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所写的景都是普通的山树和小屋。但作者却能从这平凡之中,“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用他那生花妙笔,幻化出幽深的意境,显示了无穷的情味。读着这篇散文,我们就象在观赏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诵读一首感物抒怀的无韵诗,聆听一曲山树小屋交响乐。标题一语双关、虚实结合。说它实写是指“我的空中楼阁”建在山上,“夜晚它是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常会用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那么到底什么是虚实相生呢?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既非虚幻的海市蜃楼,也不是传说中的广寒宫,而明明是一幢建筑在大地上的普通小屋,怎么会“凌空而起”,成了“空中楼阁”呢?但是,当你读完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后,你又不会不相信文中所描写的普通小屋确是一座“空中楼阁”。作家的一支生花妙笔,实在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4.
李静 《学语文》2004,(2):41-42
“点题”这一概念,在作品分析和文章写作中被广泛的提及。什么是“点题”?按通说指的是“用扼要的话把谈话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汉语大词典》)。但作为一种写作的技法,“点题”之“题”既指文章题目,也指文章题旨。所以,“点题”的方式,一种是指点文章的题目,一种是指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笔者请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句,许多学生都选择了以下两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群山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这两句确实是耐人寻味,在全文中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典型表现本文优美动人、柔和温婉的语言风格。那么如何能让学生透彻的体验如此美妙的语言呢?笔者  相似文献   

6.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7.
苏强问:《我的空中楼阁》是怎样变换立足点写景状物的?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那像眉黛似的远山,那苍翠欲滴的山林,那万紫千红的花蕊,那虚无缥缈的小屋,简直就是一幅淡雅、优美的山水画。何以写得这么淡雅、这么优美?定景换点,变点换景呗!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描写了小屋的位置与环境。作者先立足山外,对小屋和山的关系,进行了全景远观:小屋立于山脊柔和之处,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既给山增了一点生气,又使山添了一点情调。然后立足山上,对小屋和树的关系,进行了局部近看: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显出小屋  相似文献   

8.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 ,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 ,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 ,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 ,学生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什么叫“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呢 ?要想了解这个概念 ,须首先了解什么叫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贵在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方为绝妙佳文。《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行文如行云流水,“十分清新,十分自然”,耐人寻味。小屋是“我”的空中楼阁。为了抒发对这空中楼阁独特的情思,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屋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山如眉黛,小屋是一件艺术品,点缀了山,象风帆,象飞雁,给山带来了“灵动的色彩”,带来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树点缀了小屋”,大自然的恩赐,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一棵大树又“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小屋象鸟蝶“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领空”虽小,却“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有围墙的花和无围墙的花把小屋装点成一个绚烂的大花  相似文献   

10.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其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我的空中楼阁”———这座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一幢山上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用一幅幅图画来展示自己心爱的小屋,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来点染小屋,描绘出小屋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景色,让读者如游画中,倍感艺术的审美力量。当我们欣赏这迷离缥缈的小屋时,却感到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又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完全是作者主观化、情绪化的产物,是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  相似文献   

11.
陈振林 《中学时代》2022,(17):41-43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的一种技巧,“虚”指绘画时的轻轻几笔或适当留白,“实”则是一笔一画地描绘。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可以让文章精彩无限,更好地表达情感和主旨。一、由实入虚,渲染气氛,表达主旨彭荆风先生在《驿路梨花》中,实写助人为乐的哈尼族小姑娘之后,写道: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相似文献   

12.
这是比喻吗?     
《我的空中楼阁》的课后练习二关于“比喻的类型和表达效果”的练习:“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教参认为:这一句用暗喻,将夜暮笼罩下的“小屋”说成是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给“小屋”蒙上一层朦胧而神奇的色彩。但笔者认为,这是类比,而不是比喻。为更好地比较比喻和类比的异同,请看下面的几个句子: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②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天山景物记》)③星星,这不是镶嵌…  相似文献   

13.
全国语文统编教材高中一册80页第二题:“在用比喻的描写句下面划线,要求:判断正确;比较用比喻和不用比喻的表达效果。”其中3小题:“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教参说是暗喻。我认为不是,它根本不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4.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云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花草写之。”有时要描写某一事物,只从它本身着笔,显得缺乏表现力。于是便采用画家所谓烘云托月之技法。《我的空中楼阁》正是这样。作者不囿于小屋本身,而十分注意小屋周围的环境配置,从山、花、树、路等方面,用以美衬美的手法对“空中楼阁”逐层烘托着色,画出了一幅美妙超俗的图画。 一、以山写小屋,映衬小屋的玲珑美。 作者可谓一位丹青妙手,先以单色着笔,描绘了一个山如眉黛的背景:山像广阔海面微风鼓动起的波浪,像美人的一叶柳眉,像星空的一弯新月,那么柔和,那么妩媚,那么清新自然。这是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背景,但毕竟有些单调。“世界上有许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上,在山脊柔和的角度上,画家缀上了一座小屋。它的出现,恰是美人眉上的痣一点,好比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15.
留白原是中国绘画构图的一种技巧,后延伸指艺术创作中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特意留下时间空间上的空白,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中国古代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所谓“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实相克相生,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留白”:  相似文献   

16.
张老师:每篇文章都要结尾。我写的文章的结尾老是喜欢点题,点中心。有人说这很好,也有人说这不太好,究竟好不好呢?请张老师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你的学生小黄小黄同学:你这个关于文章结尾的问题,可有点为难我了。因为它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来回答。文章的结尾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不是有句话这样形容文章的三个部分吗?“凤头,猪肚,豹尾”。意思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这是对文章结尾总的要求。至于你问的“结尾老是喜欢点题点中心究竟好不好”,我想,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好”与“不好”来回答。首先,文章的结尾“点题或点中心…  相似文献   

17.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把“留白”手法应用于教学,以此构成课堂的“虚实效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打造美丽历史课堂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橘黄的色调,柔和的线条,还有一个小女孩的背影、侧影,温暖、澄澈、灵动。同时,"芒果街上的小屋"——几个黑色的字体跃入眼帘,让人遐想:芒果街是怎么样的?那是如何可爱的小屋呢?这一刹那,我似乎  相似文献   

19.
凡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是可供欣赏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读者读来如身临其境,与作者共鸣,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所描绘的山上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确实令人陶醉。《我的空中楼阁》用定景换点的写法,以小屋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观察、描写,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全景,又有局部之景,不仅此景与彼景各具特色,而且此景与彼景又与小屋密切相关,浑然一体。作者在文章开端就立足于山外,向读者推出一幅全远景,写了小屋的位置,交代了小屋和山的关系;“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风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认为,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但在我看来,在这里面还隐含着对现代文明将自然与人分离的批判。试想,一间仅有蓝的墙、白的窗,连画也没挂的小屋,何以一到作者的笔下,就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呢?就因为作者将小屋放在一个几乎超脱尘世的大自然的背景下,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远离“人境”。那里没有工业废物,没有名利角逐,没有权势倾轧……而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又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它们招人厌弃,却谁也摆脱不了!这,也许正是作者产生“向往”的根源。因为无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