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典籍之一的《百喻经》中故事,多与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故事海》第十卷中"傻瓜的故事"相同,但同中又有异,异中又有同,比较阅读,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利用民间故事作宗教义理宣传的;传入华土后,又影响了我国哪些民间故事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社区经堂故事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经典故事,二是圣人故事,三是教门故事。其中,许多显迹故事都与苏菲老人家的修行有关。精怪故事大体分四种:一是蝶乌子的故事,二是财贝的故事,三是动物成精的故事,四是造金的故事。笑话故事很多是未过滤的汉族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故事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西安回族民间故事有多元文化的背景,但就总体而言,与汉文化相比,伊斯兰文化的因素一般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涉及回族传统文化的信仰导向。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间故事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是东北这片辽阔土地上绽放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其中的一类民间故事因其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聪慧机智而被人们称为"巧媳妇"故事。这类故事的各类事件遵循着可续性原则,以时间、人物、因果关系三种方式构成了以首尾接续式的行动序列为主的叙事情节模式。这种独特的叙事策略对展现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民间故事是傈僳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傈僳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还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傈僳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思想。傈僳族先民正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民间故事教育后辈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可以为深陷生态危机的当代人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新疆维吾尔民间故事从内容方面可以分为魔法故事、讽刺事故、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动物故事几大类,这些故事体现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对解放和征服自然力的向往.维吾尔民间故事的内容十分广泛,这些故事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结构、形象创造、语言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特点.维吾尔民间故事反映了维族人民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内涵,具有强烈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男权社会中的“替罪羊”——“红颜祸水”故事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颜祸水”的故事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本文利用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文学作品中的此类故事进行考察发现,“红颜祸水”故事其实是“替罪羊”原型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一种置换变形,并且它最终体现了人类社会进入父权制以后掌握了话语权的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既极端依赖又深怀恐惧、既极力控制又有所期待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7.
日本民间文学中有不少禁忌题材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大多与中国民间故事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日本的民间故事可以分为“昔话”“传説”“世间话”三种形式,而仙乡、羽衣和密室则是以禁忌为题材的民间故事的母题,《浦岛太郎》、《亲蛇子蛇》、《仙鹤报恩》即是三类题材母题的代表.在日本社会,留存于故事中的禁忌风俗,对民众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人们从长期的禁忌习惯中逐渐养成了诚信的观念.无论在儿童或学校教育中还是企业经营中,日本人都非常重视诚信教育和培育诚信文化,视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和提升企业信誉的保障与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8.
受现代信息社会的冲击,前工业社会中以“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途径的民间故事活动正在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近年来,对耿村民间故事活动相关价值研究多停留在总结、概括价值功能类型层面,并未呈现建构过程,尚缺乏有效的田野调查研究。基于5年多来的持续调查研究,发现耿村民间故事活动系统自2014年底以来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故事的不断生产与再生产中,讲述模式发生了从日常到非日常、从自然发生到组织发生等变化,不同价值类型发生了储存、衍变与扩展,遵循着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的发生顺序、其他价值类型依托审美价值得以显现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杰玲 《美育学刊》2020,11(2):32-37
培生英语绘本《灵和海龟》与日本民间故事《浦岛太郎》都是关于海龟的故事。《浦岛太郎》融合了中国和日本的思想文化,中日龟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代表长寿,寓意吉祥,此外,龟堪负载,可保安稳,也可通灵。人借助龟可获得神奇的体验或惊人的利益。在英语文化里,龟只是行动缓慢的动物。《灵和海龟》强调人与龟的和谐共生、平等互惠,渔夫是主动施与恩惠之后获得好报的角色,龟既是受惠者,也是施惠者,与人处在同一个维度。这一英语绘本带着浓郁的亚洲特色,渔夫的相貌、衣着打扮,都是中国式的,但故事中的龟却迥异于中日传统龟文化。《浦岛太郎》将人与龟的关系写得复杂多样,富有浪漫色彩。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龟并非凡物,而是超越世俗的想象,虽然龟在该故事中也是受惠者,但高于人类,寄托了中日文化对美与超越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南江文化精神内涵分析——以罗定民间故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江文化是珠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民间故事是南江文化一个重要载体,从南江民间故事极具代表性的罗定民间叙事入手探究南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南江文化的整体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氏孤儿"故事在民间影响颇大,是国内各大剧种中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传之久远,主要是因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忠孝仁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上至高官贵戚,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薪火相传用来严戒子孙。"赵氏孤儿"即讲述了一段有关"忠义"的故事,然而其故事的缘起、发展、影响以及真实性,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有关"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载,旨在说明其故事流变的过程以及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故事内容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陇南文县铁楼乡居住的白马人,历史悠久,且流传着许多故事,对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阿尼嘎萨》1解读,从陇南白马人求美的生活方式、坚韧、爽朗而又智慧的白马民族品质及白马人宗教信仰三个方面了解陇南白马人的民族特性,以期与同行在白马文化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壮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通过归纳总结,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神仙和凡人两大类,从“文学想象与虚构问题的人类学解析”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从而挖掘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母性崇拜、图腾崇拜、生死观念、性别文化等人类学内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释孝文化及山东"孝"故事内涵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孝"故事译介与对外传播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孝文化故事译介与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冀能够提升传统文化译介与对外传播的质量与深度,进一步推进齐鲁文化走出去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X得"句式在口语中使用范围广泛,"X得"句式中"X"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得"由动词演变为结构助词,并呈现出附缀倾向;"X得"句式在语义、末尾语气词、感情色彩、表达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X得"句式多在同情、无奈、彼此共知等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6.
动物,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在民间故事和志怪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魏晋志怪小说中,以动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多.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作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记载了精怪故事110余则,有鬼神精怪、动物精怪、植物精怪、器物精怪等,其中动物精怪故事就有数十篇.动物精怪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异彩纷呈,蕴意丰富.  相似文献   

17.
《孟姜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左传》"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经过不同时代充实发展,形成丰富生动的故事,并传达出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四个核心情节体现的文化解读:孟姜女出生折射的古代葫芦图腾文化;水边相遇遵循的祓禊之俗;杞梁之死反映的人祭习俗;寻找丈夫渗透的滴血识骨理念。核心情节不仅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使传说带有现实社会鲜明的烙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传说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多,我们越来越发现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方面。关于这些方面的报道和故事很多,有一个故事描述得非常生动而形象。这个故事说,若在大街上遗失一元  相似文献   

19.
以128名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民间故事为载体开展德育,结果表明,民间故事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使他们产生"我想成为谁"的期待,这种代入感正好吻合了5~6岁幼儿在该年龄段的情绪认知发展,使讲故事成为发展该年龄段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方法,德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佤族动物故事是佤族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佤族民间故事中内容最丰富、情节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故事主题健康向上,情节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明快,虽篇幅短小,却多姿多彩,艺术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的正义、善良和智慧,生动地再现了阿佤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作品充盈着纯真与稚拙,洋溢着欢愉与变幻,极具自然美和质朴美,其美学特征与儿童的生命和精神中所蕴含的品格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