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 1997年8月24日晚,时任郑州市某区公安分局局长的张金柱因酒后驾车撞上一对推自行车行走的父子,11岁的孩子不治身亡,父亲和自行车被卷在车下,拖行长达1500米,致使全身大面积挫伤,白骨裸露,生命垂危.第二天,当地<大河报>率先报道了这一血案,之后做了连续报道.此后,各媒体在法院一审判决前,都做了声势浩大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发表在1986年12月16日武汉《长江日报》上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是一篇精彩的“中性”报道。因为报道形式新颖独特,问题也抓得准,所以,通讯发表后,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映,被评为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几年购买自行车的人特别多,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是,自行车违章、撞倒人,简直司空见惯。《长江日报》记者谢昭良、刘立民,透  相似文献   

3.
来函照登     
《中国记者》编辑部: 在去年第十二期《新闻业务》“海外评谈”一栏中转载的北美日报文章《新闻宜力求报道准确》中,提到敝报1985年1月间一篇市场信息报道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经我们查对了一月份的报纸,并未刊登“海鸥”牌自行车在本地供不应求的报道,而是在1月25日二版登了《“琴岛”自行车好销》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4.
维祺 《出版参考》2010,(11):20-20
中国被认为是自行车的王国。不过,对中国来讲,自行车却是一个半世纪前传人的舶来物。据《炎黄春秋》杂志报道.上海的自行车是由侨居的外国人带去的。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还记得湖北孝感报关于专业户杨小运买永久牌自行车的报道和关于廊坊改革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报道是怎样搞出来的呢?孝感报社社长孙振武从理论高度对报社的新闻决策过程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某报在“新鲜事”栏目中报道了一则新闻:去年暑假。有个年仅8岁的儿童在其父陪同下,骑自行车行程2400公里,到了北京。8岁儿童骑车上北京,前所未闻,可谓“新鲜”,然而,这样的“新鲜事”值得宣传吗?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8岁儿童骑自行车上路,显然违反这条规定。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杭州有两家报纸先后在一版报道了余姚市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经理熊铨洪等人明目张胆违反物价纪律,突击批准供应名牌自行车受处分的消息。然而,其中有一处事实,两家报道却迥然不同:一家报纸载:“今年8月30日上午,余姚市物价局口头通知这个公司的经理熊某,从9月1日起自行车调价”。而另一家却载“8月30日上午10时左右,余姚物价局把省局关于自行车从9月1日起调价的通知内容及贯彻执行的要求,当面告知市五交化工公司业务股长沈汝林。沈回公司后,即向经理熊铨洪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去年发表过两组关于自行车问题的报道,一是调整、扩大上海自行车行业的生产能力,一是上海、天津自行车厂直接给超卖万斤粮的农户奖售自行车.比较一下这两组报道的得失,对于改进我们的经济宣传不无裨益.调整、扩大上海自行车行业的宣传,是从一月二日发表上海自行车三厂厂长、副厂长的来信《生产条件稍加改善,凤凰车还可增产》开始的.在这以前读者曾感叹过"'凤凰'何日进山来"——三厂的领导人便以此为由头,向全国读者报告:"只要拨给一万平方米的厂房,三千千瓦的电力,三千万元的投资,今年(1981)可增产二十万辆自行车,明年(1982)还可进一步发展.如果实现不了,情愿"引咎辞职".这封信情真意切,很有气  相似文献   

9.
我和刘立民同志采写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荣获了第八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一些同志在祝贺之余,也问道:“有关自行车的报道写了不少,你们为什么想到文明骑车?”“你们是怎样构思、采访的?”……大家的询问,促使我回顾了这篇文章产生的经过,感到在报道思想、采访道线和写作方法上同过去抓问题的报道相比,有些新的体会。一、深入生活,选好角度。每天,我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自行车的海洋中随波逐流。可谓尝遍酸甜苦辣,还经常碰到骑车人和骑车人相碰撞、相擦车的事。有时双方互相谅解,跌倒下去,爬了起来。各走各的路,平安无事;有时一方出语不逊,双方唇枪舌剑,围观的人不断增多,堵塞了道路;更有甚者,双方大打出手.竟酿成了事故。这类事因经常见到,也就习以为常。自个儿只求谨慎骑车,以保平安。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定》公布之后,报社要求大家结合武汉的实际,在提倡社会文明公德上做文章。从哪里入手呢?我感到找准突破口很难。有一些问题很大(比如  相似文献   

10.
伍慧琼 《新闻世界》2012,(6):151-152
传统广告媒介的困境和社会、营销、传播领域人本化的兴起促成了广告业对自身的反思,并开始了广告内容人本化的尝试。在此背景下,自行车广告在全国兴起,自行车广告信息传达的平等性、强渗透性、生活化等特点体现了广告行业为广告媒介人本化所做的努力。传统媒介同样在广告媒介人本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改进,但是只有新媒体,或者说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才能最终承担起广告媒介人本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刚进报社时,我就听说了很多前辈的“事迹”:他们有人骑着自行车追赶消防车,有人一个月蹬坏了三副自行车的脚蹬子,那时候稚嫩的我还吃惊于他们的“拼命”,甚至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当我自己骑上自行车去找新闻的时候才明白,做新闻就是需要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一腔想要闻出一片天地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柳君 《档案管理》2005,(2):89-89
30年前,他在村子边的公路上坡岭前摆了一个修车摊。他做过一个统计,公路边每天经过的汽车是8辆,拖拉机11辆,自行车23辆。  相似文献   

13.
邢宇皓 《青年记者》2009,(17):F0004-F0004
一辆电动自行车,十年颠簸路程。 一百多个县市区,三百多个村镇。 五十项各级别新闻奖,一百多篇重点,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后勤报道做深做活,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后勤》杂志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具体做法是:精心策划,做有分量的报道;聚焦前沿,做有深度的报道;专家发声,做有权威的报道;改进文风,做有趣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亚运会闭幕后,辽宁省有三家报纸先后报道了辽宁健儿夺得的金牌总数,然而,三家报纸却迥然不同: 10月8日的《辽宁日报》说:“我省运动员在射击、举重、赛艇、田径、自行车、柔道、皮划艇、羽  相似文献   

16.
一去不返     
我是1979年1月开始做驻站记者的。那时,记者的装备是:一个采访本,一辆自行车,一个手电筒,一件厚厚的用布做的雨衣。另外,站上还有一架老照相机,是站上的记者伙着用的。  相似文献   

17.
徐胜 《新闻实践》2005,(5):26-27
本刊已连续几期推出“专题研讨·做大做强正面报道”专栏,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通过交流,大家对做大做强正面报道,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增强了实践的信心和能力。为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正面报道”的内涵,我们特刊发这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自行车。我们曾以惊人的自行车保有量获称"自行车王国",据统计,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每户拥有自行车约1.82辆。上世纪80到90年代,每到上班高峰时段,成千上万辆自行车一起涌上街头,蔚为壮观。被誉为"自行车之  相似文献   

19.
广播报道以快、新、活见长.但在突出这些方面特点的同时.往往又难以顾及报道的深、重、大等元素。在报道中.尤其是在重大、典型、战役性报道中,如何把新闻做深、做重、做大,就要讲究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20.
让丢失的自行车回家,这像是一个梦,然而在《三峡晚报》的“介入”下,许多宜昌人的好梦成了真.“自行车失窃”系列报道,从3月开始,这组历时38天,发各类稿件54篇(幅)的“热点”、“难点”、敏感题材的报道,在领导和群众两个层面上都得了高分:市委副书记万久才说:“这样的宣传很好,一方面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把工作搞上去”.市民们则评价说:没有三峡晚报对自行车问题的系列报道,就没有“献一片爱心——让失车回家”活动的感人场面;三峡晚报把市民家庭中的失车问题搬上党报,足见其为群众办实事的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