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明 《华章》2007,(2):157
日本的电子音乐的发展一直是与世界同步,特别是硬件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ROLAND的创始人梯郁太郎.本文就关于电子音乐的发展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介绍,特别是梯郁太郎的贡献,试图找出对于中国电子音乐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洪颖 《时代教育》2010,(4):12-12
世界电子音乐的发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新媒体艺术产生比电子音乐晚,但是它的相当快速的发展必将引导所有要通过媒体发展的艺术形式,那么必然要引导电子音乐的发展,电子音乐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无疑是电子音乐一个巨大的促动,并有着很好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3.
和日本小朋友相比,我们还缺什么?徜徉在美丽的富士山脚下,笨笨兔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参观了日本的学校,通过和日本小朋友的交流,尤其是住在小仓太郎家的日子,笨笨兔就有许多的感慨。比如,太郎的母亲做好了饭,她没让太郎吃,太郎是不能先吃的。而且在吃饭前,太郎必先说一声“我不客气了”才开始吃。每天太郎放学回家都要先向家里人问好,让父母帮着拿东西之类的也是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在笨笨兔看来,日本孩子的文明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孩子的体贴、感动之心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孩子很少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很强。很…  相似文献   

4.
电子音乐的出现,无疑是20世纪音乐领域最具革命性的重要事件之一,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个新兴的音乐种类.而当今的电子音乐已经进入人机互动时代,交互式电子音乐是近十年来电子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形式往往极具先锋性和实验性.本文通过对日本著名作曲家莱孝之先生作品的分析,试图找到交互式电子音乐创作的方式,总结出其创作的思想规律.  相似文献   

5.
浦岛太郎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八世纪初,是日本妇孺皆知的一个早期神话传说。几个世纪以来,浦岛太郎的故事一直被日本人津津乐道,也有许多后世作家不断将其演绎深化,同时在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有相类似的故事,他们之间的异同值得深究。通过对浦岛太郎的故事的解读,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他们对神人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生死和时间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态度,是日本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电子音乐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而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音乐才能够快速的发展,因为电子音乐是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探讨的是电子音乐的制作特点,我国的电子音乐是在欧美的电子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电子音乐,这种形式的音乐十分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电子音乐的诞生至今共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电子音乐先驱——皮埃尔·舍费尔于1948年用磁带技术创作了世界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地铁练习曲》,这首作品是由法国电子工程师皮埃尔·舍费尔亲自在巴蒂诺勒车站录制了地铁车轮与铁轨结合位置的碰撞、汽笛、机械摩擦、环境噪音等声音。并将这些声音素材用铝箔(磁带)录音盘录制下来,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技术处理、合成,最后创作而出的。这首作品的问世标志着电子音乐的诞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突破,各种新兴的电子音乐技术层出不穷。如今,电子音乐的处理、保存早已抛弃了磁带技术,取而代之的是数字音频技术。还有更多的电子音乐创作技术如:合成器、MIDI以及计算机算法、人机交互等等都已伴随着时代诞生。其中,跨媒介、人机交互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硬件系统可以协同工作以及组合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连接及相互控制,不同类型的软硬件之间可以进行标准化的信号传递。利用这些技术的发展,可以灵活、高效的构建多个软硬件平台控制下的视听结合的电子音乐。多系统跨媒介交互式电子音乐已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的主流趋势,因其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系统、单一形式的电子音乐创作模式,提高了当代电子音乐的多样性、可行性及流畅性。通过这种技术和创作思想已创作出的大量有影响的电子音乐,此类技术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并且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电子音乐研究与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更多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刑法典,也是清末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参与起草了这一刑法典,以后又起草了民国初期的《暂行新刑律》,前后共在中国工作了十年。他能在中国长期工作,是因为它深谙现代刑法学、学会了中文、与沈家本配合默契。在清末的礼法之争中,冈田朝太郎站在"法理派"一边,并用现代刑法学理论批驳了"礼教派"的一些观点。《大清新刑律》主要吸收了日本、德国刑法的内容,礼法之争实为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争。  相似文献   

9.
说起日本的电子音乐,很多读者就会想到喜多朗,的确,自1986年以来,随着大型系列片《丝绸之路》的播出和同名音带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听众喜欢上了喜多朗那飘缈,神秘,音色悦耳,富于东方特色的电子合成器音乐,并由此改变了对电子的编见,今次我们特介绍另一支来自日本的电子音乐组合。  相似文献   

10.
继《导盲犬小Q》和《老友狗狗》之后,日本文坛奉献给全世界爱狗人士的又一大力作,温暖人心的爱之物语。本书记叙了弃犬太郎的真实故事:太郎虽然失去四肢,却努力生活下去。再配以大量生活图片,一点一滴立体地展现了太郎交织着欢笑与泪水的11年。  相似文献   

11.
借着北海道秋高气爽、景色万千的风光,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中国文化讲座佐藤錬太郎教授的主办下,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中国文化学讲座三浦秀一教授、北海道中国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子音乐的创作与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并且为电子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软硬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多种不同软硬件平台的协作,共同完成电子音乐创作与实践也就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对相关要素的梳理,为构建多系统平台协作的电子音乐系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音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上的一些结合点在民族音乐的制作中得到了尝试,电子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变得更为丰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结合电子音乐技术在中国民族音乐制作应用中的探索,简要分析了电子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交互式电子音乐的出现为电子音乐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探索之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围绕基于数据驱动乐器Game-trak而创作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Chimes at midnight的创作技法探索与分析,探讨了交互式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欣赏音乐的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电子音乐制作技术逐渐的被应用于电影音乐创作中,使得电子音乐原有的风格与类型不断地丰富多彩,这也促进了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创作的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于电子音乐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电影行业中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出现,有力的解决与帮助了电影音乐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原慎太郎     
石原慎太郎官不大,名声不小,以一个日本东京都知事的身份,却“誉满全球”——诀窍全在一张嘴上。太郎是个大炮,总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和不恰当的场合放不恰当的炮,有点像二三流的明星寂寞的时候就自曝绯闻,制造新闻。但太郎毕竟是太郎,放的炮都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我国民族音乐要想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保持活力,而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结合电子音乐。为此,要积极结合中国民乐创作和制作电子音乐的技术,从而呈现给人们听觉盛宴,使民族音乐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而电子音乐在我国的发展也要积极结合我国民族音乐以获得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对电子音乐和中国民乐发展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电子音乐和中国民乐之间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电子音乐是19世纪以来人类音乐领域的最重要创新.本文简述了电子音乐在技术和观念上的发展历史,并从技术、创作、文化、产业和教育五个方面总结和评价了电子音乐对传统音乐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最新的世界教育百科全书——新版《世界教育事典》(两卷集)业已问世。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共有二百人,均系精通各国教育情况的专门研究人员,从而使本书内容具有权威性。本书由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平塚益德任总编,编辑委员有手塚武彦、川野边敏、森隆夫、新井郁男等。本书是在一九七二年初版本的基础上,修改并增补了大量内容编辑而成。全书共一千二百页,分为《本编》与《资料编》两册。《本编》共收入一千四百四十六个条目,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电子音乐与传统作曲是息息相关的,电子音乐是传统作曲的延续和拓展,丰富了传统作曲的音乐创作思维及方法,促进了音乐发展。但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现代与传统音乐的分析,对电子音乐作曲与传统作曲方式之间进行了观念与技法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