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学史上欣赏宋代散文,把“形散神聚”作为入门钥匙来步入散文这座艺术殿堂。其实,若从审美的角度对宋代不同体裁的散文做纵深剖析,它还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凸显着诗意的艺术特质。本文就此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以“诗意”和“画境”为审美内涵,创造出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美感充盈的现代美文。“诗意”、“画境”、“理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审美境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追求、精神追求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当代散文的创作领域里,陈霁无疑是富有代表意味的散文作家之一,他以一种别开生面的现代思想、灵魂脉动、宽广视野、创作倾向、人文观照、美学辐射和富于新颖情感内质的散文文本实践,为我们显扬出一个当代散文作家的美学思想、精神关怀、人文意向、诗意灵魂,也由此铸就了他的创作个性和散文风格。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从思想层面和艺术维度两个方面予以切入,探究涵蕴在他散文文本中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山水诗自产生之日起,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到盛唐时达到顶峰,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山水田园诗派”.而山水诗发展到晚唐,从艺术特质方面表现出与初、盛、中唐截然不同的特点,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具体而言,晚唐山水诗艺术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晚唐山水诗在形式上以律、绝为主而少古体;晚唐山水诗在性质上呈现出内敛性,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感伤、萧瑟、衰飒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学者在语言美学、文艺美学、文学文体学理论方面的新近阐释为参照,重新分析了海明威散文作品简洁与含蓄的文体艺术;从美学的视角,再次审视了其作品显现于“海底”的审美内涵。海明威在三言两语的描述里勾勒出极富神韵、极其丰厚的思想情感和引人联想的人物心灵世界、故事情节都化成了深远的哲思。诗意的语言里暗藏着无限的人生哲理、人生的思考和审美的意蕴。海明威用精炼、朴实的日常用语道出了孤独中“勇气”的优美和富有魅力的“硬汉”精神。海明威充满诗意和美感力量的散文作品显明地烙上了作者的独特个性魅力的印记,任何战前的作家都比不过他散文的简洁程度和语言的深邃力量。  相似文献   

8.
"诗散文"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新文体,是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融入诗的元素,是包孕着诗意的散文。淡墨诗散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高原情感和丰富细腻的艺术修辞而享有赞誉。其文本的语言修辞丰富多样、各具特色,论文从拟人辞格入手,从本体的多样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几方面来论述其拟人辞格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记游类散文、说理类散文都是各类散文中的典范,他的散文所呈现出的“真”、“美”、“散”的审美特征可以映照出中国现代散文整体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不受韵律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随笔式地点染,这样一种轻快、灵活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中的自由艺术。散文重韵味,要有诗意。所谓诗意即意蕴、意境、意象。文章要有诗心诗眼。有诗心,有美的理想才有诗眼,才有在平凡生活看到诗意所在的可能。有诗意的散文,经过艺术点染,能使苦的更苦,甜的更甜,乐的更乐,悲的更悲,这就是艺术手段造成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散文中诗意的浓淡,要视作者对生活体会、理解的深浅,艺术功力的高低而定。散文名家朱自清能以清华园中的荷塘景色为题材,写出了历久不衰的名篇《荷  相似文献   

12.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晚明小品最后一位大家。其小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动人处在于一个“空”字:从审美境界上,创造了一种“空灵”的诗意境界;从情感意蕴上,传达了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空灵”的诗意境界中,弥漫着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3.
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散文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散文和骈文并存;再往前追溯,就是“文”的概念,文与笔、文与言对举。而我们所讲的艺术散文又与“大散文”的概念不同。艺术散文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本质就是艺术性。当我们从这一美学特质出发,从艺术散文生成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来进行考察和研讨时,就会大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其中,以自然山水为描写对象的散文,又与诗歌的血缘关系最为亲近。因此,我们可以从意象、意境、意理等角度出发,品读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感受其诗意与理趣特征。一、平凡意象的撷取这篇散文撷取的主要意象为“路”“小溪的水源”“鼠麹草”“菌子”“有加利树”“野狗”“麂子”,等等。这些意象构成了那个业已消逝了的山村的旧有的、鲜活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文体特质和写作者童年经验的遥远,均加大了儿童散文写作的难度。然而,台湾儿童散文却蔚为大观,耐人寻味。台湾儿童散文具有以下特点:以描写战火中的“童年”和童年“乡愁”为起点;提倡“为儿童”的“文学散文”与浅语艺术,确立了合法身份;“儿童散文热潮”中刮起的“田野之风”;“审美”与“审智”的辉映与升华。对台湾儿童散文的研究既拓展了中国儿童散文研究的视阈,又为中国大陆儿童散文创作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散文的诗意、小说的散文美、散文的绘画美三个方面展现了散文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特殊境界。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不同体例的文学作品会产生不尽相同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学散文体例的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诗意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素养,更有利于陶冶与熏陶学生美好的灵魂与情操。因为散文是一种诉诸于视觉审美的“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艺术作品,具备着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短小精悍的篇幅形式、诗意般凝练精美动情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元素、深邃绵远丰富多彩的意境、“形散而神不散”等美学特质。其中,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尤甚。那么,教学时,我们如何教给学生鉴赏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散文之技巧呢?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浓郁的诗意。我们在高中散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把握、理解散文的诗意呢?我以为除了加强阅读,启发学生想象以外,还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注意散文感情表达的特点和方法。散文家常常抓住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抒情,“以自己的心点燃别人的心”。思想和感情紧密相连,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紧密相  相似文献   

19.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20.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具有鲜明的文体美的艺术特质。其一,美在“情”:它灵巧洒脱、风流别致、文采斐然。散文艺术生命的最大活力在于感情的浓厚,它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万变不离其情,以抒发主体情感和内心体验为依归。其二,美在“散”:它特性自由潇洒,表现为题材广泛,纵横时空,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