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写词语,他让其中几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听写结束,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把“鸟儿”错写成了“乌儿”。教师没有批评,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有的又变成了另一个字。你们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而变成‘乌’,是‘乌黑’的乌。这一点就像鸟的眼睛,鸟儿眼睛没了,不就是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了吗?(生笑)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啊。”【点评】分明是教识字,又分明是写错了…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鹅”是形声字,能不能按会意字来编故事,而在于有没有必要用这“个鹅”字来编故事。试想,如果每个字都编故事,那又和每个字都不编故事有什么区别“?鹅”字很好记,见一次面就不能忘,根本没有必要用它来编故事。有些字不好记,甚至很容易记错,这时候编个故事帮助记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碧”字,学生易将“石”字上面的“王”与白”写错位,有的老师就强调说“:记住,这是‘王‘’白‘’石’。”原以为这样一强调学生就不写错了,可是又有学生把“王”当做偏旁。怎么办?有的老师编了这样的话“:王大娘、白大娘,共同坐…  相似文献   

5.
张业厚 《教育文汇》2006,(11):39-39
以前教学上有一些个人所得便暗自窃喜,可是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却促成我决心从此单独准备一本《教学“失”录》,记下我教学中的失误或败笔,并时常翻阅,加以反思,以示警戒。失误一那天我在黑板上板书“严肃”一词后,有同学告诉我:“老师,你‘肃’字里的两点写错了,应呈八字型。你写的是倒八字点。”又有同学提醒:“老师,这学期你已经4次把‘肃’字写错了。”  相似文献   

6.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7.
我教《第一次跳伞》,讲解到伞张开后“我”感受到什么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写错了,‘好象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的那个‘漂’应是飘扬的‘飘’,因为课文的第一代写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就是  相似文献   

8.
气死我了,刚学完生字“染”,许多学生就把其中的“九”字写成了“丸”。镜头一:我把“染”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说结构、字形、笔画,强化记忆,可是在第二次作业中仍有人写错。镜头二:我改变方法,先让几名学生板演,后让其他学生判断、讨论纠错。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染”字,并说:“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记牢这个字?”“一根木头托住九斤水。”一个男孩大声说。我心头一震,好主意,我带头为他鼓掌。接下来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自编字谜:“一根木头放在水里九天,才能染上色。”……没有机械的抄写,没有严厉的惩…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校的王老师上公开课。他沉着老练,胜券在握,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正常进行。但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道:王老师,黑板上的“蘸”字写错了。王老师一面当即纠正,一面表扬了这个同学。事后,很多人都夸奖这个学生的严谨学风和敢字精神,也有的同志开玩笑地说:“这位同学真不应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老师的‘军’,‘挑’老师的‘刺’!”  相似文献   

10.
“辛”、“幸”字形相近,字义不同。在第一次教学中,我把它们进行对比,并反复强调了要注意的地方,可学生写错用错者仍不在少数。我认真琢磨,发现这两个字挺有特点。后来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短辛苦,长幸福。”待学生读熟后,我提问:“前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先是默然,继而踊跃:“只要人们肯辛苦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靠辛勤劳动换来。”我又在“辛”、“幸”上面分别用彩色粉笔标出“、”和“十”。学生沉思片刻后恍然大悟,异口同声答道:“‘辛’字上面是一点,就叫‘辛苦一点’。‘幸’…  相似文献   

11.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说:“我们原先学过,‘拣’字有‘挑选’的意思,而‘捡’表示把东西捡起来,课文中说在海边‘捡贝壳’,所以应用‘捡’字。”我点头微笑,肯…  相似文献   

12.
只错一个字     
<正>小明对同学说:“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一个错别字,就被我爸爸揍了一顿。”同学惊讶地问:“是什么字啊?”小明说:“就是把‘列祖列宗’的‘列’写成了‘劣’。”  相似文献   

13.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14.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16.
大笑八声     
1.尊称语文课上,包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孔子、孟子的文章时说道:“古代如称对方为‘子’,那是尊称。”一个学生说:“包老师,那您在古代的尊称是……”包老师:“……”2.健忘教授博学多才,只是健忘得厉害。一次,班里来了一个新学生,坐在后排,教授见了问他,你从何处来?回答是云南。第二天,这位学生坐在了前排,教授见了又问他,你从何处来?回答依旧。教授喃喃地道:“又是一个云南来的学生,可是昨天坐在后排的那个学生到哪里去了呢?”3.才错一个字一学生对同桌说:“我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后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只因为我写错了一个字。”“一个字?”“就…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课文中的新词,突然,有一个学生轻声地说:“老师,你写错了。”我问:“是哪个字啊?”“‘遥远’的‘遥’。”我回头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并没有错,就继续问:“错在哪里呀?”他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遥’字的第二横应该长一些,可是您没写出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这个‘真’字用错了,这句是比喻句,作者是把草叶上的露珠比做珍珠,珍珠的珍是‘王’部,书上写的是真假的‘真’,草叶上只会有露珠,不会有真正的珠子,所以我认为书上把‘真’字写错了。”他这一说,课堂似开了锅,同学们乱哄哄的你一句他一句的发表起自己的看法。我真是既惊喜他的发现,又欣赏他的胆识。待同学们静下来以后,我解释说,古…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