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2.
训练能否使两类骨骼肌纤维产生互变之我见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高慧莲目前,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术研究中,对人体骨骼肌的两类肌纤维-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相互转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人体两类骨骼...  相似文献   

3.
<正> 力量、速度、耐久力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发展这些素质则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们的生理学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中的自觉性。力量表示肌肉紧张用以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和力量耐力。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到下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运动训练又或多或少地能给这些因素以积极的影响。 1、肌肉纤维的类型和它们在肌肉中的比例。研究发现,骨骼肌由机能不同的两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即白肌纤维和红肌纤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如瑞典、丹麦、美、日等国)的生理生化学工作者较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人体骨骼中白肌(快肌)与红肌(慢肌)的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学的代谢特点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引起有关人士广泛的重视。我国一些运动生理及体育工作者也很关心这方面的研究与进展。现仅就所参阅的部分资料以及微薄见解综述一二、介绍于后,俾供参考。一骨骼肌纤维研究史简介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因素。因此,不论从组织学、生理生化学及对运动调节等方面来看,都是很重要的。早在1678年Lorenzini首先发现兔子的骨骼肌中有不同的颜色,有些较红,有些相对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以分为两人类型,即Ⅰ型肌纤维(也可叫作慢一红型肌纤维或者慢一氧化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也时叫作快一白型肌纤  相似文献   

6.
缑奇锋 《体育世界》2014,(6):134-135
骨骼肌类型的研究不论从组织学及肌肉生理学角度看,或从对运动调节的立场看,都是很重要的。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密切联系,不同身体素质与不同肌纤维的分配比例有直接关系,这可以做为选材及安排训练的依据。为运动生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因此,关于骨骼肌纤维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不同肌纤维内Ca^2 转运功能变化,测定了股四头肌红肌和白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结果红肌和白肌线粒体^2 含量增加,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降低,说明急性力竭运动后肌细胞内Ca^2 转动功能发生了改变,影响了肌肉收缩特性,从而导致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领域内,对活体肌肉的研究已不再仅限于动物,对人体骨骼肌的研究正在广泛地进行。每一块人体骨骼肌都由数百乃至数万根肌纤维构成。各种不同的肌纤维组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肌肉,以适应生活及运动的需要。骨骼肌的分类可以根据需要从组织化学、生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纤维类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肌纤维类型和肌纤维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以及在不同肌组织中的特定分布和构成比例,决定其对复杂功能的适应能力。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研究为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大鼠力竭性运动为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和/或递增负荷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白肌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安静时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较红肌的高;2)力竭运动使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降低,红肌的则升高;3)5周递增负荷训练对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影响较大,而对红肌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4)牛磺酸能使力竭运动后白肌和红肌张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升高,结合训练其作用更明显。结果提示:递增负荷训练中慢运动单位可能较少参与运动,所以该方法可能只对白肌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牛磺酸和/或训练有保护白肌和红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红肌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和动物骨骼肌的特性在科学论文和一般文章中颇受重视。文章记述了不同类型肌肉纤维的收缩和代谢特征,肌纤维是怎样排列进入运动单位的,运动单位是怎样参与不同的运动练习的,运动员和非运动员肌肉中肌纤维的组成和酶活性方面有什么区别以及不同训练方式对肌纤维的影响。用针刺法从人的肌肉中取样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并不困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瑞典和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运动生理生化工作者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人类骨骼肌纤维中快肌与(忄万)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我国许多体育科学工作者与教练员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动态与进展。现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综述报道如下。历史与现状 Lorenzini(1678)首次报道了兔骨骼肌有不同的色泽,有些较红,有些相对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三百多年前已发现:动物骨骼肌纤维的颜色有红、白之分,亦称红肌与白肌,近30年国内外学者对肌纤维的分型及各类型的生化特征研究较多,但对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研究则甚少,且根本无图象供观察分析。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欠。本文作者用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及进行组织化学理论分析。为深化对不同类型肌纤维认识填充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实验用成年小白鼠12只,每只体重均在18—20克,不分雌雄。断头杀死,为防止组织自溶以保持原来组织结构,即在小白鼠死后最短时间内取其后腿屈肌1mm~3以下组织块放入5%PVA(聚乙烯醇——一种冰冻保护剂)中,浸30分钟取出投入  相似文献   

14.
运动终板的分型及运动训练对运动终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终板在骨骼肌纤维上的分配是骨骼肌神经支配的表现形式,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状态直接影响到肌肉的功能。它既是神经系统引起肌肉收缩的关键部位,也是肌肉疲劳的潜在衰竭点。通常,骨骼肌纤维形态改变的同时伴有运动终板形态结构的变化。因此,在运动训练条件下对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为加快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效率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WARM-UP热身     
《健与美》2020,(1):14-15
深蹲时如何避免腿粗?深蹲是臀腿部增肌、塑形的非常好的锻炼动作。要控制增肌程度,关键在于训练组数、次数以及重量上的改变。如果每次都以大重量进行训练,那么对肌肉纤维中的白肌纤维的刺激会比较大,这种肌纤维的横断面较粗,训练后容易发达粗壮。如果训练采取的是轻重量、多次数,那么相对刺激较多的是红肌纤维,肌肉的增长就不太显著了。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随着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改进,有关人体舰纤维结构形式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运动训练或石膏固定肌肉后,观察其对肌纤维结构的影响变化,而且对从事不同竞技项目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特性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根据不同竞技项目的特点和从事该专项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结构和特征的已有文献资料报导进行综述。 1.一般人(未经训练者)肌纤维的组成特点在讨论不同竞技运动员肌纤维组成特征前,首先应明确正常人肌纤维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行之有效地进行游泳训练,使游泳成绩大幅度地提高,除了进行科学的训练等诸多因素外,有必要了解人体的肌肉的组成情况。一、三种肌纤维众所周知,在人体中,每一块肌肉里都掺杂着三种不同的肌纤维。我们把这三种肌纤维分别命名为:FG(白肌纤维);SO(红肌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别观察运动促进的骨骼肌肥大时,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表达的变化。方法:1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跑台训练持续8周,每周5次,每次60min,跑速26m/min。测定两组大鼠肌重胫骨长的比值,H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比目鱼肌和腓肠肌MST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运动大鼠骨骼肌重量/胫骨长显著升高(P<0.05),两种肌纤维横截面积均增大。与对照组相比,跑台运动显著抑制了大鼠腓肠肌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但对比目鱼肌MSTN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运动对MSTN的作用可能存在肌纤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肌肉活检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肌肉分析种种新方法的采用,使人们对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好的了解,从而能够在肌肉分子、超微结构及生化水平上对训练所引起的种种适应性反应进行研究。人体骨骼肌由各种不同的运动单位所组成。姿位肌(如比目鱼肌)拥有更多的慢收缩、抗疲劳的Ⅰ型纤维,而时相肌(如肱三头肌)则拥有更多的快收缩但易疲劳的Ⅱ型  相似文献   

20.
1 超等长训练的机理 超等长训练是指那些具有对快速动力性的负荷或发力肌肉的牵拉而产生爆发性肌肉收缩特点的训练。其动作被认为是依据肌纤维的反射性收缩特性而设计的。这种收缩是由于给肌纤维增加快速的负荷(产生牵拉)而产生的。而负责感受肌纤维快速拉长的主要感受器是肌梭,每个肌梭中包含有几条特殊结构的肌纤维。称为肌梭内纤维。它附着在骨骼肌纤维结缔鞘部的肌梭内纤维的两端,包含肌纤维蛋白和肌凝蛋白,所以骨骼肌纤维的拉长,将引起对肌梭内纤维的牵拉,最终牵拉到主要感受器的环绕状神经末梢。环绕神经末梢的展开会突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人感觉神经元传到脊柱。以这种方式刺激肌梭内纤维可使丽端收缩。牵拉中间部分,从而激活主要感受器。当主要感受器环绕的肌梭内纤维的长度迅速变化时,主要感受器被激活,从而出现肌梭的“动态”反应。肌梭的这种反应被认为是超等长动作的重要功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