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题型虽然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之分,但从本质上无非就是两类:虚题和实题。虚题实写需要学生准确定义、化大为小,发散拓展、理性思辨;而实题虚写则要求学生把握特点、立足本意,联想立论、以小见大。从具体高考作文题入手,分析如何运用这些虚实转换的方法,最终达到虚实相通的效果,在激烈的高考考场上打造高境界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在命题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两全的矛盾,在实践中不能只注意问题的一面而忽视问题的另一面。具体而言,高考作文命题应当贴近现实,不过不是命题者的现实而是考生的现实;在"虚"与"实"的矛盾中,命题取向均应有一定的限度;高考命题在开放与限制方面也不能走向极端,在实践中应倾向于在"写什么"上限制多一些而在"怎么写"上多一点开放;高考作文命题在外在要求与内在要求上应倾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是一道颇有哲学意味、需要一定辩证观念去思考的题目。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原点",其次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问题来说可以或应该"回到原点",并恰当地选取一个具体的"原点"及与之相关的人或事来叙述和议论。  相似文献   

4.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延续以往对人文素养的关注,以《门与路》为题引导考生对人生追问思考。而对这一文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门与路的隐含意义。如何理解含义模糊的"门",我们试图在追问中明晰"门"的喻意。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有虚题与实题之分,在具体写作中,又有实写与虚写之说。在写作中,如何做到实题虚写至关重要。对此,笔者试图对现行作文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几点写作教学方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是衡量专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尺度。一九七八年恢复统考以后,从作文命题看:考过加工改写,考过写读后感,考过观察画面写说明文和议论文,各种命题方式,各有其优点、缺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首先为考生提供了一些材料,以“树木”、“森林”、“气候”之  相似文献   

7.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让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化抽象为具体,用真实可感的事物表现抽象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更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具体而言,"虚题实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虚实转换法     
《新读写》2010,(7):31-34
“实”与“虚”是写作学里一组相对相反的概念。“实”是客观的。“虚”是主观的;“实”是具体的。“虚”是抽象的;“实”是眼前的,“虚”是远处的。所谓虚实转换法。是指面对抽象的、无形的话题(文题),应该把它落到实处,即虚题实写;而面对具体的、有形的话题(文题),应该诠释出题目的虚指意义,即实题虚写。  相似文献   

9.
[新题设计]请以"每天,我从这里路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这是一道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题目。题中"我从这里路过"规定了事件发生的地点与范围;题中还强调了"每天",将其置于整句之首,是为了说明"我"对事件的发生环境的熟悉,至于所记事件的选择较为自由,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我"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旁观者,但全文必须以第一人称叙述。下面提供几种思路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写话题作文时要想立意出新,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一、"虚题实写,实题虚写"立意法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针对这些话题,我们可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写作题属于“看图作文”的类型。学生看图之后,要求他们先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图画内容;再写一篇议论文,表达出自己见解。前者占十五分,后者占三十分,全题共为四十五分。  相似文献   

12.
今年作文命题在过去供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命题改变近几年来依据供材一篇成文的单一格局而为一题两作,将“写作”分为(一)、(二)两题,先就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写一篇简讯,再结合材料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为议论中心写一篇短文。这种命题的优点有三:第一、两题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但侧重点不同,文体各异。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综合概括的记述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分析议论的能力,较之一篇成文更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高了试题的有效性。第二,题目要求明确具体,将评分标准的档次划细、划小,向标准化考试靠拢,防止  相似文献   

13.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试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命题形式上看,这18套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考生在立意与选材方面,都有极高的自由度,便于尽情发挥。在文体要求上,江西卷与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省份一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5.
涂芬 《学子》2012,(2):43-43
一、根据"文题"核心,详写"扣题",略写"涉题"扣题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服从文题的范围。自然,对于扣题的内容,要详加叙写;对于与题相关、但不涉文题核心的内容,要略写。如此方能纲举目张,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16.
一、命题内容解读及趋势预测 1.关注时代现实(新闻实评),关注常识回归,折射着当今社会文化特点。 综观2009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试题,关注时评热点回归,关注常识的回归与尊重,由“务虚”转为“务实”,是作文命题的明显特征与主旋律。如江西卷的“兽首拍买”,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苏卷的“时尚”等,都是曾引起过时评界广泛评论,紧扣时代特点现实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直雄踞高考试卷单题赋分之最高的作文,其命题对于高考成败无疑具有其它任何命题形式所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理所当然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学者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理论、实践的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审视,对作文命题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讨和争鸣,或者是满怀希望的赞誉,或者是慷慨激昂的批评,甚至有的言论略显偏激,但从驱动力看,反映出日益增强的富有紧迫感的建构科学化的作文命题与评价体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作文命题往往有虚实之分。“虚”主要指命题对材料、体裁和内容的不限定性;“实”则指命题上对材料、体裁和内容有具体的限定。在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平时进行写作训练的命题,主要应以“实”为主,即多命要求具体的实题,少命要求宽泛的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没有一种考题,会像中国高考作文题那样,能年复一年,受到教育内外各阶层广泛的关注。作为攸关前途的高考的一个焦点,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不同时代教育思想与社会价值观念。时光荏苒,岁月沧桑,简要回顾和梳理恢复高考30年来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探寻、讨论其成败得失,有意义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纵观十九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我们认为它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第一,就题目的总体设计看,有从命题作文向命意作文发展的趋势。 可以说,从封建时代的科举取仕到一九七七年的高校招生,作文都是命题考试,考生必须根据事先命好的文题进行写作。命题作文的好处是简明、迅捷,能考查考生的审题、剪裁、布局、表达等能力,尤其是审题能力。但是,它也有弱点,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