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代小说的女性形象以其矛盾性格和不幸命运已在批评界反复被人提起,《心烦意乱的传道士》同样也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女主人公莉萨一方面纯朴善良,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具有叛逆精神。但另一方面,她又在暗中参与走私贩卖私酒的交易,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另类"新女性。哈代同情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压抑的生存处境,同时又保留了某些男权意识和价值取向,冲破男权传统樊篱的女性最终走不了多远,体现了哈代女性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哈代笔下的苔丝被认为是英国学史上塑造最成功的女性人物。苔丝同时具有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特征。苔丝的悲剧,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哈代作品《还乡》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充满了朦胧的现代意识,她的行动背离了男权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期待和道德规范,张扬了女性确立自我,肯定自我的精神,体现了女性超越自身内在性,寻求自我身份的主体性追寻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哈代女性角色中最为坚定的反叛者。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不难发现哈代本人对自然、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思考。他批判了压迫自然和女性的男性中心主义,显示出哈代是一个具有超前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而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中、4个短篇小说集.哈代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女子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苔丝在苔丝父母、亚雷、安玑等人眼中的形象及哈代对苔丝形象赋予的象征意义来分析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7.
<还乡>中,哈代通过托马辛、克林及游苔沙与荒原之间的种种联系表达了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关注,认为只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哈代是一位具有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而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中、4个短篇小说集。哈代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李锐 《华章》2010,(36)
作为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男性作家,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大多是通过这些女性的婚恋观表达出来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卡斯特桥>中苏珊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简·纽森和亨察尔的情人露西塔三个女性形象窥探哈代的女性观中对女性情感的审视态度.说明哈代女性观中情感意识层面上的双重否定,具体表现在他不满女性对自己情感的过度压抑,同时也反对女性情感的过度的欲望和放纵.  相似文献   

10.
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在原型的选择上有时受到了他们对女性地位的不同认识的影响.夏洛特·勃朗特选择"月亮女神"作为简·爱的神话原型深深打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烙印,而安吉尔--苔丝心中的"太阳神"--则是哈代男权话语的代言人.本文试从哈代和勃朗特原型意象的选择看两性作家对女性主义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自1891年问世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它已被公认为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并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学阆苑。自张谷若以后又有几位译者翻译了《苔丝》,在这里笔者选择了王忠祥和聂珍钊合译的译本在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和张谷若译本进行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分析哈代小说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宿命论"观点对女性命运的重要影响和女性形象中性格与环境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三类:1、花容月貌、风致韵绝的女性,在男性社会里,属于男性的客体,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2、把爱情视为唯一的女性,同样透露出哈代对女性的歧视;3、永远是脆弱的女性,以依靠男性为主,缺少独立的人格。这一切表明哈代是以男性意识去规范和塑造女性的  相似文献   

14.
哈代1874年所发表的《远离尘嚣》被称为"最有代表性和最协调的威塞克斯小说"。同他创作的其他悲剧女性人物相比,女主人公芭丝谢芭的结局具有喜剧性。她由反叛再到皈依为正统女性的过程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其回归具有很大的必然性。文章从作家的宗教情结、爱情观、和谐自然观三个方面探讨其回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在托马斯.哈代所有的作品中,苔丝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形象,有着几乎所有女性的优点,其中包括她的反抗意识。这一点在19世纪的英国是非常难得的。本文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常静 《文教资料》2007,(35):39-41
哈代是英国文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而他笔下的女性都笼罩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女性身后隐藏的并非是作者特殊的世界观,而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悲剧就是必然的。哈代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对现实、伦理、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思想受到了古希腊戏剧家的命运悲剧观、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观及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卡斯特桥市长》被认为是哈代最重要的悲剧主题小说,它代表着哈代悲剧小说创作的高峰,标志着哈代悲剧理论已经真正走向成熟。这部小说是哈代命运悲剧观、社会悲剧观和性格悲剧观的综合运用,他既为小说主人公亨察尔设定了一系列带有巧合性和偶然性的命运,又塑造了主人公亨察尔带有典型矛盾性的性格。同时又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秩序、两个阶级冲突之下的社会悲剧。此外,哈代作为一名"进化向善论"者,其自身乡土情结的升华也为《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书写创造了一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苔丝,哈代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被彻底摧毁了.刽子手不是别人,正是那两个自称爱她的男人——Alex和Angel……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当成傻瓜。可是,有许多获得肯定、得到成功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也是许多“聪明人”眼中愚蠢的傻瓜。詹姆森·哈代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他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满脑子怪念头的“傻瓜”。当他某次不经意间看到了一篇"电影的原理"的报导  相似文献   

20.
苔丝是托马斯&#183;哈代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形象,有着几乎所有女性的优点,其中包括她的反抗意识,这一点在19世纪的英国是非常难得的,因此本文就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