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萌苗 《现代语文》2009,(12):17-19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氓》叙述了男女主人公自由恋爱结婚,婚后过了一段时间的艰苦生活,女主人公年老色衰,遭负心男子抛弃的故事。故事先写谈恋爱时感情的热烈,再写被弃后的冷落,表达了女主人公怨恨悲痛之情。读完全诗后,读者对那个背信弃义、二三其德的男子充满了痛恨,对女主人公充满了同情,认为造成女主人公被弃的命运,错误完全在那个“氓”。  相似文献   

3.
杨巧蕊 《考试周刊》2012,(34):15-17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从女性的意象代表﹑性格与婚后命运、爱情观三个方面,对中英古典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从代表意象来看,中国古诗多托牡丹寄寓对女子的情思,而英国情诗多用玫瑰代表钟爱的女子;从情感历程来看,中国诗中的女子婚前大都娇羞脉脉,婚后恪守节操却多被弃,因此幽怨较多,而英国诗中的女子婚前多热情奔放,婚后也可能红杏出墙;从爱情观来看,中国女子只相信现世的爱情,而英国女子也相信来世的永恒,宗教气息浓厚。这些差异,源于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宋话本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女主人公的形象总比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突出、动人,而且这是普遍的,我们称之为.女强男弱"现象.  相似文献   

5.
《音乐之声》中的女主人公玛利亚,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的教师形象。《美丽人生》中的男主人公基多是一个乐观、幽默的父亲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玛利亚和基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但他们有两个相同之处,即他们的性格都开朗、乐观;并都采用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具有魅力的教育方式来引导、教育孩子——寓教育于快乐的游戏之中。  相似文献   

6.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8,(10):37-38
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研究通常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清教统治发生的冲突,忽略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潜在而致命的冲突.本文认为后一种冲突才是真正悲剧性的冲突,男主人公的懦弱和犹豫让女主人公的坚韧和向往归于虚无.他们如果能结合,彼此之间的冲突就会爆发,毁掉他们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成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本是京城名妓。她因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心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生命。而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可能对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因性格原因,屈服于礼教观念,再加上小人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爱情,造成十娘投江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诗经&#183;卫风&#183;氓》是一首争议较多的诗.不断有文章论及其主题和女主人公形象。至于诗中的男主人公氓.历代诗评家的意见似乎倒很一致.认定他是负心薄幸男人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爱丽丝·门罗以女性作家敏锐而独特的眼光,通过透视女性婚前和婚后在家庭婚姻中的遭遇,将女主人公在父性权威压抑下的困顿和焦虑浓缩在"逃离"这一具体的实际行为当中。《逃离》女主人公卡拉的两次"逃离"反映了她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两种心理状态,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卫风·氓》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诗中讲的是一个古今中外反复上演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全诗六章,情节单一:一二章写婚前,三四五章写婚后,第六章写结局,整个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开的。分析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应是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之一,而抓住抒情线索则是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古代社会婚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并不必然导致女主人公的被弃。男主人公并不具备“二三其德”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也不是女主人公被弃的直接原因。男女主人公婚姻的非法性是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卫风·氓》是久经传诵的《诗经》名篇,也是所谓“弃妇诗”的代表作。作品以自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负心汉“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后受尽虐待直至被弃的整个过程。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首次较完整地、脉络分明地交待一场婚姻悲剧的始末,更在于作品以细致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勇敢、果断又具有叛逆性格和强烈自主意识的女主人公这一艺术形象。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把握女主人公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呢?一、从审美感知入手,整体把握人物形象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者在脑海中会留下这样一些零碎的印象:女主人公和氓相识、相知…  相似文献   

13.
《德伯家的苔丝》与《包法利夫人》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和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两部作品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别开生面地对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力图还原他们对两位女主人公苔丝和爱玛悲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男主人公名叫拉尔夫,女主人公叫卡罗琳.他们的五个孩子虽然年龄各不相同,但都在2月20日出生.  相似文献   

15.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希礼与瑞德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著名小说《飘》中的两个男主人公,希礼是女主人公斯佳丽梦寐以求的情人,瑞德则是她一直不懂得珍惜的丈夫;不过,随着斯佳丽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负有使命的成熟女性,她终于认识到希礼只是自己心造的幻影,瑞德才是她生命真正的依归。  相似文献   

17.
小说The Luncheon中塑造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心态.由于男主人公在请客时消费的超支、女读者的言语中伤以及侍者的唯利是图致使男主人公的心理日趋沉重和破碎.  相似文献   

18.
文保忠 《语文天地》2013,(19):13-14
何谓诗歌形象?诗歌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形象。何谓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岳飞《满江红》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位痛恨金人入侵,渴求建功报国的人物形象;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或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小说The Luncheon中塑造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心态。由于男主人公在请客时消费的超支、女读者的言语中伤以及侍者的唯利是图致使男主人公的心理日趋沉重和破碎。  相似文献   

20.
短篇小说"Enemies"中,作者运用了多处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及补充故事情节,从宏观角度看既是两个主人公的对比、两个社会阶层的对比又是个人情感与社会人道的对比。从微观角度,"Enemies"处处展现对比,不论是主人公的态度、外貌还是行为,抑或是色彩,从而将整个故事更好地展现出来,使小说情节更丰满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