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与式教学法是提高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是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客观要求,是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AIDS的相关知识,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从而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知晓和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该校学生3257名,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控知识、性行为防护及知识获取情况等。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4.9%,男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超过了90%;仅有36.4%的学生知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占18.2%,其中43.0%的学生未使用过安全套。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媒体(44.7%)和社会宣传讲座(32.0%)。结论 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寻求便捷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同伴教育采用不计名问卷调查,对教育前、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伴教育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同伴教育是师范院校非常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成立学校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成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校2014及2015级的大学生总共18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手机学生的信息,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以及预防控制能力。结果: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治疗方式的掌握程度只有44.48%,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率78.76%,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掌握程度只有58.50%。结论:当前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仍然有发展和完善空间,应当急躁提高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在既无有效药物治疗又无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防控意识,还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辐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的有效防控,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艾滋病的威胁依然严峻,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潜在的艾滋病威胁对象,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将重点定位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上,从高校开展艾滋病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优势,阐述了社会工作学生在高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具体实践,最后尝试着探索出一条能促进高校社会工作学生更好地介入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乡村医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了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在乡村医生中推广、有效提高艾滋病知晓率的教育途径。方法:整群抽取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乡村医生所有学员,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前后差异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有所改善。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以多样化形式来提高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不全面。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14.71%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94.12%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防止大学生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群体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迄今为止,世界上无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的经验表明: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唯一有效的措施。本文从大学生的特点与现实之需及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入手,对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分析了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包括单独开设健康教育科目,载体科目,融合到其它科目,组合方式。以期对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行为意向以及态度,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教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100%,对艾滋病有效传播途径的认识较清楚。结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严重性、传染性、易感性、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以及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有较清楚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吸毒的危害有很好的认识;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依然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2.
顾娟 《考试周刊》2007,(52):128-129
目的:本文根据盐城地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43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在大力加强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正确行为的建立,阻止艾滋病进入校园。  相似文献   

13.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0(3):F0003-F0003
海南师范大学为落实教育部对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要求,自1999年起在健康教育类课程渗透预防艾滋病教育,参与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5年起动的《高等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模式推广研究》项目的实验研究.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育学习,使其掌握了预防艾滋病教育技能,探索出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为各地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所借鉴.对大学生、中学生和社区群众等不同层次人群开展了宣传教育,社会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关注.构建大学生犯罪心理防范立体教育模式,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项战略措施.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健全大学生犯罪心理防范长效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是构筑预防机制的基础;发挥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监护和疏导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是构筑预防机制的关键;加强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与防范能力,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是构筑预防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春学院2003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专题讲座和印发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为教育方式,使用同一问卷调查大学生教育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同时大学生存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的问题.结论:充分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需求高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所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业学生420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后,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比较前后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大学生对营养与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形成正确营养态度,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7.
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学历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在校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重点人群.本文通过对广东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艾滋病相关态度较为积极,艾滋病相关行为风险性较高;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的宣传途径对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艾滋病预防教育需要学校、媒体、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整治教育,能够矫正学生的从业观念、转变其思想偏差;而就业教育则是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效手段,因此两者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高度契合性。所以,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要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就需要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中,在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以及艰苦奋斗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了解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有效开展高职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地区2所高职院校502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80%,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6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60.9%,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54.7%。两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总体良好,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积极探索并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差异性建立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符合普遍大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评价、治疗及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