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证主义社会学诞生与孔德和迪尔凯姆的社会学学说密不可分.孔德的倡导使社会学从哲学中脱胎而出,迪尔凯姆确立了社会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方式的取向之一,遭受批评厄运之后在现代社会学中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在诞生伊始,就与"实证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与思辨哲学相区别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孔德提出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在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中,实证主义社会学经历了发展、顶峰、甚至被怀疑批判,今天在社会学发展中如何科学的看待实证主义社会学,要怎样辩证的看待它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位置,本文主要从实证主义的产生、社会学家的发展、以及它与其他社会学研究的冲突与融合关系来探析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3.
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其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与其社会学思想的结合过程,并对其实证主义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进行了回溯,探讨分析了孔德的社会学是如何形成其实证主义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追溯了实证主义的由来,并从哲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进行了阐述;再通过介绍孔德和迪尔凯姆的社会学实证主义观点.总结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求对社会学实证主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创始人孔德阐释实证精神,关联工业社会之理性,亦是社会学学科奠基之石。法国孔德及英国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实证主义指向工业化分析,涉及“物理之学”转向“社会之学”时代语境。孔德实证主义及其精神,涉及工业社会的价值及其类型建构。一方面,孔德的实证主义学理及工业社会的新哲学省思,提升了实证主义普及大众的理性教育,影响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孔德回避了法国工人阶级所面临的资源分配与社会规则的核心问题。知人论世,孔德“工业社会”学理及其经验省思,仍须纳入社会学界及其先驱学者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加以辨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追溯了实证主义的由来,并从哲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进行了阐述;再通过介绍孔德和迪尔凯姆的社会学实证主义观点,总结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求对社会学实证主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实证主义与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溯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由来与演变,及其在基本原则、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所遭遇的批评.通过介绍实证主义社会学与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求社会学能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成为一门更加科学,完善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李帆 《考试周刊》2014,(26):31-32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以及科技的发展,19世纪人们在思想上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实证主义应运而生。实证主义的奠基人孔德从审美的外部条件检视文学问题,他的社会学认识论和美学思想传入德国又影响了舍雷尔等一批倡导以实证主义进行文学研究的文学史家。本文从实证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在德国的发展及其衰落等方面全面分析实证主义文学研究法。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科学管理究竟是以孔德、涂尔干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有机论还是以穆勒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机械论影响下的产物并未予以澄明。归属于实证主义有机论阵营的斯宾塞实证主义因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了机械论的解释而具有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意蕴。作为美国文化产儿的科学管理其由以产生的文化不但承继了英国经验主义传统而且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这既为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也让主张整体主义、内容晦涩和反对经济人假设的孔德实证主义饱受冷落。因此,认为是穆勒与斯宾塞的实证主义而不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构成了科学管理的方法论基础无疑更契合历史和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10.
浅论孔德实证主义对管理过程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德实证主义与法约尔管理过程论是密切相关的。孔德的实证主义是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孔德实证主义既是管理过程论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管理过程论缺陷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孔德是在其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体系下阐述他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和宗教观的。他的方法论是实证的、整体的、有机的和科学的方法,认为应该应用这些方法进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他的伦理道德观是从人性出发,强调爱他人、爱社会的情感和仁爱的爱他主义行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他的宗教观是他晚年思想的重大的转变,一反早年反宗教的实证主义,认为人人应该信奉“上帝之爱”并发扬“爱他主义”的仁爱,这样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秩序。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自1839年产生以来,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交锋一直不断,可以说,社会学170余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实证与反实证一路争论的历史。中国社会学继承了西方社会学实证主义的本质特性,以定量的方法为主,专注于社会实证调查,实证主义是中国社会学的主流。但同时,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一样,中国社会学内部也存在着实证与反实证、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的二元分歧,尤其西方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陷入"社会学危机"的争论以来,中国社会学实证与反实证、定量与定性方法的争论更加激烈,随之产生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主义道路能走多远的疑问。针对这一问题,应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当前中国的转型实际予以正确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的内涵、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发展、以及社会学历史中关于实证主义的论争作一简要的探讨,拟理出一条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的主线。指出实证主义自社会学创立至今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实证主义具有重视事实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其发展规律的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精神首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被引入中国,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对实证主义利用和改造成为法学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实证主义成为中国管理学中情感逻辑的有效补充,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与史学的融合与排异,都体现着实证主义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社会科学当前仍需要积累经验的角度分析,实证主义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仍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与斗争就无休无止地进行着。实证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方式的取向之一,就是坚持“实证的”精神,就像研究自然现象那样来研究社会现象,这种研究取向自社会学诞生以来曾长期占据主流地位。来自人文主义的对人的自由意志的追求,对实证主义的主流地位形成了难以避免的冲击。在二者长时间的对立和争论中,社会学家对社会学危机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而使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呈现融合走向。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在我国教育社会学界的境遇并不乐观,其受困于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难以获得其在社会学中那样尊崇的地位。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其作为"事实学科"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这门学科的价值,而作为"规范学科"则可能被其他学科所湮没。要确保教育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独立地位,建构教育社会学的本土理论,实证主义显然是我们所不能弃守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本文主要阐述实证主义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情感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来发现学校教育中的情感现象与问题,阐释学校教育中的情感与宏观、中观和微观社会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找寻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解决的社会策略.其研究内容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探讨.教育情感社会学拓展了教育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空间,凸显学校教育中的情感及情感教育教学问题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19.
实证主义与心理学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形态的实证主义影响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产生。孔德的社会实证论、马赫等人的经验实证论和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论分别成为激进的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心理学以实证主义为指导,既有意义也有历史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杜尔凯姆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并且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以及对行动者的制约作用;他主张研究者抛开已经形成的关于社会事实的常识观念来理解、解释社会事实,创造出符合科学需要的专门术语;他还以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为主要批判对象,形成了他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吉登斯在《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中则以杜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为主要的批判对象,重新界定行动与结构、常识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在批判并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阐明他的社会学研究中方法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