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风"音乐与台湾现代派诗歌不仅血脉相连,而且殊途同归。历史的隔阂造就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特有的文化乡愁,并逐渐衍化为台湾的文化传统,"中国风"音乐便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对"传统与现代"、"西化与民族化"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风"音乐和台湾现代派诗歌最终选择回归传统,并试图用古典情怀来构建现代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夏芳  程嫱 《成才之路》2010,(32):53-54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出现的又一重要的审美范畴,同时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为"和谐之声",是音乐音响形态之间的和谐、音乐行为之间的和谐、音乐哲学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分析吕骥先生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文章内容与结构,并以"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原则"和"方法和民间的范围",以及"应该研究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二人音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关、马最大的不同在于"文人"定位——"俗"与"文",导致二者的元曲音乐创作方向——"斗争"与"解脱";"人文"与"宗教";"人救"与"神救";"人文"与"文人"的差异。其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人,关、马音乐思想分别归属儒、道哪个派别及其各自突破。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国风"音乐与古风音乐两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歌曲的对比,发现古风音乐所有文本研读价值及声乐演唱特色,从寻找民族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这种包含较多文人文化特性的歌曲,在最具"草根文化"著称的网络中走红的根本原因及古风音乐的自身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音乐用于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而现代音乐治疗作为学科建设和研究却是20世纪中期后才开始的。从理论上看,中国音乐治疗学存在着"两种观点",即现代医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9.
王昕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35-138
通过分析广西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对"八桂书风"的深刻影响,指出构建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八桂书风",不仅需要加强书法技法锤炼和中国文化的修养,更需要植根于广西深厚的地域文化,关注广西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见风"是否要"使舵"成语"见风使舵",据《辞海》(2002年版)释义:"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亦作‘看风使舵'。现多用作贬义。"作文《"见风"是否要"使舵"》对成语"见风使舵"的语义有自己的理解。文章认为"见风使舵"有褒有贬,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见"的是什么"风"。如果见"好风"而"使舵",那是"随机应变",当褒;如果见"恶风"而"使舵",那是"同流合污",当贬。褒贬有别,"见风使舵"应有此二解。且读该文: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新声"的郑卫国风(在卫又称"桑间濮上"之音),或被指为"靡靡""亡国音",或被斥为"淫奔"乐声,千百年来一直与"淫"、"靡"多有牵连,声名不雅。实际上此高帽定名初就是一冤假错案,并与"风"之本身远不相符。  相似文献   

12.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育中发展滞后的一个领域。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和高职特色的音乐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13.
何雪秋 《考试周刊》2011,(49):219-220
通过音乐课改,我们收获很多,但也带来了一些教学新问题。多媒体运用注意防"假",创新课缺乏音乐性需打"假",合作教学需治"假"。  相似文献   

14.
评新世纪音乐之后——恩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世纪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恩雅被誉为"新世纪音乐之后"、"新世纪音乐的精灵"、"永远的天籁之音",恩雅所获得的这些头衔是名副其实的。通过了解恩雅传奇的人生经历与辉煌的艺术成就,在品味她带给我们如仙境般的音乐语言过程中,可以看出她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摇滚乐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流"态势。以"北京新声"运动推出的数支乐队为代表的一批摇滚音乐人展现出此一时期中国摇滚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他们在作品中集中表现了一种与成人世界的疏离关系,用音乐建构出一个摆脱了过去也抽离了未来的"青春的乌托邦",从而得以逃离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肌体,表达他们对成人世界的抵抗和拒绝。对这一社会——音乐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中国摇滚的整体走向获得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主要目的不在文体革新,而是借此打击轻薄举子"妄议时事"的政治习气。这股习气是庆历至嘉年间"言事之风兴盛"大潮流的一个支流。欧阳修在现实政治中艰难地维护"朝廷大体",痛苦地调和日趋偏激的"政治气节",虽然寄希望于下一代,但最终没能遏止住偏激矫节的言事之风。他的政治心态和政治遭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音乐结构"中"轻"与"重"的回旋、"快"与"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表述中。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握好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音乐学习,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学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上的丰富多采的音乐资源,成为音乐教育巨大的"资源库",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从多方面满足了《音乐课程标准》对培养人的需要,也从诸多层面赋予了音乐教学新的含义。巧利网络,创造了无限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彭雪莲 《考试周刊》2010,(36):230-231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已由原来注重"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下面,我谈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