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醉香醉美醉自然”是绍兴著名景区——大香林的广告语,每年金秋时节,千年桂花林花雨飘洒,暗香浮动,自然而生“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陶渊明的"醉"其实并不昏醉,王瑶所说的"并没有完全放弃了对于延年益寿的追求"也并不是其不昏醉的"更重要"原因.其不昏醉的真正原因应该从陶渊明的人生观念、身体状况、生活条件去分析.  相似文献   

3.
俗语曰:酒后吐真言.所以,不醉,怎能尽倾心中波涛?不醉,何以尽吐胸中块垒?因此,<将进酒>开篇就为"醉"做好了准备. 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者就江水无尽的来,以反衬诗人年华短暂之叹;后者就江水一去不返,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诚如孔子之"逝者如斯"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黄筱宁 《天津教育》2005,(12):45-45
在对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集体备课时,谈到对这首词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中“醉”的理解,教学用书讲是为景而醉,《亲近母语》等辅助读物上却说因酒而醉,到底因何而醉呢?当时大家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既因为教学用书的权威性,又觉得陶醉于美景更有诗情画意,也符合诗的意境。说是这样说,在给学生讲课时,我还是把选择的权利给学生,看看他们会怎么说怎么悟。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大量的学习辅助资料,等到从书店抱回一大摞书时,也就成了习题的俘虏,日复一日地在各类名家特教的习题中兜圈子,捉迷藏。我称这种学习状态为“醉书”。“醉书”是目前学生们共有而不自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醉,让人无法抗拒。有的人可以醉在美酒中,有的人可以醉在胜景中,有的人可以醉在妙诗中。而我,却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无法自拔。我爱音乐,因为音乐可以融入一切说不出来的感觉中。它是心灵的向往。曾有人说过:美好的幻想可以冲淡生活中的悲苦。当我寂寞时,总要听上一段音乐,它赋予我激情;当我茫然时,我喜欢让音乐给我一个目标,让我找到奋斗的方向。音乐可以让一只丑小鸭在灵魂深处的另一个世界中变成白天鹅。  相似文献   

7.
醉了     
云彩醉了,摇摇晃晃地回家去。太阳醉了,浑身通红下山去。爸爸醉了,我和妈妈一起抬他,让他床上呼呼大睡去。来稿快评《太阳娃娃》写得鲜活生动,太阳真像娃娃一样手脚不闲。没有直说云遮娃娃面孔,却说打翻了墨水瓶,形象而有趣。《醉了》写云彩飘动,忽东忽西,如人喝醉了脚不稳;太阳落山如人醉脸放红光,欲寻归途,爸爸醉得无力上床,自己与妈妈合作抬他。以写人醉为主,云彩、夕阳都是陪衬,画面优美,色调和谐,场景动人。醉了$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五(5)班@胡逸蕾  相似文献   

8.
张冬秀 《现代语文》2016,(4):135-137
作为流行语,"醉了"具有3种语义:一是借酒醉后精神恍惚的状态,宣泄不满情绪;二是对超出常规的思想或行为,表达无奈的态度;三是对相关人、事传达一种轻蔑与鄙视。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在结构功能上,流行语"醉了"是"醉"与"了"词汇化的结果,其结构形式凝固化,句法功能相对明确。在语义上,"醉了"有虚化倾向,侧重于传达某种心情、感觉或态度、语气。  相似文献   

9.
"醉"是尼采美学的核心语词。醉非酒精之醉,亦非色欲之醉,而是"音乐"之醉。醉不仅相关于音乐的发生,更相关于音乐的本性,这里所指的音乐不仅包含作为具体学科门类的音乐,而且是"泛音乐化"。同时"醉"与"灵感"、"灵见"、"天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醉了醉了     
<正>我记得九十年代小学生作文中有一个常用例句:"……轻风吹拂我的脸蛋,我站在花的海洋里,禁不住醉了——啊!春天来了!"当时民风朴实,人们脑洞没开,"醉了"也就只有陶醉和喝多了的意思,现在则多了一种喜闻乐见幸灾乐祸的用法,饱含嘲讽之意。举个例子,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个人吐槽,说他和一兄弟去银行取钱,车停在路边怕交警查,就让兄弟等在车边,如果看到交警来就叫他挪车。没过一会儿交警果然来了,那兄弟飞奔进银行对他大吼:"大哥,警察来了!快走啊!"结果银行里的人们全吓坏了,此人被保安迅速地摁在了地上……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想想那画面感,也是醉了。""有这样的猪队友,也是醉了。"  相似文献   

11.
杨亚蒙 《现代语文》2015,(2):129-130
现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兴网络语不断涌现并迅速传播。本文以网络流行语"X也是醉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醉"的用法与含义,并结合现今网络中"X也是醉了"产生的背景,重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的演变及语用的发展趋势。"X也是醉了"作为网络流行语;在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两方面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打开<红楼梦>,真是杂花生"书",扑面而来.回目中就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潇湘魁夺菊花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柳叶渚边嗔莺叱燕""憨湘云醉眠芍药茵""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文采精华,蕴藉风流.  相似文献   

13.
醉红     
它不是佳酿,可是全世界都在它喷簿而出的瞬间醉了,这便是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的一个七绝诗组.全诗共五首,"黑云翻墨未遮山"一诗即其中第一首.《湖南教育》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望湖楼醉书>赏析》(以下简称《赏析》)一文对此诗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但由于《赏析》的作者未能联系整个诗组来进行考虑,因此文章对某些地方的理解便使人觉得有失于臆断.首先,《赏析》对诗的着眼点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文章认为,此诗是作者"在望湖楼上一瞬间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醉了",运用语料收集分析与对比的方法揭示其在语义、语用上的功能以及和近义词"我晕"的异同。"醉了"可表示对于某人某事的无奈、无语;对某人某事的不能理解,含有贬义;对于一些事情的惊奇和不可思议之情以及陶醉,对某事的褒扬。它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还具有表达委婉语气、幽默语气的功能;与"我晕"相比,它的色彩意义和变换格式不同。最后归纳了该词的特点,以加深对该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自古诗人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酒又往往成为诗人借以消愁之物。李白一语道破酒与诗人的深层关系:"举杯销愁愁更愁。"千古以来的诗人,有谁不是如此呢?千古愁情,难以遣怀,唯酒与文,可买诗人一时解脱一时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杜甫不醉,哪怕是暂时的烂醉如泥,放浪形骸,他都不能。即使"百壶且试开怀抱"(《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即使杜甫下决心要大醉一场:"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  相似文献   

17.
佛子岭镇是我成长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有古朴的纳凉亭,有迷人的醉岭、野猪林和三醉亭。今天,我随三叔和姐姐又一次来到了这个昔日嬉戏过的地方。早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诗歌代表作《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对自然的赞歌,是憧憬于自由的序曲,是激扬于自我的乐章。审视苦闷而又黑暗的现实生活,他怡情自然,得以宣泄内心;探索恰适而又温馨的内心秩序,他痴情自由,得以解放天性;抒发强烈而又刺激的自我渴望,他醉情自我,得以独抒灵性。  相似文献   

19.
我醉醉翁亭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你曾说过醉翁亭是遥迢的梦,一觉醒来只是惘然。你曾说过醉翁亭是空蒙的背景,怎么眺望怎么遥远。在梦里,我醉醉翁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迷恋上醉翁亭,尽管我身在醉翁亭千里之外,但我的心与它一直是零距离。  相似文献   

20.
桃醉     
正又是一年春起时,冬日的冷峻与单调渐渐退去,西北风裹挟着沙尘过后,便带出了缕缕和煦之气,催绿了大地,催开了枝上春花无数。一时间桃花开、杏花落、樱花红、丁香紫、刺梅黄、梨花白,各种各样的花绽放在满街、满院、满园,甚至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挤满了一种甜丝丝、香淡淡的清新气息,花儿仿佛在举行着一场快乐的繁华的生命盛宴。这盛宴,每一片花都是绘给春天的图画,每一树花都是写给春天的诗句,每一朵花都是献给春天曼妙的歌。在这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花的生命盛宴中,我独爱采撷那些温婉多情、柔美洁雅的桃花入诗入画入歌,更愿意赶赴一场桃花盛宴,"桃醉"其中,一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