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伟光,1935年11月出生,广东梅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副主任、副台长。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1991年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视电影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为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4月1日,伊拉克战争第13天,也是中央电视台战争直播报道的第13天。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副台长张长明、罗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已是中午时分,分管央视四频道和九频道的副台长张长明的办公室里还堆着一床棉被,看得出来,连续的直播报道带给他的是连续的睡眠不足;分管一频道的副台长罗明,从3月20日起连续8天没回过家。  相似文献   

3.
3月30日,为庆祝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理论月刊《电视研究》20周岁生日而举办的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电视研究》第一任主编洪民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电视研究》副主编赵立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锋,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王建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李建臣处长等,以及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广播电视期刊界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电视研究》期刊乃至广播电视理论期刊的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看得见的,是新闻的包装和女主播变了;看不见的,是央视重组了新闻中心。重组后的机构,靠什么赢得变革?7月初,中央电视台的机构有大变化:整合全台新闻采编资源,重新组建了新闻中心。副台长罗明任主任、副台长孙玉胜任常务主任、副总编辑袁正明任常务副主任。重组的新闻中心内设两个管理部门(综合部、策划部)和对前后期各有侧  相似文献   

5.
3月16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电视台分会2005年工作协调会议”在中央电视台召开.中广协会副会长刘习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思.中广协会副秘书长张莉.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程宏、副主任罗琴以及来自中广协会由中央电视台任会长单位的18个专业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央视分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研究处处长王甫主持.  相似文献   

6.
<正>2008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各大媒体对奥运赛事报道的准备工作也是日益白热化,而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的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奥运技术部署工作更是引人关注。8月21日,在"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科技发展论坛"——BIRTV主题报告会上,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以"让奥运转播见证中国电视力量——中央电视台奥运技术部署"为题,郑重宣布,迎接奥运会,中国准备好了,北京准备好了,肩负奥运转播重任的中央电视台也准备好了。同时,他从奥运会转播的内容规模、奥运会转播的技术部署和新台址奥运会报道的功能等三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央电视台备战北京奥运会转播报道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褚嘉骅军人出身,是部队培养出来的秀才。1990年他到武警云南总队电视新闻工作站。后任中央电视台驻警部队记者站记者、解放军总政电视宣传中心新闻部副主任。2000年转来到云南电视台,任副台长。2003年至2005年,作为沪滇交流干部,他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担任总裁助理兼纪实频道总监。在二十多年的电视创作生涯中,褚嘉骅采访过我国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二十多位外国元首和政治家、军事家,编导了一批重大题材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8.
杨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总编辑,高级编辑。1970年毕 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分配到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 副科长、科长、部主任、副台长、 台长兼总编辑;1993年任安徽 省广播电视厅厅长、总编辑; 1996年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 部长;1998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副总编辑;1999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是举世瞩目的大事,是百年不遇的益事。作为止次报道的主体媒介.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央电视台将有效地发挥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确保此次报道顺利地进行,为制作一流节目创造条件。”这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报道技术总指挥刘宜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谈话。——以中国电视报问997年6月16日第一版)这是一条有代表性的新闻导语(以下简称“中报导语”)。我注意到,越是大报,越是有权威性的报纸,这类导语越多。倒是一些晚报、文体类报纸和小报,导语写得更活泼一些。这条导…  相似文献   

10.
在下属眼中,他是个精力充沛,创意无限,不爱绕圈子的领导;在同行眼中,他是做事执着,头脑灵活,不那么山东的掌门人;在观众眼中,他做的频道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我眼中,他还是果断随和、敢于创新、精于营销的媒体人。郭振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在任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  相似文献   

11.
三、关于电视广告的创作我是1985年开始参与电视广告创作的。那年,我任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主管好几个部门,其中有一个广告部。在那以前,我对广告基本上不看。那是由于当时观念不同,对广告很看不起。那时广告做的也确实差劲,无非是什么暖气片多少钱,电话号码,门牌号码,厂长是谁,就这些。后采,我当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分管广苦以后,我就在想,这个广告能不能给它改造改造,改观改观。我自己竖立了两条目标,第一条是在不虚假的前提下,把它拍成一部纪录片。另一条,使它民族化,中华民族的民族化。时间只能三十秒。当时广告规…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20日-23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的第八届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本届年会由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委托河南电视台承办.来自全国40多个理事台.会员台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李清林,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志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郭宝新.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会长.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王庚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宋国华及河南省政法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于2012年3月9日在京召开五集纪录片《春晚》学术研讨会。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纪录片《春晚》总监制罗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金文雄,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洪民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朱羽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一川,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1日,中央电视台召开了2007年度年鉴工作会议。副台长胡恩,总编室主任苏峰、副主任罗琴等出席会议。全台各部门特约编辑、资料员12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台领导传达了广电总局主管领导对2007年年鉴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15.
一路上有你     
钱中苏 《视听界》2005,(6):87-88
承蒙《视听界》厚爱,值此创刊20周年之际约我写篇文章。领此任务后,我也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记得初识《视听界》是1993年秋。当时在常州经济广播电台任副台长的我,与台长沈爱华一起接待了《视听界》的刘峰老师。他前来了解我台刚做完的大型系列直播活动——“红色之旅·午间热  相似文献   

16.
傅宏章 《视听纵横》2004,(3):104-106
2004年1月6日至19日,我随中国广播影视经营管理和产业发展考察团赴美国访问,考察团由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中广集团秘书长朱虹任团长,团员有: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中广集团事业开发部主任李国君、中国电影集团总公司总经理韩三平,还有上海、北京、四川广电局和集团的负责人共10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曾广星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70年进入广播岗位,先后任记者、编辑组长、编辑部主任。1985年参与创办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任编辑部主任。1989年任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1994年起任现职。  相似文献   

18.
刘敬源 《新闻窗》2011,(4):67-68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其作品《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电视语态"概念,他提出"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对电视而言,新的叙述方式不仅仅是指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文风,  相似文献   

19.
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杨剑昌,早已是家喻户晓;即便在全国,他也算得上是个知名度很高的新闻人物。他反映的问题曾得到朱镕基、温家宝两任总理的亲笔批示;他的名字上过中央和省市的各种报纸;他那瘦削的身影也曾多次出现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许多电视台的节目中;央视名嘴崔永元、王小丫、王志等都曾多次专访过他。  相似文献   

20.
何宗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5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1998年北 京广播学院研究生班毕业。现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副台长,分管技 术工作。1996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当前,广播电视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给广播电视 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广电技术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良机, 迎接挑战,让广播电视这一影响日益巨大的大众传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放异彩,是每一个广电技术工作者都在思 考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 效的工作,取得了令海内外同仁瞩目的成绩。最近,我们对何宗就副台长 进行了专访,他回顾了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并谈了自己对未来发展和创 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