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导言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说话人通过语言形式表达语义内容。听话人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义内容。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要使语义内容得到正确的、充分的理解。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对立和统一,决定语言交际的全部过程。我们研究一种语言,就要详细考察这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关系。各民族的语言形式互不相同,但是语义内容在各民族之间却是相同的,否则翻译就会成为不可能。我们在这里只讲汉语的语言形式跟语义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语言不是像词典一样分条目排列的,而是以网络的形式储存着的,我们称其为语义网络,而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是依赖于对语言的表层理解迅速触及深层语义网络,由一个节点的激活迅速波及整个语义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意会是汉语的特征之一。意会实际上是指说话或创作过程中对语义、语义关系进行综合表达,以及听话者、读者进行综合理解时所运用的语言手段,以及这种手段构成的系统。这种手段,以语义为基点,在可理解的前提下进行重心嵌合,或利用语义相悖及零形式去组词、造句、谋篇。意会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上均有体现。意会的产生与汉语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与运用汉语表达和理解时的具体语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往往有着特殊的修辞效果.本文结合实例,从词汇、书写和语义变异三个方面对英语语言的变异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领略英语语言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语义的构成受语言形式,语言结构,文化内涵,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间转换的翻译活动中,语义很多时候就难以得到完整地传递,或多或少会存在语义缺失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语义缺失的三种原因:语际差异,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并以莫言小说及其译文作为研究文本,阐述了译文中出现的几种较为突出的语义补偿方法:直译夹注,文内增补,类比替换及化隐为显。  相似文献   

6.
冯巧妮 《海外英语》2011,(5):164-165,167
该文从跨文化信息转换的视角入手,阐述在电影翻译中如何处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主张在进行电影翻译时应在保持语义对等的前提下调整源语的形式以解决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和语义冲突,达到语言文化"功能对等"信息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词语的象征与联想意义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生活、逻辑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也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花木词汇用语.汉、英两种语言中花木词汇用语在联想意义上有三种情况:语义对立,语义重合,语义空缺.词语联想与象征意义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章试图从这三方面来探讨汉英语言中植物词汇的差异,从而反映出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语义弱化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语义弱化的现象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因此,语义弱化不是一种特殊情况,而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一种自然现象。现代汉语中语义弱化有一定的原因,简单而言就是个性张扬、外部影响和功能不同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为表达同一语义的不同修辞形式或手段的“语义等值形式”是语言运用中等值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语义等值形式的使用,不仅止于单词的调换及其作为独词句或省略句的形式出现,也包括句子等大一级的语言片段的置换.而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构成的语义等值修辞手段更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义等值形式”是我们认识语言运用规律的一个视点,其贯彻于语用中,是为了强化语言单位的表达功能的,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试论“X门”的语法化和语义隐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社会中出现的大量"X门"语言现象进行形式和语义的分析发现,认知的隐喻化使其产生了新的语义.而这种语义的虚化投射作用在语言形式上, "X门"便逐渐出现了语法化的趋势. "X门"在语法化的起始阶段,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否能发展成真正的词缀,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35-38
语言的变异性是指语言单位在形式和语义上发生的变异,流行语的出现正是这种语言变异的结果。流行语作为日常表达中优先选择的一类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社会心态,传递大众情绪和群体意志。本文考察流行语的形式和语义两个层面的变异特性。  相似文献   

12.
方金华 《台州学院学报》2012,34(1):15-17,27
汉语的词义是成系统的,词义在演变中,其语义场内部要素也发生了相应动态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词义的系统性。先秦时人们睡眠或直体横陈,睡在床上;或趴在几上睡。由于几这种卧具在后代消失,睡眠语义场在睡眠方式上不再强调卧具的对立,只保留睡眠状态上的内部对立。这揭示了汉语词义系统在发展中为了维护平衡而采取内部调整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平文 《现代语文》2006,(11):80-83
一、引言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Crystal在《语言学和语言学词典》中指出:"模糊这个术语源于数学,语言学家用这一术语指对一个语言学元素或形式进行分析时所涉及的不确定性".(1985:131)在语言中,这种不确定性是就语言所传达的意义,即语义而言的.也就是说,语言学中谈到模糊,就是指语言单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论等值翻译     
从形式语义、意义、语境等角度分析等值翻译的可能性 ,一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必然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它的对等物 ,语言之间存在语义共相 ,语义差异具有可消除性 ,因此 ,等值过程永远只能是最大程度的近似  相似文献   

15.
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运用语言时,能自我意识到自己言语信息的输出情况,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能自觉地掌握自己言语的品质,准确地控制自己言语信息发出的程序,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调整自己言语的速度、频率、节奏、韵味等等。 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失去这种自控性,就要出现言不中的,语无伦次,拉拉杂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标记理论的基本原理从形式标记、语义标记和分布标记三个方面对英语语词系统中构成两性对立的词语对立所反映的性别标记的非对称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这种现象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个表现,说明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应尊重语言的内在规律,正确对待语言中性别标记的非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汉常用烹饪动词语义场中词化程度较高的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不对等或独有的烹饪动词,即在另一语言中出现了语义空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两种语言所属民族的饮食习惯、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联系,在进行相关词汇的翻译时,要联系文化背景,尽量做到准确。  相似文献   

18.
行业语的社会化是社会需要选择和语言内部要素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行业语社会化的具体形态,在形式上表现为字词的增减或转换,在内涵上表现为语义的稳定或泛化。这种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共同语影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生成语法致力于探索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的普遍语法,因此把精力集中在了对语言能力和句法的研究,没有对语言应用和语义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知语法看到了这种做法存在的不足,对语言现象进行语义层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探讨认知语法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然后对于语义的生成及其在语言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探讨这种语义观对于语言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夏怡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04-106
翻译就其实质而言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它包括语言形式和语义方面的转换。语义转换又包括了语义的传达和形象的转换,后者是语义转换的重要形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象语言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是个难题。本文试结合语境因素,通过实例描述探讨英汉互译中形象转换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