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新闻记者》2004,(7):55-56
世界经济论坛”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瑞士人克劳斯·施瓦布亲手创建,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论坛,排名世界第一,位居曾在我国举办年会的“福布斯经济论坛”和“财富论坛”之前。由我国举办的“博鳌论坛”尊“世界经济论坛”为“前辈”。在我国尚未完全实施改革开放国策的1979年,施瓦布先生就具有远见地向我国政府最高层发出邀请,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我国政府领导人李鹏、朱基、吴邦国、李岚清等都曾亲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和新成就起到了巨…  相似文献   

2.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新闻因思想而存在!“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的灵魂中,就是新闻要有思想性。经济新闻的品质要核,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提升经济新闻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新闻是交通心灵的工具。”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比切的这句话,意蕴深长,延伸理解不难看出,“心灵”,不正是生产、汇聚思想的场所吗?这句话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思…  相似文献   

3.
“要致富,先修路”。2004年以来,文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每年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重点工程实事之一抓紧抓实,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2004年已完成村通水泥(油)路402.5公里,总投资达9000余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600公里。全县公路交通基本上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支点,干支线相连,村与村贯通”的交通新格局。坚定信念,突破“颈瓶”。近年来,文水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发展的步子仍然不快,特别是公路交通建设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连续两年制定了建…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普遍,个别学校甚至闹起了“师荒”。有关人士指出,优秀教师的“流动”一方面带来灵活的人才流通机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状,这种状况将导致“择校热”等非正常现象的恶化,最终影响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会展业被称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更有人将会展业形象地说成“无异是坐着飞机在举办的城市上空撒钞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展经济快车载着诱人的蛋糕飞速地启动了。然而在会展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派生出大量不良现象。业内专家强烈呼吁,必须尽快整合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力量,建章立法、规范管理,使会展业真正成为“城市经济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必须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自觉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把它始终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观念,努力改进服务方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为经济建设服务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先后上马,国有企业破产、兼并、改制方兴未艾,农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世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然而,产业技术相对滞后于经济,已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难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难以增强我国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8.
“信息阳光”理念 在人们的理念中,未来的网络是一种“普天下各取所需”的信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每人都有条件享用知识与文化,就像共享阳光和空气那样。这就是“信息阳光”称谓的由来。信息公路只比喻载体的输运,而信息阳光侧重于信息本身,信息本身具有可以挖掘不受守恒定律约束的潜力。 “信息阳光”共享信息的途径与“信息公路”不同。它不是通过端对端的互联,到远处去取来信息,而是靠高速数据广播把各种各样的内容统统送到家中,再靠标引内容的UCL代码在家中拦截和下载自己有兴趣的内容。总之,不是靠in-ternet(互…  相似文献   

9.
吴贤生  张鹏 《新闻前哨》2010,(6):103-103
黄冈市黄州区公路段抢抓发展机遇,创新管理机制,以“构建和谐公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公路养护再上新台阶。2009年,随着黄州城区公路逐步提档升级,该段公路养护里程中一级公路超过60公里。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怎样把经济报道写“活”?笔者认为,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源于生活关注百姓一些经济报道之所以出现了“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是因为记者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还有的经济报道片面追求“理性色彩”,忽视了事实的生动展示,犹如一篇冗长的说理文章。而有的记者却将自己的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其生活性和服务性增强了,新闻也就“活”起来。1996年,…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前景“第一样板”的长三角地区,已从一开始的“潜滋暗长”期,经过一段“风头强劲”期,目前逐渐进入了“沉思期”。第一轮资本的区域流动基本已经“各安其位”,江浙各路资本借助上海“登高望远”实施了“二次投资”;上海已明确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前几年长三角地区喊得十分响亮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激情口号”,也逐渐让位于更为理性的思考。当长三角发展从自发向自觉过渡的时候,当长三角资本动力反过来推动政府之间务实合作的时候,当长三角各地在索取与给予之间进行选择的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顺利地加入了WTO,传媒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中国的传媒从原先仅仅充当党的“喉舌”, 到后来渐渐地显露出其强大的经济功能和工业特色。国内的传媒研究者逐步掀起了有关传媒经济研究的新浪潮。一时之间,传媒经济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被本届政府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既是“三农”发展的幸事,也是中国东西部经济实现平衡发展的幸事,还是中国传媒市场拓展的幸事。“三农问题”在西部最为突出,如果西部“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了突破点,那么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战略中,我国传媒业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中。相关部门开始改变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出现了通过施放“决策气球”来测试民意的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典型事例,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论证施放“决策气球”是有必要的。对此,新闻媒体应该跳出陈旧观念的樊篱,充分地运用“平衙”的报道策略,积极地、负责地参与报道。  相似文献   

17.
超越"平凡"     
《出版经济》2004,(3):1
3月,“两会”开过,政府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方针提出,《南方周末》评论称: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扬弃姿态。回望过去20多年的峥嵘岁月,许多至今仍生命力十足的表达堪称经典:“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它们催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这些平凡的修辞,犹如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并最终开花结果,这个果实就是一个日渐清晰的市场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地处我国中部内陆地区、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山西省,如何以一个合理的自我完善的内部经济结构,在我国东、西部之间搭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从而担当起承东启西的重任?2001年以来,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和学者,多次进行科研论证,最后确定在山西省会太原市建设以大学为主体、以“多校一园”为模式的科技创新园,为该省经济结构调整建造“科技孵化器”。专家们指出,建设“大学科技园”,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山西省的科学选择,由此与国家高新科技发展轨道对接,真正地承接起我国东、西部科技发展的桥…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多予、少取、放活”。十六大把“三农”发展作为我国未来5年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战略重点,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对于全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关系,结识、接待了不少外国记者。他们敬业精神极佳,甘于吃苦,富于冒险,凡事力求亲闻亲历,为抢新闻甚至“不择手段”,其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劲儿,使我佩服之余感到害怕。从反馈的报道看,虽有不“仗义”者,但绝大多数是积极、客观、全面、平衡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任何闭关自守,试图封闭起来的观念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怎样正确引导、帮助“洋记者”做出客观、真实的报道,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将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