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     
消息:英国10岁女孩出书“帮助其他孩子”10岁的莉比·里斯来自英国汉普郡的灵伍德,她在2005年末出版了一本轰动英国书市的书《帮助、希望和幸福》,此书描绘了里斯在父母离异的3年多时间里,如何摆脱压抑悲伤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她提供的窍门包括让自己喘口气,看一场精彩电影或是一本好看的书;无论发生什么事,首先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它;从事体育活动,保持健康等。她说“: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本书真能出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其他孩子带来帮助。”点评:感谢里斯。我们常常会感到忧伤,我们想要摆脱抑郁。问题是,当我们想看场精彩电影,想痛快踢一场…  相似文献   

2.
三年半以前,莉比·里斯面对父母离异,写下了指导自己如何应对的小册子。现在这本60页的名为《帮助、希望和幸福》的书,将由因费内斯的奥尔特贝出版公司出版。此外,该公司还委托这位小学女生再创作两本书。奥尔特贝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查尔斯·福克纳说,莉比是公司签约的年龄最小的作者。他说:“这么小的人能用语言表达出这些东西真是异乎寻常。她显然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莉比总结出的应对父母离异的要点包括:!找到一段时间让自己独处。欣赏一部喜欢的电影或一本书。这可以让你暂时忘记烦恼,也可以帮助你放松。!想一件总能让你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离婚的真正受害者。离异家庭子女的生活从此被不安全感所笼罩,他们没完没了地在两个家庭之间奔波,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但是,英国两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父母离异的孩子,对新的生活会感到兴奋,他们并不把父母的离异视为一场灾难。——摘自《这并不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4.
克里斯汀·渥德是新西兰著名作家、教育家,《父母的家庭作业》是她出版的多部专著之一。这本书旨在为父母传播一些新知识,使其利用这些新知识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作业环境,帮助孩子成功地完成家庭作业。为此,通过选编提供给各位读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和离异前的争吵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但离异事件本身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早在夫妻离异之前的争吵状态中便已形成了。离异不过是这种争吵状态的结果而已。两者相比,后者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更大。当然,离异对于孩子毕竟不是件好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离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限度呢? 一是夫妻双方应首先本着爱孩子的“主旋律”,在道德上诉诸于自律精神,诉诸于父母的良知,诉诸于亲情的责任感,各自守住一条不伤孩子心灵的底线。二是双方在离异前,应达成默契,在孩子面前不争吵,努力保持表面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自“孙老师热线”开通以来,关于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咨询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实,问题最主要的方面是很多父母不知道怎样与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沟通。我们为大家选择了德国心理学硕士、作家黑尔加·吉尔特勒(Helga Gurtler)的《做父母真烦人—一如何与青春钱的孩子沟通》的部分章节,希望对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父母离异,孩子的情绪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有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沮丧;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退缩、自卑或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快乐。不管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表示你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这时离异父母应怎样帮助他们呢?一、离婚后,尽可能不要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生话方式可能对你有些好处,但却会毁了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事实上你也可能需要。  相似文献   

8.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9.
克里斯汀·渥德是新西兰著名作家、教育家,《父母的家庭作业》是她出版的多部专著之一。编者认为这本书旨在为父母传播一些新知识,使其利用这些新知识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作业环境,助孩子成功地完成家庭作业。为此,通过选编提供给各位读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哈师范附小梁玉祯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的孩子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锋 《教育探索》2000,(9):44-44
为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犯罪心理,减少青少年犯罪,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对齐齐哈尔市少年管教所138名15-20岁的犯罪者进行了犯罪心理调查,了解到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复杂多方面的。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综述 1.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 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和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汀·渥德是新西兰著名作家、教育家,《父母的家庭作业》(赵红英译)是她出版的多部专著之一。编者认为这本书旨在为父母传播一些新知识,使其利用这些新知识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作业环境,助孩子成功地完成家庭作业。为此,通过选编提供给各位读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应尽早摆脱婚姻破裂的消极感受,积极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婚比勉强在一起更好,并尽量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强调这不是孩子的错。●向孩子保证父母仍然爱他,并与孩子商量他与父亲或母亲相处时间及受哪一方监护。●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不要迫使孩子表现他和父亲或母亲站在一边。父母再婚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再婚前应告诉孩子,并解释这一决定的理由,对孩子的疑问给以合理解释。●向孩子保证父亲(母亲)以后仍会像原来那样爱他,消除孩子对被遗弃的担心。●告诉孩子新来…  相似文献   

14.
不变的爱     
[设计理念] 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异家族成长.过去陈旧的观念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大于非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认为父母让自己成为离异的受害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比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离异后的双方如果都能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因为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上的问题,但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就会让孩子慢慢解开受害者情结,受到的创伤也会减小很多.本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敏正是在跟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才从原来的怨恨父亲开始慢慢向着理解父亲转化.  相似文献   

15.
编前语: 为帮助广大父母切实解决教育孩子的难题,不仅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同时还掌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辑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父母阅读的“五元家教丛书”。“五元家教丛书”第一套共10册已经出版,本栏目从中编发部分稿件,向读者和父母推荐此套丛书,本期稿件摘发自《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一书。  相似文献   

16.
特殊家庭孩子是指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父母一方已故、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照顾而跟随祖辈或其他亲属生活的孩子。他们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与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的烦恼多多,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偏差。因此,教师和监护人要了解并合理对待他们的各种心理表现,帮助他们正确走上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的心理问题,建议离异的父母要及时向孩子解释清楚离异的原因,多陪伴孩子,尽力弥补父爱或母爱,让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中尽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琳琳 《家庭教育》2007,(6X):30-31
孩子的心灵,如初绽的花儿,纯洁、稚嫩,经不起狂风暴雨。然而,有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家庭经济问题……这些都会强烈地刺激幼儿稚嫩的心灵,甚至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必须面对这些问题时,父母该如何为他们撑起一把心灵的小伞,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难关,增强抵御“风雨”的能力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20.
洪妙斌 《广西教育》2006,(7A):40-40
一、顽皮学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顽皮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的父母离异后,与继母或继父生活不融洽,遭受岐视;有的父母离异,双方推卸责任,把孩子寄托在亲属家,亲属管教不严,照顾不周等,以致孩子性格孤僻,对家庭产生不满的心理;有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管教方法不当,或教养不周,致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