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认为,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阐明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廓清法治概念和依法治国理论内容、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治理论,具有现实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上都是一场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性跨越主要体现为:从人治到法治;从法制到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法治国家到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法治是依法治国中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法律概念。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律范畴。人治的核心是崇尚统治者的权威,法治的核心是崇尚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行法治是建设社会文化民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持法治将有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载入宪法。这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将从人治走向法治。依法治国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培养或更新、良性法律制度的创设、权力的法律制约等等。其中,法律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的培养,成为  相似文献   

5.
法治理念是对依法治国规律性的把握及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上升为法治理念,最终建立法治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加强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意味着法律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的扩张和渗透,而且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律至上是法治的前提;依法治国的重点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公正、廉治、高效的司法机制是法治的有效保障;保障公民权利 是法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战略的实施,法律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观念,成为法律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人大监督、司法审查、法律冲突、司法独立等方面存在着瑕疵,这些瑕疵正成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障碍。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剖析我国法律制度的瑕疵以期予以完善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合理模式。依法治国是这种模式的体现,要求具有先进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的法律制度,有效的法律运行机制,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发挥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保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琳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4):117-120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人大监督、司法审查、法律冲突、司法独立等方面存在着瑕疵,这些瑕疵正成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障碍。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剖析我国法律制度的瑕疵以期予以完善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从阐述法治国家的真正含义和基本原则出发,正视我国法治建设现状,说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任重而道远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商鞅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流派中"法治"派的典型代表,商鞅主张将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严格依法治国,崇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这种超越时代范畴的思想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与“法治”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邓小平民主法律思想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障我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根本对策。要实现依法治国 ,应该具备经济、政治、法治、精神等四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历史中存在过三种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指统治者用法律来统治,法律是统治者手中的统治工具,统治权力的根据是统治者.二是依法治国,指法律统治着国家,统治者根据法律获得其统治权力,并且依照法律进行统治,统治权力来源于法律.但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也有两种,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权力意味的是支配和强制;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意味的是自主和自由.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法治,即以权利为本位而赋予、尊重和维护着权利的法律来统治,由这样的法律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的基石是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大学生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通过向大学生传播法律信仰,使之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法律实践,增强对法律的了解和认同,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法治有共特定的内涵、作用和适用范围。法治与民主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法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动用法律来管理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吧国家,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实际行动。依法治国的价值不在“治官”,更不在“治民”,而在于人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