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古琴与儒家以及道家之间的文化渊源及古琴自身所展示的美学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琴的历史及其流派、古琴音乐的作品及其形态分析、古琴的美学思想和古琴音乐的发展四个方面来谈中国古琴的保护与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象征。对古代中国的文人来说,"琴"言志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范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揭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古琴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古琴文化,并对中国音乐起到了重要的点缀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古琴的发展历史,并简要探讨了古琴中所蕴含的中国音乐,希望能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溪山琴况》作为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系统论述,也是对古琴音乐美学发展价值取向的指导性总结。以往学界对《溪山琴况》的结构划分着眼于风格、意境、审美等方面,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溪山琴况》的解读尚未出现。"乐本体"思维模式是在"乐本体"音乐美学理论基础上形式的,是由意识要素、形态要素、行为要素组成的音乐美学思维模式。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溪山琴况》二十四况可划分为"心况""音况""行况"三个层次,这种思维模式在《溪山琴况》中体现出逻辑性、辩证性、有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如果以更开阔的视野来讨论古琴美学,则"情"、"禁"是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从古琴音乐发展史看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非美之美、合乎伦理道德的理性之"禁",与以道家思想为内核的、展现内在生命精神的感性之"情",互补相涵,赋予古琴艺术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孕育和发展的联系为线索,以传统音乐美学中"礼乐"思想及"和"的美学观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艺术和以儒、道、释音乐美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8.
黎英海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阳关三叠》中,对古琴艺术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做了具体的研究,从作品的发展来源入手,由内而外的进行分析。内对其中蕴含的古琴文化,其外模仿古琴音乐的创作技法。将这首传承千年的中国音乐推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是吕骥先生为《琴曲集成》写的长篇序言,较深入细致地反映了吕骥及琴坛前辈们搜集整理古琴音乐资料的客观事实及吕骥对于保护和发展古琴音乐艺术文化遗产的思想。本文从知识考古的角度出发,探析《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产生的背景,并从其内容与结构、吕骥所寄托的"愿望"、以及《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的影响等角度出发,对吕骥保护和传承古琴文化的"愿望"进行再思考,挖掘其对于古琴音乐乃至其他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发展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琴自2003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7月16-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召开了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会议中关于古琴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文章从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地理视域下的不同表现及"新文化"研究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析古琴文化的当代研究动向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雅乐和俗乐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音乐史的核心问题。本文遵循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着重从音乐的娱乐、政治功用等方面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从而总结出在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个历史地期,雅衰俗兴或雅兴俗衰,民间音乐始终是一切音乐发展的基础和主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音乐史与音乐美学是同属音乐学的两个学科,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淡和"的音乐美学观,中国传统音乐有其自身的音乐美学价值,古代音乐史和音乐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3.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史的意义在于:一、使我们全面了解小提琴音乐在我国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二、使我们了解了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所做的探索和贡献,他们为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可以使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与教训,展望未来,激励我们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文学与音乐兼善的唐代士大夫,他的古琴诗不仅展现了当时音乐的发展状况,还反映了中唐时期作者先进的文艺思想和复杂的情感流变。由于古琴音乐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白居易的古琴诗折射了他的文学思想与音乐思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他从携琴以入世的功利主义思想到抱琴以退隐的超功利主义思想的转变,而这一点也是中唐时期文人思想转变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璀璨的、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虽然我国古代音乐流传下来的很少,但是现存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和古代音乐一脉相承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去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唐代古琴艺术的发展,唐诗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写作素材,众多的听琴诗相继出现。从形式上看,听琴诗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平仄、节奏、押韵等方面;从内容来看,听琴诗与音乐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诗人对古琴音乐的再创造、读者对诗歌再创造并进行音乐审美的循环过程。音乐与诗歌的紧密结合使听琴诗别有韵味,具有双重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音乐史是我国音乐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中西方音乐史的异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对西方国家音乐的理解同时对发展我国的音乐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音乐史的历史记写、研究方法、著作及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中西方音乐史的异同比较研究,同时在中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亦渐有相互融合之势。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音乐的魅力体现在它的音乐美的观念、音乐结构思维、声音素材的求异和创新,它有别于传统音乐,也正是这种求异和创新使20世纪音乐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一种独立的存在价值,成为人类音乐创作和审美观念更新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