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听力部分 听力材料语速接近真实的交际语速,难度不比05年简单。1/5学生认为听力题难度适中,2/5的学生认为有点难,2/5的认为过难。觉得难的原因:一是语速比平时训练时快;二是对同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太熟;三是语言材料语序和问题的设置顺序不完全吻合;四是所给的三个选项相近系数越来越大。本大题是拉大分数落差的根本题。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存在明显的知识“裂缝”:文章篇幅长,内容丰富,如必修一的诗歌《相信未来》、文言文《师说》;新的语文知识多且有一定的难度,如文体知识、文言文化知识等;阅读写作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裂缝”不弥补,很难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接轨”。如何弥补?需要多方面努力.但我觉得用心选好教学内容是关键。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与表达交流(写作)两大块,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首先就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解读。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也在学习内容上。如何选好语文教学内容.让高一新生快速走进高中语文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语言要富有节奏感 即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疏密相间,张弛适宜。教师语言的节奏感还体现在目标处理时,比如在讲授重点和深奥之处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在一些内容容易理解之处,可加快语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识记,有的内容需要反复训练且枯燥乏味,难度也大,如指法练习的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落千丈,甚至产生讨厌学习这门课的情绪。这时,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笔者多年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和听课所获得的感受,就如何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了以下的几种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了解听力测试命题的依据和要求 依据新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听力的要求:考生应能听懂英、美人士的录音材料,能听懂所学语言范围内用正常语速谈论日常生活的内容,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日常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10—120个词,听一遍能理解大意,听二至三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俞群 《云南教育》2002,(7):16-16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就能使教学过程抑扬顿挫,跌宕生姿,就能使课堂呈现流动的美,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沟通交融达到优美和谐的境界。下面谈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几种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把握教学节奏。有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浅,可用快节奏,长文短教;有的文章篇幅虽短,但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可放慢节奏,琢磨品味,赏析课文,教学过程中步子要稳、语言要缓,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让学生在教师巧妙的点拨中,轻松愉快地解决难点…  相似文献   

7.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看书。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封面”如金似玉,“内容”却不堪入目。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时,开始是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自己可以很快编写以前所看到的计算机方面的各种软件。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思考,难度增大了,就感到兴趣不大了,调动不起积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题的时所暴露出来的思维缺陷很多,常常眼高手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有的学生能将概念的定义、定理、规律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却不会运用;有的学生只能对着例题依葫芦画瓢,而不能独立地解决一般问题;更有的学生只记数学公式,但对于公式的内涵和适用条件及范围不甚理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究其原因,排除教学内容的难度多大、学生基础较差、个体差异性等原因之外,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教学知识点的传授,忽视概括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那么,何为概括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1.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地得好呢?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5,(11B):6-6
周志雄、周云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目前体育教学在实施新课程中有几种偏离现象。一是过分按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随意减少或去掉必要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有了选挥权之后,把教材中部些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或内容冷落一旁。  相似文献   

13.
马新芬 《教育》2015,(5):73
十年前,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笔者脸红心跳,语无伦次。可那些稚嫩的面孔却对年轻的教师充满了好奇。当笔者紧张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用掌声给了老师鼓励。从此,笔者心中就有了一个信念:"这三尺讲台就是我的舞台,学生就是我站在这里的动力。"可是,后来教学实践却残酷地表明:一切非如预想,教学上笔者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新教师的"困难"一是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新手,感觉高中数学内容很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知识形成过程的难点较难突破;所以,  相似文献   

14.
教学调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详略分明,调控教学内容。 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惰确定教什么,教多少。凡学生自学能够弄懂的东西,就应尽量少讲或不讲。有些内容,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能理解、掌握,也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则应浓墨重彩,讲深讲透。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加选择,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5.
在推行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看到,过去的语文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语文教育未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内容偏窄,有的陈旧过时;课程体系欠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应寻求如下解决对策:转变教育思想;精简传统内容;建设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材;优化课程体系,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其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个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得清楚明白、浅显易学;而有的教师讲得杂乱繁琐、艰涩难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易化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在难度上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实现易化信息的目标,我们可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1理顺信息传递思路对苏教版中“关注癌症”一节内容,很多教师上课后,总觉得自己教得很失败———学生很难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这些教师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在讲解中机械地照搬了教材中的知识编写顺序,先讲癌细胞形成、致癌因子,再讲癌细胞的特征。这种顺序对学生理解知识很不利,学生连…  相似文献   

17.
大多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潜心研读一篇课文.会发现太多的教学内容.可构想到太多的教学方式,于是乎。满怀激情地将它们在课堂上“全盘托出”,但结果却令人沮丧;虽然看上去课堂气氛如节日般“热闹非凡”,学习内容如商品般“琳琅满目”.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收获甚微。不由想起课文《剪枝的学问》,“减少”有时是为了“增加”。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每堂课的学习内容不苛求丰盈,学习方式不苛求缤纷,学会取舍,追求“一课一得”的简单语文、扎实语文,  相似文献   

18.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学生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认为根据具体诗文可进行“四部曲”教学: (一)知诗人、解诗题。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从诗人、诗题入手,有的诗题直接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如《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独坐敬亭山》等。教学时可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体会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变易理论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辨、学习内容、关键特征与变易图式等,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可以为"教育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以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例,得到相应启示:变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对于"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的学理认知及其设计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后在处理上表现出三种重要的变易,即预设的、实践的以及体验到的;在教学中不仅应重塑教学观,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而且应重塑设计观,设计出适切的变易图式,利用变易特征指导教学,同时应重塑活动观,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