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秦斌 《小学语文》2009,(9):44-46
[教材简析]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问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情景。渐渐地,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正《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向读者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收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一、"香"飘十里摇花乐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文字描写桂花的"香气味儿"。"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相似文献   

3.
金秀媚 《成才之路》2009,(26):37-38
教材简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甍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相似文献   

4.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教完琦君的《桂花雨》,村子里的桂花香气早已沁入心脾,童年时的摇花乐趣也历历在目。桂花,是江浙一带常见的乔木,在作者琦君笔下,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还承载着她对故乡深深的怀念。那一抹乡愁,如烟似雾,虚无缥缈,却又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身居海外远离故土的游子而言,思乡已泛化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情感纠结。这种思乡之情在琦君的笔下却显得浅淡而深沉,并且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感情氛围。品读《桂花雨》,当引领学生体会文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乡愁以及深深亲情。  相似文献   

5.
<正>一次偶然的香甜遇见秋意渐渐深,桂花也团团簇簇,满了枝头。风一飘,雨一落,香气更是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常常勾了孩童,三三两两围聚树下。不知是花映了孩童,还是孩童衬了花,远远看着,就很美很美了。儿子恰巧也学了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一天到晚在家里念叨着要去摇摇桂花,做做桂花糖、桂花糕、桂花蜜。他煞有其事地到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桂花开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摇。和他一样,想摇花的学生太多了。一日,恰巧撞见了花树下一个正猛然摇花的胖男孩。当我拍拍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桂花品种感官评价差异所对应的香气成分,及其有贡献的香气活性物质,为桂花的生物科学应用提供依据。创新要点:首次运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结合气质联用法(GC-MS)对所分离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同时结合其气味描述,分析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活性物质特征。本研究还根据所检测的香气活性物质的气味特征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组,能更直观地分析桂花不同品种香气差异的原因。研究方法:(1)运用GC-MS对三个桂花品种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比较分析(见表1);(2)运用GC-O对三个桂花品种香气活性物质进行比较分析(见表2);(3)对香气活性物质进行分组,探究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差异原因(见表3和图2)。重要结论:(1)GC-O结合GC-MS分析所得香气活性物质并非都是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物质,有些含量较低的挥发性物质也对桂花香气形成有贡献;(2)不同桂花品种的香气差异是由不同香气分组以及香气活性物质强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尤其是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新课程理念的“支持”后,目标更是繁复,内容更加冗杂,教法五花八门,手段也令人眼花缭乱。语文教学在繁杂的教学目标和多媒体环境中,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空泛化。根子出在哪儿?如何还小学语文本色?现结合人教版《桂花雨》谈谈我的思考与实践。一、抓准“点”,从文眼中提炼“课眼” 面对冗繁的课堂,我们首先要做“减法”。“冗繁削尽留清瘦”,一篇文章,减至极致,甚至于一字便可“悟其神”。比如,教学《桂花雨》,我让学生在反复通读课文之后,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出“桂花”,说课文主要写了桂花;有的学生读出“香”字,说课文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桂花香;有的学生读出“摇”字,说作者是因为“摇桂花”才对桂花印象深刻;有的学生读出“雨”字,因为作者对摇桂花而“落雨”的印象尤为深刻。读出“桂花”,是抓住了文本的物质载体;读出“香”字,是抓住了文本的线索;读出“摇”字,是抓住了关键性的动作;读出“雨”字,则是走进了文本的核心。作者念中学时便远离家乡,家乡给她的回忆便主要集中在童蒙时期;而童年时代的最大趣事便是帮大人摇桂花,桂花如雨纷纷落下以及沁人心脾的香雨给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抓住了“文眼”,便可以引领学生透过“雨”,探究摇桂花的初衷,感受桂花雨的独特,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和对故乡的眷恋。为什么他乡的桂花就是不如家乡的桂花香,根源在哪儿?桂花“雨”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独特魅?  相似文献   

8.
徐凤英  李敏 《教师》2016,(4):81
【目标呈现】知识与技能: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写出桂花带给"我"的快乐;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有关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表现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9.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与花香为伴     
粗糙的桂花树皮,甜滋滋的糖桂花,装满桂花的铁皮盒,浓郁的花香从洁白的桂花中飘散出来……我闭上眼,一幅幅黑白照片不断在记忆中闪现,我仿佛又闻到了那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又回到了与花香为伴的日子……桂花糕"小囡乖,外婆给你唱小曲儿,'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不要听,我要妈妈!"我嘶哑着嗓音,小脸哭得通红,双手满是黑乎乎的泥,还紧紧抱着老桂树。我记得就是在这棵桂花树下,妈妈离开了我,去她工作的地方,要我好好听话。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有效指导,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一、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曾经的一节公开课—《桂花雨》。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摇花乐’乐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缨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已迫不及待了,当讨论到“摇桂花”内容时,课堂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师: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为什么乐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生:我从作者的心情和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相似文献   

12.
桂花花瓣伴着风飘入屋内,落在我的桌上.啊,桂花开了!闻着桂花浓郁的香气,我的思绪回到了那熟悉的飘香的桂花园. "无价之宝" 在我们老家的院子里有棵桂花树,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在桂花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打闹,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每到中秋前后,桂花盛开,那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散发着甜香,飘满整个小院.在距离这棵树50米左右的地方,邻居家也有棵桂花树.两棵树高低相近,树冠大小相仿,远远望去就像一对孪生姐妹.金秋时节,整个村庄都浸透在"两姐妹"共同散发出的香气里,也为村子里的人增添了许多欢乐.奶奶常说:"一棵桂花树不值一提,但和邻居奶奶家这棵树加起来,可是无价之宝哇!"  相似文献   

13.
孙友娟 《母婴世界》2010,(10):108-109
秋天到了,空气中到处都飘散着桂花的香气。小动物们很喜欢桂花的香气,千方百计想把桂花的香味留住。他们办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星夜故事《把香味留住》。  相似文献   

14.
琦君的《桂花雨》散发着浓浓的挂花香,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作者以细腻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她小时候摇桂花的快乐情景,文中七次提到了桂花香,并将“香”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相似文献   

15.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2.体会文章托物寄情的表达方法。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1课:桂花雨。生读课题。2.首先我们来默写几个词: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落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相似文献   

16.
桂花开了     
唐佳运 《新作文》2011,(11):1-1
桂花开了,我又可以摘桂花了。刚走近桂花树,一阵阵浓浓的甜香就扑鼻而来。桂花扬起了金黄的脸庞(páng),只要把桂花树轻轻地摇一摇,就会纷纷扬扬地下一场桂花雨。就这样,我收集了好多的桂花,兴冲冲地跑回了家。  相似文献   

17.
摇桂花     
正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和小伙伴们摇桂花。已经深秋了,桂花开得已经很旺盛了,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摇桂花。一进院子,一股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地上的桂花星星点点,抬头仰望桂花树,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太阳把光芒洒在桂花树上,桂花金灿灿的,在绿叶之中,显得更加美丽。桂花已经开足了!它们迫不及待地探出小脑袋,正在欣赏秋天的美景呢!  相似文献   

18.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9.
γ-十一内酯商品名叫桃醛,属内醋类香料化合物,其香气宜人、持久,稀释时具有令人愉快的桃子香气,适用于饮料、糖果、冰制食品、胶冻及布丁,用于配制桃子、桂花、奶油等香精,也可配制茉莉香精作为皂用香精,用途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能让语文课堂犹如美味佳肴"色香味形意"俱佳呢?我想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是最重要的"烹饪鉴赏"的方法。[策略1]板书提示如菜单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利用板书展示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例如,我在执教《桂花雨》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桂花雨桂花香喜欢摇桂花快乐收桂花开心念桂花思乡桂花还是故乡的香!()还是故乡()我从文本的特点做了这样的咀嚼品析:一是品味全文叙事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