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 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 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 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 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 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带空 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 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三年 级的学生读完一遍后,都能说出大致的意思: 瑞士人们非常爱鸟,我们要懂得保护动物。 鸟是有生命的,动物是有生命的,世界上所 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悉心爱护。敬畏生命,尊 重生命,创造和谐社会是21世纪的主打话题。 如何让这“爱”鲜活起来,让学生能触摸到这 生动的感人的“爱”,让这“爱”在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2.
1.通过发生在身边真实感人的爱心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互助教育、自强不息敢于战胜困难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是付出不图任何回报、爱是感恩不计任何代价、爱是珍惜不忘点滴帮助。让爱传递爱,永不止息。  相似文献   

3.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而本文则讲述了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  相似文献   

4.
学习内容:根据小学音乐第五册《小乌鸦爱妈妈》提炼。学习目标:通过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悟爱;通过爱妈妈的歌曲让学生体验爱;通过现实生活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爱;通过爱的呼唤让学生奉献爱。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处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具准备:歌曲《天亮了》、故事背景音乐《怀想》、范唱歌碟、钢琴、大歌单、头饰、打击乐器、自制课件《爱的呼唤》、歌曲《爱的奉献》相关电教设备。学习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饥寒交迫而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空调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人与动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开篇便用一个感人的故事来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支持我们活下去的最大的力量就是"爱"。我们每天生活在温暖的"爱"的怀抱中,却没有充分地感受"爱"的温暖。让我们跟随这个濒死的士兵,去回顾一遍自己所走过的爱的生命历程吧!  相似文献   

7.
一开课,我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问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孩子们有的说“:燕子妈妈把捉到的虫子都给小燕子吃,燕子妈妈很喜欢小燕子。”有的说“:河马爸爸教小河马游泳,河马爸爸也很爱小河马。”有的说:“羊妈妈保护小羊,和大灰狼打架,羊妈妈很爱小羊。”紧接着我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闭目聆听,并随着音乐哼一哼、摇一摇,让孩子们置身于一种温馨、感人的情境当中,从而引发联想。这时我问学生“:你想到了些什么?”孩子们说“:想到小时候奶奶摇着摇篮哄我入睡。“”想到妈妈讲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想到……”我再顺势出示几幅孩子们和家人在一起的图片,说“:孩子们,你可以给图中的人物真情配音,也可以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爱心故事。”一个叫田琳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有一回,我生病了,高烧不退,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医生说很危险,妈妈紧紧地搂住我哭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田琳说的时候,神情特别激动,在她说的过程中,其他的孩子有的跃跃欲试想发言;有的沉浸在感人的故事中默默不语;还有的眼眶都红了。在学生充分理解家人的爱,产生了情感共鸣后,我马上出示句式:的爱是。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其中的一幅图“: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相似文献   

8.
李春燕 《天中学刊》2012,27(3):28-31
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始于中唐,历经宋元明清传唱不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纵观这一故事的文本流传演变,可以发现燕子意象贯穿始终,构成了燕子楼故事的文化灵魂——盼盼际遇是情节主体,徐州燕子楼是物质承载,而"燕子楼"典故则是其诗化形式,燕子楼故事的三种形态都蕴含了燕子意象。从燕子意象生成、发展的角度揭示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可以深化对这一故事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是一篇以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课文,真实感人。课题中的“专列”是一个专用名词,三年级孩子对它相当陌生,让孩子感受“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新词语比较多,这些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燕子处境的艰难,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词语教学,让它成为一扇门,引领孩子走进语言文字的缤纷天地感受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下面举两个课堂教学片段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  相似文献   

11.
《燕子专列》这篇文章讲的是瑞士政府和人民救助濒临死亡的燕子的感人故事。课文文字浅显,内容平实。教学时,教师应着力通过品读和想象去挖掘浓缩了二字里行间的救助真情,感悟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知晓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命和谐相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理解是模糊的,而以"燕子专列"背后蕴含着的浓郁而博大的"爱"去感动孩子,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专"表示火车特别的用途,它是个非常活跃的词素,在生活中会不经意地从孩子们的口中流露出来.比如:专车、专家、专座……;"专"也是个非常多情的语言因素,在"专"的背后隐藏着"爱"的深意,比如"专家"是对技术人才的敬爱,车上的"专座"是对老弱病幼的关爱……如果能从孩子的已知为基点引导孩子去读懂"专列",进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孩子对"专列"的认识就会深刻而明白,也就能从专列中读懂瑞士人的爱鸟行为.于是,我在执教<燕子专列>时,在开课环节中设计了以下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要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尤其要注意在阅读中投入情感体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感人之情、动人之爱,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的那样,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好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下面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中的《观刈麦》这首诗歌为例子,来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心得。一、"忙",劳动之爱  相似文献   

14.
刘会 《教师》2008,(24):21-21
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爱之链》一文叙写的是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它以真切的语言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这爱如同链条一样,形成了一个整体。怎样使这篇文章中的真爱传递给每位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6.
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6课设计意图:《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们在风雪中救助燕子的感人故事。了解本课布局谋篇的特点,理解人们救助燕子的做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一边编着稿子,一边流着眼泪。这真不是因为委屈或工作压力太大,而是因为那些故事太感人了。那些故事,就是本期聚焦栏目中呈现的——内地民族班老师与他们来自新疆、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那些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那年,我出现在了古丽胡玛尔的婚礼上。女儿出嫁,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当妈妈的没有理由不出现。  相似文献   

18.
《燕子专列》是一篇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 当我讲到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不畏严寒拯救燕子的时候,出现了面这样一个情节:师(动情地朗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生(突然):老师,她为什么不戴手套?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发生在萍乡四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班主任带领28位学生连续61天深情呼唤,唤醒了患脑溢血昏迷两个月的叶璀琦同学;这是一次爱的教育的成功,教师爱的胸怀,同学爱的行动,唤醒了昏迷的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背景《燕子专列》描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1990年春天,北飞的燕子路过瑞士时,瑞士境内气温骤降,成千上万的燕子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开设专列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瑞士人也纷纷投入到救助燕子的行动中。课文题目很抢眼,“专列”作为一个专用词语,三年级的孩子对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