到能背诵.这种背诵有个好处就是沉淀得深、厚,经久不忘.文言文中的字音、节奏和语气是在诵读的时候必须注意的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读,即指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诗歌的意蕴固然要深刻领悟,但作为学习阶段的中学生,要想深入领会诗意须先进行有效的诵读。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品味,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正如古语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诗歌的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诵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诵读呢?我认为采用以下层级式的诵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音读音读是诵读诗歌的基本层次。其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诗歌中常有一些平时不常用的生字、生词、多音多义的字词,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如选入课本的《诗经》三首和屈原的《…  相似文献   

16.
【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此言也正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古诗文尤其重视诵读,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是更好地品味古诗文的必要环节。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  相似文献   

17.
汪海 《华章》2012,(31)
诵读是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一篇优秀的文章,在不同的教师嘴里有不同的味道,而学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诵读与语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语感的培养就在于多读、熟读、背诵中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体的语感图式,然后加以顺化,实现由“言”到“意”的转换.就审美层次而言语感的审美感受能力来自于教师、学生对文本的反复、有效的诵读.本文就旨在探究如何在诵读中提升语感能力,从而达到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方面 ,我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  一、利用课文 ,奠定写作基础。   1 诵读课文  杜甫有诗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而且还能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反复熟读文章的过程中 ,脑子里就会有一种过电影一样的感觉 ,越读形象越鲜明。读多了 ,学生在写作时 ,就能把所要表达的意思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较为具体地写出来。我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熟读背诵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三国时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同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得解说,自晓其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说“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目,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背诵篇目,对诵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