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散文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开始,散文内容丰富多彩。汉魏晋南北朝是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三国两晋时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更加浓厚,体裁更加多样,注重骈偶和讲究遣词造句技巧,书序类最为有名。唐朝时期的散文既革除了六朝旧习,又开辟了宋、元以后散文发展的道路,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宋代散文有显著的成就和特色,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晚明的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从观念到创作实践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较明代有所发展,形成自己的时代风格和特点,作家辈出,佳作甚多,占…  相似文献   

2.
梁钰之 《上海教育》2011,(11):71-71
先秦诸子的散文,在千余年的历史时期内,曾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遴选的先秦诸子散文极少,讲解也略嫌浅显,且缺乏系统性。2005年9月,我在学校开设了自主性拓展课程——先秦诸子散文导读。通过5年多的实践,我认为,开展中学阶段先秦诸子散文教学,至少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和戏曲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以及丰富的遗产。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后世小说的最初的渊源。从上古到先秦两汉,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酝酿和萌生时期。  相似文献   

4.
【单元目标概说】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代表各家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先秦诸子散文。它们都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讲道理。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就是从某一点或一方面反映各自所属派别思想精髓的美文。  相似文献   

5.
张全义 《语文天地》2010,(10):47-48
诗歌与散文是先秦两汉文学的优势样式。以散文论,先秦有发达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汉有双峰并峙的史传散文与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和史论。有着这样肥沃的散文土壤,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直至初唐、盛唐,居然鲜有散文大家与经典作品问世,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6.
散文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自由的表现风格、灵活的格式搭配、简洁的情感诱导受到了古往今来广大读者的喜爱,因而以其超凡的生命力走过了一个个文学鼎盛的时期,目睹一次次文化变革与一次次新的创作方式的兴盛和衰败,而保持长盛不衰,并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就曾有过诸如先秦诸子散文时期、两晋时期、唐宋、近现代等几个散文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缪斯的圣殿中永远镌刻自己不朽之名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7.
小品文一般指篇幅短小、语言隽永的散文,其内容多描写个人生活和尘世百态,风格看似浅淡自然实则含蓄蕴藉、隽永有致.古代小品文发端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真正产生并得到一定发展,唐宋时期趋于成熟,至晚明而达于鼎盛,清代则日渐式微.小品文的历史由来已久,代不乏人,名家辈出,形成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亮丽景观.  相似文献   

8.
唐宋古文运动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复兴运动。它要求恢复与发展先秦两汉散文朴质、自然、流畅的传统,反对魏晋南北朝以至当时流行的骈偶浮艳文风,故称古文运动。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如《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孟子》《庄子》等哲理散文,贾谊、晁错等政论文,都有卓越艺术成就,但主要还是学术著作,那时的纯文学作品则是诗歌与辞赋。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偶声律之学大盛,进一步丰富了艺  相似文献   

9.
从先秦到汉初是中国历史上谏诤最盛行的时期,尤其是以口奏形式劝谏的言谏。这些言谏谏例主要保存在早期史传散文中,属于历史叙事的范畴。从叙事的角度来讲,言谏的叙述受到先秦时期文化、意识形态及其他话语类型的限定。文章主要从德礼系统和谏辞选择的依据两方面进行考察,冀求对史传散文叙事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文学肇始阶段占据散文主流地位的《书》一类元典,是先于诸子散文,且对先秦语录体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早期散文文体的代表。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建安颂文在颂美传统的影响下,虽然仍是"廊庙文学"中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但也出现了一些美细物和托物言志的平民化、日常化作品。作为一种四言为主的韵文形式,建安颂文仍有较强的拟古、崇古风尚,但其语言上的骈俪化和颂序的大量出现,体现了颂文文体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影响,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激情与理性的矛盾、作家风格与散文精神的矛盾,以及作者的批评模式自身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抒情散文创作是首屈一指的,既高瞻远瞩,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包含着深刻精湛的社会内容;又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散文创作思想内容与时代与作者的思想有着深刻、密切的内在联系,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透露着社会的世态人性,表现了作者迂回再进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的散文是对五四文学的一次回归。老一代作家与学者在此起到了主导作用。鲁迅传统与周作人传统在一些人的创作里得到强化。一些思想者的作品注入了精神的活力.他们从自我出发颠覆了“文革”艺术虚假的理念。将个体感受和社会承担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散文出现了多种可能,一些新的文体填补了白话文书写的空白。那些直面人生的作品赢得了读者的喜欢,一些智者的随笔也在冲击着八股写作的旧垒,显示了思想的锋芒。年轻一代的散文越来越有活力,不再匍匐在前人脚下,个性鲜明耀眼,把不羁的热情留在文坛之中。多样性与丰富性预示着未来文学的另一种格局。当代散文在现代散文传统的暗示下。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北周文学有着融南北文风的独特风格,其中宇文氏散文更具独特性,对北周宇文氏散文加以收集整理,并对其主要文体加以阐述,从而揭示出北周宇文氏散文独有的文学特色,并从它的文学特色中,总结出形成此特色的原因,这样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宇文氏散文的特征,并能为研究隋唐文学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从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看,其旧体诗词,包括集句诗、活剥诗、打油诗等等,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关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柳宗元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著名作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文体创作,具有诸多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媲美的创新特质。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概念、文体论的概念以及对柳宗元的散文分类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柳宗元散文的分体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柳宗元散文文体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愈散文风格具有雄奇恣肆的特色,“雄”是其“气盛言宜”主张在创作上的反映,“奇”是其“务去陈言”主张及其创新精神在创作上的体现。该风格出自于作者炽热奔放的感情、丰富无比的想象、变化无端的构思以及嘎嘎独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五四散文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学革命初创期10年的散文倡导和创作,是一场有承传关系、有领袖人物、有外来影响、有理论主张、有创作实绩且影响深远的散文运动。其源头是清末“文界革命”,领袖人物为鲁迅、周作人。它挣脱旧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束缚,主张“言志”和张扬个性,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它重视白话散文的文学性,强调既要学习生动口语,更要研究语言的逻辑次序、结构关系、美感意味。五四散文运动作者多、报刊上散文栏目多、散文作品集多,各种散文流派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