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南县关西新围是一座典型的赣南客家围屋,这座围屋是赣南客家方围的杰出代表,它集建筑、美学与风水于一体,在这座围屋里充满了客家风水文化。本文对赣南客家围屋和客家风水文化的概况进行介绍,从关西新围入手,分析关西新围的建筑特点与关西新围建筑过程中的民俗活动,找到新围与客家文化的结合点,从关西新围中去探询赣南客家风水文化,从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理解赣南客家风水文化。  相似文献   

2.
深圳的客家围屋风格独特,无论是在建筑结构、规模还是形式上都与广东梅州和江西赣南等地区的客家围屋有许多不同之处,无不凝聚着中原的传统文化,极具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本文通过调研,对深圳客家围屋的特点、发展历史及其保护利用存在的诸如保护意识薄弱、建筑损毁破坏严重、保护资金匮乏、产权结构混乱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客家围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以和平县围屋为例,展示河源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形态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表象,文章透过客家围屋建筑特征的生态体现,设计功能与影响来探究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5.
梅州侨乡客家民居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是梅州等地客家侨乡特有的文化景观,这些民居的创建者多有侨居海外的背景,接受了西方建筑文化,将西方建筑文化引入客家建筑之中。文章以六座客家民居为实例,探讨它们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和装饰艺术以及中西交融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围龙屋是梅州客家地区的标致性建筑 ,其文化魅力向为学界所关注。本文试通过广东省梅县丙村镇温家大围屋建构的实证 ,亦即是通过围龙屋主人温氏宗族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 ,分析此一围龙屋在特定背景下的文化功能 ,及其整个建构体系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港君子垌的客家围屋群作为广西最大的围屋群,是广西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黎、邓两氏围屋群在注重风水文化、突出宗祠文化、推崇祖先崇拜、突出自我防御方面具有相同性;在主体建筑形态、围屋人文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两氏围屋宗族文化方面的异同性研究,可以为客家围屋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地方———周庄。周庄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石桥了。爸爸妈妈告诉我,周庄一共有14座老桥,一座新桥,最古老的桥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游览时我们走过了许多桥,有双桥、平安桥、外婆桥等等。这些桥都是用一块一块的大石头砌成的,有的石块上还雕刻着漂亮的花纹和图案,它们既是江南水乡的象征,同时也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每座桥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最有意思的就是“双桥”了。这是两座完全不一样的桥!一座桥的桥洞是圆的,一座桥的桥洞竟是方的。它们就像…  相似文献   

9.
陈涛  吕晓娟 《文教资料》2007,21(5):187-189
客家传统围屋建筑和徽派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两朵奇葩,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两派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的比较,得出了“和而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两种文化应该加强交流整合而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沿革与机构客家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客家文化研究室”。1990年8月,成立了“客家研究所”。2006年4月,学院本着服务地方的宗旨和梅州市委关于“文化梅州”建设目标,与地方政府联手整合全市资源和全院研究力量,成立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梅州市客家研究院”,这一整合提高了客家研究的整体水平。2007年4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下达文件,批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经过近20年的历史积淀,研究院已发展成集科研、教学、资料收集、客家文物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术科研机构。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1人;并聘请了海内外客座研究员68人。客家研究院下设客家民俗研究所、叶剑英思想研究所、客家方言研究所、黄遵宪与客籍作家研究所、客家近现代名人研究所、客家艺术研究所、客家音乐研究所、华人华侨研究所、客商研究所、客家建筑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并设有客家文物陈列馆、客家研究资料中心。宗旨与任务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广...  相似文献   

11.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感性和智性、历史感和文化心理感结合得很好的散文。它有三大阅读亮点。浓郁的人文关怀。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特征和宗族群居亲和性的奇异的客家民居。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中国传统民居的五大建筑。作者对这一文化生态进行解读时,言语之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浓烈的情感的激流。其中既有对客家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生存智慧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本论用景观人类学的方法重新考虑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的现状。迄今为止许多客家学者认为客家建筑内涵阴阳五行说、天人合一、风水等起源于中原的文化思想体系。但是,在客家的大本营——梅州其实不少当地人更加重视另一种环境知识,假如仅从中原文化的角度说明客家建筑会妨碍理解客家建筑文化的全面性质。本论以梅州的传统民居围龙屋的个案指出客家建筑文化的重叠性,从而提出客家建筑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实证分析表明: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特色;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载体环境关系且其载体环境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建筑形式的物质基础,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载体的相互作用是形成梅州客家民居文化景观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编者手记     
2000年秋天,我们去大埔县采访.在一座客家围屋花萼楼旁边,有一所小学.走进这所小学的时候,刚好是上完第二节课.我们看见一位年轻老师正领着孩子们做早操.……  相似文献   

16.
编者手记     
2000年秋天,我们去大埔县采访.在一座客家围屋花萼楼旁边,有一所小学.走进这所小学的时候,刚好是上完第二节课.我们看见一位年轻老师正领着孩子们做早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对客家土楼有着神秘的向往。在我那模糊的印象中,土楼,或者说围屋,是经过了长途迁徙的客家人留在大地、留给历史的脚印,亦是他们追寻生命的巢穴。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支重要的民系不可忽视,那就是客家人。东晋末年五胡乱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中叶安史之乱、唐末黄巢起义和五代纷争、两宋之际金兵南侵、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横行,一次次的战乱、一次次的灾荒、一次次的背井离乡、一次次的流离颠沛,使原居于中原的汉人辗转迁徙到赣闽粤山区,与当地的土著交流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汉民族的特殊民系,粤东、闽西、赣南一带是客家基本住地,而他们曾经的居所引起了后人无数的惊奇。 被这惊奇牵引着,我们谋划已久的自驾考察小组,终于在2006年“五一”长假成行了,目标正是粤东和赣南的客家围屋……  相似文献   

18.
央视《围屋里的女人》这部电视剧反映了旧时代女性群体柔弱悲惨的命运,电视的影像画面反映了桂东客家文化中的地理建筑(围屋)文化以及客家服饰文化的特征,突出体现了桂东客家人文文化个性,该电视剧对于宣传客家文化尤其是桂东的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融合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土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传统优势地域文化."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原生态的客家文化资源,需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建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梅州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将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竹海绿波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每当我唱起这首《谁不说俺家乡好》,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迷人的图画: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就是我的家乡,被世人称为“世外桃源”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