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鲍坚勇 《中学文科》2007,(10):139-139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然而在古代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统一与分裂构成了各民族间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仅给学生而且也给很多教师带来了困惑。那么在古代史的教学中应如何看待国内各民族间的民族纷争问题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清中华民族与自身各个民族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国内各民旗间的纷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华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的混融及其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混融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是同爱民族密切相联系在一直的,科学地分析爱民族与爱国家的复杂关系,并对之作出唯物而辩证的阐释与评价,有助于爱国主义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华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和携手共进,才是爱国主义的应有内涵。因此,我们在对待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和复杂关系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与阶段分析相结合、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吸收其中有益的精神财富,剔除其狭隘民族主义的成分,并结合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大势,推陈出新,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依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就离不开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支柱。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着国际国内多元复杂的形势变化,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文化上的渗透,必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深刻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当前形势下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新变化的基础上,从爱国主义通过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而增强政治亲和力;从爱国主义通过激励中华民族谋求民族振兴而增强经济凝聚力;从爱国主义通过促进中华民族主导价值观念的确立而增强思想文化向心力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爱国主义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俭 《山东教育》2000,(17):41-4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理中塑造各民族大团结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较复杂的民族关系史应该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有明确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主要表现在: (1)我们伟大祖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疆域辽阔、资…  相似文献   

6.
关于考察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的历史依据谈论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自然涉及国家对国家、民族对民族的压迫与反压迫斗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古代、直至明中叶以前,凡对当时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斗争,一般来说,大抵皆属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更确切地说,它主要发生在曾经处于对立时期内的汉族王朝同其他各民族政权之间。因此,古人所称的爱国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特点与中国重视伦理道德的文化有密切联系。通过伦理道德来把握社会关系、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处理相互关系时强调以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民族之间较为平等的状况,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文化重视历史、重视传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及精神文化上的相互传承,使民族精神长盛不衰。加之中华民族精神有突出的实践性,它强调躬行实践,促进了中国古代不断的变法和改革,保持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赵翠珍 《历史学习》2005,(11):28-2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次: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课本阅读内容),第三次在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无论是大一统王朝还是分裂割据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没有中断过。民族融合最基本的途径是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在古代有哪些因素对民族之间的交往起了促进作用呢?第一,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无论在大一统时期还是在封建国家的分裂割据时期,都存在着民族间的友好往来。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上,一方面要继承古代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理清爱国主义的古今的区别和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爱国主义对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和核心地位。本文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民族英雄、古代的忠孝与王朝、国家的关系以及历史叙述和民族记忆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20日,东方又一颗明珠———澳门,即将回归祖国,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又反过来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我们伟大的民族经历几千年的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而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一直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除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多方面的原因之外,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凝聚力和向力心力起了很大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支…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入手,指出民族共同利益与民族凝聚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说明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表达和实现,而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思想强化了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邓小平理论从这几个层面入手,全面系统地解决了在新的形势下强增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也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感情系统的爱国主义,它表现为人们对祖国江河大地、锦绣山川的依恋,表现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骨肉同胞、祖宗先辈的热爱,更表现为对祖国领土主权、社会制度的维护等,具有自然性、民族性、政治性和阶级性特点。作为行为准则体系的爱国主义,它包括道德准则、政治准则和法律规范,其中道德规范是主体部分,具有实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主线的清晰勾勒,也是对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整体结构中的地位的精辟揭示。  相似文献   

13.
65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一曲响彻云天的爱国主义赞歌,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各民族人民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独立空前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相似文献   

14.
以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与尝试虞静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国主...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感,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积累了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史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各族人民支好相处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的民族间的战争、对有关历史人物要科学、公正的评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进行民族关系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发展,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统一,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为了抗击侵略者,挽救祖国的危亡,为了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本文通过两个真实的战斗故事,深刻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任何困难和考验,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没,反而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个永恒的主旋律,也是调整个人和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为祖国的利益而奋不顾身地牺牲个人利益,为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品质,将永远受到人民的赞颂和景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形成已久,民族融合与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历史长河,决定了中华文学为各民族文学并存与互动的史实。"中华文学",是荟萃中华各民族文学以及各民族文学交互影响的文学发展史。文学是人学,个体间、族群间、民族间的互动,势必会影响各民族文学,乃至中华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应让民族学在场,从民族关系与民族交流的历史中挖掘文学交流与互动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说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中的许多爱国史实都很熟悉,我们现从古代诗歌中来感受那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我国的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诗篇:有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如《正气歌》、《金陵驿》等;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