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东芳 《考试周刊》2011,(16):29-30
明代的评论家朱权曾经评价《西厢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曹雪芹也曾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之口评价《西厢记》,说读过之后顿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课文《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节选,写的是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我们读完此文,也无不为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真挚情意所感动。这份感动,与本文富有文采的戏曲语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杨汉光 《南昌教育》2005,(B09):51-52
黄发林是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他讲课喜欢发表一些奇谈怪论。我上高中后学的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黄老师说,原文在描写荷花的时候,有一句“又象刚出浴的美人”,编进课本时被删掉了。我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删掉呢,黄老师说:“大概编课本的人怕同学们读了刚洗完澡的美女就去干坏事吧。其实,是小看了我们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高语第一册《荷塘月色》有三处异常醒目: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②峭楞楞如鬼一般。③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鹚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高中语文教材都选人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两文都用到了“点缀”一词。《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叉如碧天里的星星,叉如刚出浴的美人。”在这里“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好像是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5.
夏天来了     
谈起夏天,脑中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想起朱自清就又想起了他的《荷塘月色》,想起《荷塘月色》就想起了那荷叶,那袅娜地羞涩地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那酣眠又小睡的月光,还有那鬼似的柳树。距离上一个夏天好像还没有多长的时间,等我转过头匆匆地看了那一眼冬天和春天,再转回来,夏天就是邻家小妹俏生生地站在我面前,眼中还有一丝淡淡的微笑和独有的l睛绪。  相似文献   

6.
博喻例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有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写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不仅写出了荷花银白透亮的色彩美,而且传神地状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姿态美,生动地刻画了荷花娇媚可人的形象。这种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比喻一个共同的本体的连续设喻的现象称为博喻。钱钟书先生说博喻是“用一连串五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在写静态荷花时,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展示了作者锤炼语言的高超工夫。“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A花”,既是写实,又是写意。荷塘中叶多花少的生态分布是写实,  相似文献   

8.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该文在辨析各文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雕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选入中学课文时被删去了三处文字,现摘录并试打如下: 第一处,在第四段第三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之后,删去了“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句。这句以“刚出浴的美人”比出水芙蓉——白花,极为自然,突出了荷花的纯洁、清新、可人,它与上文的“明珠”、“星星”构成博喻,分别从单纯的花、叶同的花、水上的花这三个角度来比,喻意更强烈,更丰富;若去掉第三个比喻,则单薄得多了。第二处,在第五段“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之后,删去了“峭楞楞如鬼一般”一句。乍一看,这一比喻令人感到突兀,在这一段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中突然跳出这么一个“杂音”,似是那么的不和谐,人们可能还会怀疑这是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被专家和家长批评为"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所以启动修订,旨在删除其中一些空洞的内容。对于教育部的这一举措,从舆论上看,很多人对此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2.
李先秀 《考试周刊》2010,(33):28-29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依据。《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这部剧作的文采性,还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先生个体精神进行释放、寄托的空间,同时也是他对人生进行重新思考的空间。《野草》之中所蕴含丰富意义把鲁迅先生精神世界的多元化以及复杂性进行了充分的、深刻的表现。目前文学界关于《野草》的解读,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倾向于现实生活的解读;另一个则是倾向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读。这两种解读方式,可以说是真正对《野草》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解读,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对《野草》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是对鲁迅先生的《野草》中的"现实"和"哲学"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詹丹 《教育文汇》2010,(10):15-16
最近有人写博客,建议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去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理由是"情感不健康、文风孱弱病态",其父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云云。无独有偶,前不久又有人建议删去中学语文教材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水浒传》中的著名章回,认为文本虽伸张正义,却“过多渲染了血腥和暴力”。这些别出心裁的“新解”,引发了业内外的一番争论。  相似文献   

15.
何小五 《文教资料》2011,(12):16-17
严迪昌先生在《近代词钞》一书中介绍陶樑生平时认为是陶好友吴长卿所云,周骏富先生辑《清史稿》认为"林清事变"发生在嘉庆十九年,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有关原始文献资料试图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千古美人崔莺莺只不过是想象世界里的一个虚幻的美人神话,是艺术家充分理想化的产物。红颜薄命、“自古美人遭狼吻”这才是美人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笔者站在女性主义文化思维的视点上,试图用别样的眼光——即撇开《西厢记》的文学史或美学方面的研究,而仅仅借《西厢记》中的美人(崔莺莺)的故事为由头,来思考一些关于“美人”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以散文见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真挚、深厚、清幽"(语出叶绍钧《朱佩弦先生》)。对这些名篇的各版本解读累现报端,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而收录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绿》,却鲜有探究、发声者。究其原因,或在于《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情景、事理结合得疏密有致,研读者颇能感受到种种情思、理趣,进而作阐释、生发;小品类的散文《绿》,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  相似文献   

18.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有这样的论述:"起来"、"下去"在某些情况下也是表示情貌的,"起来"表示开始貌(笑起来、唱起来);"下去"表示继续貌(念下去、搞下去)。"起来"的表示情貌也是较晚的事。大概在元代产生。"下去"的表示情貌,是由于"起来"的类化。它的起源最晚(红楼梦中还没有)。在《儿女英雄传》中,才发现用"下去"表示继续貌的例子:便静静洱的听他唱下去。(第三十八回)底下要只这等一折折的排下去,也就没多的话说了。(同上)待要隐忍下去……天长日久……更不成事。(第三十回)其实,在《红楼梦》之前,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短篇小说,其意蕴丰厚,笔法老到,脍炙人口,读后令人流连忘返。在解读中,如果先让我们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时代背景",也没有"作家简介"等等之类的信息,只有这一篇独立的小文章,那么我们如何来解读呢?本文试着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20.
因果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逻辑哲学论》中的"因果律"命题廓清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的实质。与逻辑推理相比,因果律根基于两个经验事实在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即逻辑推理追问理由,因果原则探求原因,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