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意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情思,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其中就涵盖了很多意象,有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也有时间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间接向人们披露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各种意象,希望能读懂莎士比亚,看到生活中的他是怎样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怎样经营自己的感情的。  相似文献   

2.
艾略特对但丁和莎士比亚的批评文字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对于但丁和莎士比亚这两位西方文学界中最伟大的作家,作为批评家的艾略特认为两人的作品在意象特征和表达人类情感的维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两人的思想基础存在深层次差异.透过这些评论,结合艾略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不难发现他个人更心仪体系型的但丁.  相似文献   

3.
刘泽宇 《海外英语》2020,(6):218-219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传统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和著名的历史剧中,而对于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而动物意象的使用是该剧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该研究将通过研究《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动物意象,分析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动物意象的使用的审美意义与现实意义,以期读者对莎士比亚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戏剧创作手法、戏剧的美学意义以及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斯珀津开创了20世纪莎士比亚评论中的意象批评,对莎士比亚研究影响巨大。她不仅详细梳理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意象,而且还指出这些意象有两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体现作者的情感和兴趣,甚至作者的生活经历;第二个功能是为戏剧提供背景、传达剧作的氛围和情感。前者由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般意象来承担,后者则由每一部剧作中的主导意象来完成。斯珀津对意象的第二个功能的研究影响深远。不过,由于研究方法和自身观念的局限性,斯珀津的结论也往往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5.
<望舒草>被视为戴望舒创作充分成熟时的代表作品,诗以象征化的意象和氛围传达感情,诗人深沉忧郁的情绪在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间意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莎士比亚的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中,鲜明的意象层出不穷,其中以"时间"意象最为突出。在莎翁笔下,时间是"暴君("tyrant),是"傻瓜("fool)。尽管时间具有客观的不可违背性,莎士比亚还是提出了用他的艺术之美来与时间相抗衡。通过对其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牧作为晚唐时期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其在近体诗创作中,对于意象密度的问题是比较讲究的.他的绝句常常把意象安排在前两句,产生先声夺人的气势;律诗往往将意象平均分布,从而对仗工稳,节奏均匀,营造出张弛有度、缓疾有致的艺术效果.在意象密度与意象种类的关系上,杜牧巧妙地把握了平衡.对意象密度的合理把握,是杜牧近体诗创作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四行诗包含了许多的意象表征,每一种意象都与某种意义相关联,赋予诗歌以可直接描绘的实感,也构成了诗歌的精神.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的手段,没有意象,诗歌就显得苍白.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上都达到了同时期的高峰,诗人通过各种意象来赞美他的爱友,也通过意象来叱责情人的背叛,感慨岁月的无情,表达诗人的爱与恨.  相似文献   

10.
许嵩的"中国风"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意象很有研究价值。以下从意象入手,对歌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同时探讨这些意象以及一些典故、成语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和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诗歌中创作了许多鲜明的意象,这些意象寓意深刻,描写生动,无疑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其中“江河”意象是众多鲜明意象之一。试从江河意象在谭诗中的意义、谭诗中江河意象的地域特色、江河意象描写中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揭示谭诗的丰富内容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东晋时期,道教神仙思想对陶渊明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在诗文的创作中塑造了仙境、仙人、仙乐、仙药等道教意象。这些意象折射出陶渊明对道教神仙思想的自觉服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意象”入手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意象”在《哈姆莱特》中的特点与表现 ,认为莎士比亚剧中的“意象”是一种丰富而又类化的主导意象 ,具有冷静、含蓄、生动、形象的特点 ,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想象 ,在体现“莎剧”的独特魅力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无题”诗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分别在中国与英国抒情诗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诗歌的意象着手,来探讨二者诗歌中意象共同的主要表现形式——潜沉的意象和扩张的意象在诗歌中相同和不同的表达,并简单梳理造成这些差异背后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创作注重意象的建构,表达对人生字宙的体验,追求“悟道”的大境界。他的本中有真善美意象、封闭落后意象、孤独颓废意象和神秘意象等几种类型。他把生活中的碎片连缀起来,构成意象,贯串着行的叙事结构,凝聚意义,营造神秘气氛。贾平凹以其独特的感知方式,构建了自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7.
意象主义诗歌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起点,意象主义运动标志着西方新诗运动的开端。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意象主义诗歌把英美诗歌从讲究修辞和机械呆板的节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他对意象的创新意识深刻影响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诗词因其自身短小的特点,注定其在表现创作感情上必须借助客观物象来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件,一旦进入诗词而上升为艺术意象,便具有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使读者产生广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在阅读鉴赏时如何有效领驭这些意象就成为能否正确抓住作品创作灵魂的关键.本文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几种意象把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庞德对诗歌的伟大贡献是他对意象主义的倡导和实践.透过庞德对意象的描述,我们发现他提出了一种模糊认知方式的诗学主张:那就是主客的含混性存在.他的"直接处理‘事物'"显示了主体意识祛中心化的诗学观,是对意义、理念、本质等这些以否定具体事物为鹄的的否定思维模式的扬弃.结合现象学哲学家梅洛-庞蒂的思想,从"意义在境域之中生成"、"非主题化的世界与非主体化的诗学","意义、语言和物的统一"、"理性与世界交织共舞"以及"一种存在-历史-世界的诗学"等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揭示庞德诗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聚焦诗歌创作中的意象和意象组合,可以进入诗歌内部,从内质上来审视理解诗歌.本文基于此作为落脚点,一一透视了当前诗歌创作中意象组合以及抒情方式的样式和探索方向.对提高诗歌欣赏争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