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国的报业资本家已在抱怨日子不好过了。原因是各报的广告收入急剧减少和报纸销数逐月下降。由于经济形势不妙,衰退的阴影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海湾战争,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工商业大户撤退了。1990年各报的广告总收入仅比前一年增长0.5%;1991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只能比1990年增加2%,而1970至1989的20年平均年增长率却为9%。所以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命的报纸都在担心随时可能出现的亏损局面,实际上不少报纸早已在赤字下勉强出版。所以报纸广告局的研究部副主任艾伯特·戈林说:“各报看来都红光满面,而它们却患内出血症,它们以往的成就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够活下来。”另一个影响报纸的未来命运但迄今尚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销数下降,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人民越来越不爱看报了。  相似文献   

2.
封面链接     
《报业时代》2006-2“免费”背后的价值在美国,免费报纸的数量已经从2000年的13种,上升至如今的35种。甚至有专家认为,如果要从零开始办一份报纸,最好是从免费报纸的模式开始。各报业公司正通过各种不同媒介平台挖掘“免费”背后的价值。不同的免费报纸可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但有一点相同,收入压力通通压在广告上。免费报纸迅速吸引当地汽车经销商、银行、礼品店等的广告,但不少全国性大广告主却依然更愿意把广告投放到付费报纸。有分析家认为,只要发行量足够大就一定能吸引来大的广告主。同时,有资料显示,大部分报纸网络版广告收入去年增长…  相似文献   

3.
日本全国各行各业的广告费,1996年在杂志、报纸、广播、电视四大媒体中,共支出37795亿日元,再加上利用其他广告手段所支付的广告费,总广告费支出为57699亿日元,比1987年增长46%。 出版业既是广告的载体又是广告用户,既收入广告费又支出广告费。报纸广告费收入,1996年为12379亿日元,向报纸支付广告费的行业,交通·观光业  相似文献   

4.
2001年,美国各报业公司的 CEO(首席执行官)们大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告收入下降,报纸印刷费用上涨。许多报纸被迫削减发行量并开始裁员。CEO 们在语气沉重的备忘录上告诉雇员们他们为解雇员工而感到深深的遗憾。然而,即使今年公司财政预算吃紧,但 CEO 们一想起他们将会得到的实际收入,就会有窃喜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毕磊 《中国记者》2012,(5):116-117
报纸网络版收费真是扭转报业收入下滑的支点吗?报纸网络版收费的模式中有哪些玄机?报纸网络版收费:不得已而为之?今年3月中旬,美国报业协会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报纸行业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7.3%,其中印刷广告收入同比下降9.2%。美国报业协会在该报告中称,美国  相似文献   

6.
美国平面媒体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和订阅.杂志收入构成上述两部分基本各占一半;而报纸90%以上收入来自广告. 2005年美国平面媒体广告收入达到顶峰,之后开始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9,(10):42-42
除了部分地区外,世界媒体行业特别是报纸行业普遍面临着广告收入减少、订户下降等困难,这一趋势在欧美表现得尤为明显。日本2009年上半年的报纸广告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7%,报纸行业正受到广告收入锐减的巨大打击。众所周知,报纸行业的主要收入来自订阅费和广告收入。日本有着上门送报的制度,因此发行量的下降幅度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明显。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8,(8)
法国媒体市场调查机构Yacast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法国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增长9.1%,达到23亿欧元。其中报纸的广告收入增幅为19.4%,免费报纸尤其深受法国民众喜爱,其广告收入和广告刊载量  相似文献   

9.
美国报界在因特网上的经营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报界在因特网上的经营方式及其发展趋势丁一内容提要随着因特网用户的迅猛增加,如今因特网已成了传统报纸生存与否的巨大威胁。近一二年来,由于害怕广告份额有可能遭到侵蚀,众多美国报纸上网创办了报纸的网络版。但是,各报的经营方式很不一样。据本文作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这个国度,广告触目皆是。民间电视台从早六点播至晚十二点左右,中间不断地插入广告,连节目本身也是广告主出资制作的;广播、杂志自不必说。我们正在研究的商业报纸,其广告量占50%。日本全国性报纸共二十四页(版),每版15段,共360段,广告为163段;每段平均50万日元,共8,250万日元(仅东京总社发行的朝刊)。广告收入占报社收入的一半。可以说,没有广告,报纸也难以生存。日本有关法律规定,广告量应在报纸版面50%以下,不然,广告量还会膨胀。此外,道路两旁有广告,电车里头有广告,连明信片上也印着广告,简直是广告的洪波。  相似文献   

11.
董宽 《新闻三昧》2006,(10):1-1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受众资源、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不得不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报业广告收入仅仅比2004年增长了11%,成为中国报业近20年快速发展中广告增幅最低的一年。如果依照清华大学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中心和央视市场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增长的幅度更是只在5%到6.59%之间,中国报业已经第一次呈现出广告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危险趋势。与报业广告急剧减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网络业的广告收入比2004年增…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报纸收入的75%来自广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收入则100%来自广告。1990年直播全国超级橄榄球赛时,电视广告的播出费竟高达每分钟70万美元。正如一位美国电视批评家所说:媒介业的老板以每年  相似文献   

13.
当日历翻进公元2017年,全国各类都市类的报纸无论从发行量、广告额全部出现下行趋势。在2017年全国晚报协会年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上半年,全国纸媒发行量下滑35.6%,广告收入跌幅超52.6%,而且全年的下降幅度有可能比这组数据还要惨。许多人认为,这是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带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5,(10):65-67
1/4个世纪前,以现在标准看,是报纸媒体的黄金年代,报纸媒体收入占到了媒体工业广告收入的80%,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在报纸广告的投入上挥金如土,他们的光辉几乎淹没了地方广告客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文缩微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 王爽在《记者摇篮》杂志2004年第1期上撰文说,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越多。这是因为广告商一般都选择在发行量高的主流报纸上做广告。但  相似文献   

16.
现在,各报均刊登各种期刊的“目录”或“要目”广告,颇受读者欢迎。但是,目前有的报纸往往拖的太晚,刊物早已出版售光,报纸才刊登出广告。如《诗刊》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是当月十日出版发行,而光明日报十一月三十日才刊出此期目录;《安徽文学》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光明日报拖到十二月二日才登目录。拿文汇报和光明日报两家来比,明显看出文汇报做得比较好。如《安徽文学》一九七九年十一期,文汇报十一月九日就发出“目录”广告,光明日报晚发了二十三天;《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十  相似文献   

17.
从两则新闻说起。新闻一:2006年8月前后,各大商业网站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预测,除掉渠道代理商的收入,我国2006年网络广告比2005年增长48.2%,速度惊人。报纸、广播、电视的受众、广告和其他收入出现向大型商业网站悄悄转移的趋势。过去20年间,我国报业广告收入平均  相似文献   

18.
核心阅读:笔者曾在中西报业经营对比的基础上就节流手段及其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1,本文试图探讨报业开源之道。我国商业报纸收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采取低价发行,在盈利模式上过度依赖广告收入,此单一的收入结构应对风险能力弱,而新媒体又迅速分食报纸的广告份额,2011年网络广告份额已超过报纸。传统报纸广告收入急剧下降,而数字广告增长乏力。如果说网络摧毁了传统媒体主要依赖广告支撑的的商业模式,则需跳出传统盈利模式思考窠臼,探讨广告之外报纸的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媒体依靠传播信息产生影响力,吸引受众,广告商看中媒体的影响力向其支付广告费用,这也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16年6月公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在2015年的中国传媒业市场,电视、报纸、广告和杂志四家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不及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收入.四大传统媒体当年广告收入下降12.59%,其中,报纸下降 35.4%.实际上,受众的注意力在单一媒体上停留的时间正在逐渐缩短,受众对单一形式广告内容的接受程度正在降低.媒体和商家都在寻求更高效的获利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德国经济的不景气不仅在时间上要比预想的长得多,程度上也要深刻得多.出版行业受其影响自不待言,大多依赖广告收入生存的报纸、杂志行业,更是感觉度日如年.早荣年,由于广告收入持续减少,报纸行业早已开始重组.近期,杂志行业也开始出现重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