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识共享是知识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正成为知识共享的桎梏.基于知识共享的视角,大学要从建立知识联盟、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正视大学组织结构特性等方面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2.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它是大学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因行政权力泛化、层级结构不科学和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不利于知识共享.因此必须变革传统大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共享的大学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共享是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它是大学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传统的大学科层制组织结构因行政权力泛化、层级结构不科学和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而不利于知识共享。因此必须变革传统大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王棒 《职教通讯》2023,(3):18-24
知识共享是知识接受者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拥有者传递的知识,使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实现技能习得的过程。从知识共享的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那些生产商品的同时,具有知识共享的意愿、实施知识共享的行为、得到知识共享的结果,兼具人才培养功能的企业。现实中,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却面临知识主体缺乏共享意愿、企业缺乏支持知识共享的文化、科层制组织结构阻碍企业知识共享以及缺乏支撑知识共享的技术环境等障碍。为此,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成需要构建知识共享的信任与激励机制、塑造支持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构建扁平化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搭建支持知识共享的物质技术设施等。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知识共享行为对教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隐性知识的固有特征、高职院校教师主体因素、组织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等因素制约了知识共享过程,应从个人层面强调学习与反思并重、组织层面共建实践共同体、制度层面设计多元制度互补三个方面,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6.
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共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被资源战略学派(resource-based strategy approach)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其独特性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企业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隐性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上来.企业如何得到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阻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组织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识无法共享.分析知识分类和组织学习的类型,寻求Ⅰ类组织学习和Ⅱ类组织学习的有效方式,构建改进组织学习效果的知识共享-组织绩效提升模型,从而不断提高组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教师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体知识向教师群体知识转移的过程。教师知识共享能够实现教师个体缄默知识显性化,丰富教师共同体实践性知识库,并促进学校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现象”以及“学校组织无意识知识管理的现象”等现实境况致使教师知识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多元价值和意义。这些阻碍教师知识共享的现实因素背后反映出教师之间缺乏人际信任、社会互动、合作意识和共享文化以及学校组织知识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向集体知识转化,应积极构建教师知识共享文化,提升教师知识共享意愿;营造教师知识共享的“创造的空间”,增强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完善学校知识共享的制度支持,引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也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探讨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对金华市9所小学的250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知识共享需求、共享意愿和共享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小学教师知识共享主要受组织文化、行政领导、信息技术和团队机制因素的影响;组织文化和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需求和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很大,组织文化和行政领导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建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是僵化的组织文化和保守的个人价值观、传统的组织模式和落后的管理体制、隐性知识管理机制的缺乏、以及知识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滞后。建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机制是清除高校内部知识共享障碍的有效途径。探讨了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概念和内容,分析了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紧迫性及其障碍,并从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享作为学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沟通交流使知识分享的双方都得到专业提升。目前我国教师在知识分享上存在分享意愿低落等现象,主要是因为促成知识分享的软环境及硬环境的缺失,而从建立知识分享团队体系、营建知识分享的组织氛围、构建知识分享的技术平台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促进知识分享的更好形成。  相似文献   

12.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章初步探讨了基于趣味化知识分享的教学模式,在详细阐述趣味化知识分享内涵与要求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参与趣味化知识加工与分享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企业中员工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作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中,预期的互惠关系、自我价值感、知识权利损失对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影响显著。针对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an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crucial between a student and supervisor. The essential knowledge shared and transferred between these two parties must be observed and understood very well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produced at good level of quality for futu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ork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organisational and technical factors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a research supervision domain.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im, a specific research model was developed. This model was based on systematically analysing and extracting all the knowledge-sharing impact factors and then choosing the more iterative and adaptable ones, according to research supervision models. These factors categorized to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research model,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Data was collected by a survey of 150 students from the Faculty of Computing at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The Smart PLS tool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In su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the individual factor in the research supervision domain – namely,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hare knowledge – in addition to technological factors – specifically, IT systems –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supervision process. In addition, it was shown that organisation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social networks, and supervisor suppor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research supervision. However, when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 and technical factors, the effect of organisational factors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research supervision was not particularly strong in the case of this study.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did not exist between the learning strategy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research supervision. This study is among the first of its kind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antecedent factor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context of research supervision.  相似文献   

15.
为了理解社交问答网站中的内容和交互关系对知识共享水平的影响,选取知乎社区“在线教育”话题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内容分析发现答案大多是针对问题进行解释和辨别,较少有评估、反思和共识,评论中则多了增进感情的社交性问候和支持鼓励。社会网络分析从网络基本属性、凝聚子群和中心性三个角度出发,发现成员之间联系松散、交互较少,形成以内部交流为主的小团体,知识的分享和讨论集中在少数核心成员身上。建议从问答质量、互动程度、小团体之间的联系和精英人士参与四个方面提高社交问答网站的知识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共享经济时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共享经济模式单一、农民素质较低且缺乏互联网知识、政府的引导与监管缺位等诸多问题。应搭建乡村旅游共享经济平台,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业,创新乡村旅游共享经济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共享,规范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和共享经济平台运营秩序,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以便搭上“共享经济”的顺风车,实现“共享经济+乡村旅游”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近年来,关于研究生知识共享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生知识共享的研究进行综述性探讨,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基于知识共享的学校知识管理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发展。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对个人知识的意识程度、共享知识的主观意愿和认知结构,教师个人知识本身的特性和学校组织结构与环境等是制约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共享的管理策略包括:构建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创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学校文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的信息网络;开发团队学习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虚拟班级中的知识共享是个体间、组织间互动转移、内化与创新知识的过程,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但是主体在虚拟班级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共享意识淡薄、共享能力欠缺、共享质量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知识共享的实现.通过提供认知工具、建立推送机制、应用激励手段、创设多元化交互方式、共建资源等策略,可以为提升知识共享的质与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