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4月间,我国有好几家报刊登载了苏联礼炮六号飞船宇航员,“在太空和外星人相遇”的消息,后来又都作了更正。在西方有些国家,有一种习俗,即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  相似文献   

2.
去年4月间,我国有好几家报刊登载了苏联礼炮六号飞船宇航员,“在太空和外星人相遇”的消息,后来又都作了更正。在西方有些国家,有一种习俗,即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可以说谎话戏弄别人,报纸电台等宣传机构也不例外。那则有关“外星人”的消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编造出来的。无独有偶。今年4月,我国许多  相似文献   

3.
4月1日“愚人节”,是欧美以愚弄别人为荣的特殊“节日”,通常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愚人节起源于欧洲,地点和日期说法不一,但从莎士比亚剧作已有“到了愚人节,人们似乎特别聪明”之语,可见在四、五百年前愚人节便已颇为流行。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愚人节是十五世纪出现的,当时,宗教斗争与迫害十分激烈,西班牙王菲利普二世是天主教狂烈拥护者,他强迫  相似文献   

4.
愚人节的两则“新闻”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每年这一天,人们可以百无禁忌地胡说八道,无事生非而不负责任。当时上海有些报纸也喜欢在这一天编造些耸人听闻的“独家新闻”.引起一时轰动。但诸如此类的“新闻”太多。很快就被揭穿而成过眼烟云,不值一提,唯在194...  相似文献   

5.
新闻榜     
据《中国日报》网站称,3月29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其网站上突然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出席洛杉矶的一个慈善活动时遇刺身亡”,半小时后这一新闻稿又被撤除。但此时中国国内网站已经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 微软公司随即对纷纷打来电话求证的媒体表示,此为假新闻,是2002年愚人节的恶作剧内容。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此前已经历过类似玩笑,但他自己说,对此类玩笑并不在意。  相似文献   

6.
中秋佳节将临,我却想到了一个西方的节日。今年4月1日,西方愚人节,某报的“生活周刊”为此作了一整版的愚人节假消息报道。在这样一个发行量遍及全国的大报上如此推崇西方的一个节日,这在新中国的报刊发行史上未免是一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最开心的日子之一,因为这一天是闻名世界的“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尽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哄骗、取笑、愚弄别人。而且,不管这样做之后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人们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现在这一节日也开始在我们中国流行,尤其是在大学生中间。愚人节又称万愚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认为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相似文献   

8.
吴杨 《新闻实践》2003,(7):41-42
今年4月1日"愚人节"未到,中国的广大网民就被"愚"了一把。3月29日上午,中国日报新闻网站发布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CNN3月28日(北京时间3月29日)报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出席洛杉矶的一个慈善活动时遭暗杀身亡。消息甫出,新浪、搜狐、人民网等国内各大网站相继转发,在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然而,约一个多小时后,该消息被证实是一条假新闻。这一"闹剧"的出现,再次引发关于网络时代新闻真实性的思考。网络时代的到来曾被很多人认为是真正信息化的开端。的确,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传受双方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这种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写稿总想写“大消息”,认为发表出来“块头”大,作者“水平”高。但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才领悟到“小消息”可做大文章。 因为,不论写“大消息”还是“小消息”,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把只能写成“小消息”的选题硬性“拉”成“大消息”,那就会事倍功半。 我们业余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会抓热点、难点以及经验报道等“大消息”的采写工作,一方面在抓“小消息”报道选题时也要有“战略眼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小消息”并不亚于“大消息”的作用,“小消息”有它的独到之处和较强的优势。一般说来,“小消息”反映的是一件新闻题材的主体骨架,比较容易采写。经常写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委领导同志认为目前“报纸上的科技宣传是一少二干”,我们很有同感,不只是“少”和“干”,而且差错多、笑话多。最近有许多报纸将外国报刊在愚人节时的胡编乱造当作“科技珍闻”竟相刊登,这些都是大笑话。近一段时间,中央和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对  相似文献   

11.
张永明  张亮 《新闻界》2000,(3):54-54
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文体在中国的各媒体上雄踞了多年 ,至今仍是各大媒体迎合受众的最好“看点”和具有经济效益的最好“卖点” ,也是受众最喜爱的“受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稍加分析和总结就不难发现 ,深度报道在中国各大媒体雄踞多年不衰的原因 ,主要是我们各大媒体都善于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一文体的内涵 ,同时不断拓展它的外延。既然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那么 ,深度报道肯定是由诸多不同体式所组成集合的 ,笔者拙认为有以下些类型 :一、独篇类所谓独篇就是由消息型新闻构成的一个单篇 ,篇幅比一般消息较长 ,信息的容量较大。独篇深度…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中国新闻奖”复评委员,在阅评了全部参评稿件以后,日前于南京向各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台长并同行们发出一份呼吁书: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呼吁书指出,在送评稿件中,消息较少,质量较差;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这是新闻主体观念薄弱,报纸“杂志化”、“通讯挤消息”、“长挤短”现  相似文献   

13.
西俗每年四月一日是所谓“愚人节”。在这一天,人们可以相互愚弄,不少报刊也趁机发表一些随意编造的荒唐故事,看谁上当,当然,较为负责的报刊会在第二天发表声明,澄清事实,同时津津有味地报道人们上当受骗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今年愚人节,我国一家重要的新闻机关竟遭到愚弄,连续播发了三篇外国报刊为愚弄读者编造的假新闻。第一篇是用英文播发的,说新加坡将大力发展国内民用航空  相似文献   

14.
第三浪快来了,第三浪来了! 2009年3月31日,创业板确定5月1日开始推出,期待十年的一个心愿尘埃落定。要是再晚一天发布消息,那么大多数人肯定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新闻。因为,当下这个时节,当下这种形势,让最铁杆的创业板支持者也不敢多奢望。  相似文献   

15.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现在的消息,一般要求以客观的形式出现,不允许记者在其中发议论或作出主观判断。即使想通过报道事实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的事实来表达倾向。对于报道事件性新闻来说,最常见的消息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是:整条消息根据某一事实的各方面的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将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置于最前面,于是就形成“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就像一座倒置的金字塔。例如下面这条美联社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大学近日宣布建立3个专业班:“作家班”、“新闻发言人班”、“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各招30人。这一消息引起极大争议,有人指出,大学专业设置越来越像职业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报纸要让消息唱主角,这已成了报界的一种呼声,为此《新闻战线》开展了“让消息唱主角”的大讨论。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认为许多消息(一些不是消息的消息不在此列)本身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否则可能想唱也唱不好,成不了主角。我们每天报纸上的消息篇数并不少,但它们未必就是“主角”。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许多,但消息缺乏深度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消息“失落”了深度,就不可能成为“主角”。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消息深度“失落”的外在原因。一是自80年代中期深度报道的兴起。这些深度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闻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新闻时效观:一种是我国新闻学里的传统看法,即要求发“今天消息”;一种是适应现代化新闻工具的特点提出的,即要求发“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消息。前一种新闻时效观,是从报纸新闻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因为报纸每天出版一次,日报主要刊登“昨天消息”,晚报可以刊登“今天消息”。所以,对报纸来说,发出“今天消息”就可以了。后一种新闻时效观,是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传播》2007,(1):45-45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全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入1—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103篇及“赏析”文章111篇,共计214篇。其中获奖消息及“赏析”文章各68篇;新闻通讯及“赏析”文章各19篇;新闻评论及“赏析”文章各15篇;综合赏析文章共8篇。  相似文献   

20.
一、消息 “消息”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报纸、电台、电视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新华社消息”的字样或听到“某某台消息”的声音。当今新闻媒体中的“消息”,是指关于人或事物新近情况简要而迅速的报道。而在古代,“消息”的词义与现今是不一样的。 “消息”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消”的意义是“消减”,“息”的意义是“增长”,两个词构成一对反义词,指事物的消长、盛衰、生灭。例如《周易·丰卦》:“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例句的意思是:太阳经过了中午就会西斜,月亮经过了圆满就会亏缺。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