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吕先觉小说《土豆回家》,讲述乡村草根茂贵执意要为矿难中殉难的儿子土豆奔尸回家,不让其"一阵烟冒了"的故事,深情地呵护乡村草根卑微却不甘卑贱的文化自觉意识,其独特的迷人的乡村草根叙事语境,乖张深情的文化个性,引领着我们去关注小说当下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刁斗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当代的精神漂泊,漂泊与流浪是其小说反复咏叹的主题。《回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它将精神关照与叙述自觉融为一体,通过叙述方式的变化来展示和体认生存所面临的苦难。  相似文献   

3.
《隋唐演义》素材来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野史笔记是《隋唐演义》十分重要的一个素材来源。褚人获借用卢肇《逸史》中的"再世姻缘"故事,以此"为一部之始终关目",将来自不同渠道的"零星"素材贯串起来,使全书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褚人获还从唐宋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和野史笔记中采撷了大量的"奇趣雅韵之事",既丰富了作品内容,也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标志着我国21世纪的新课程已经进入了"深化"时期。然而,真正的"深化"还有另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和评价是否与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共舞"。本文借用一种不是后现代的隐喻,探讨教学之"家"在何处,如何让"出家"、"离家"的教学"回家",以回应教学变革的"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还乡》这部小说通过对埃格敦荒原长篇写景、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的描写以及通过"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来展现小说的故事情节,确立了作品的多元对立矛盾冲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景、叙事技巧和小说雄浑、丰厚、沉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还乡》这部小说通过对埃格敦荒原长篇写景、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的描写以及通过"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来展现小说的故事情节,确立了作品的多元对立矛盾冲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景、叙事技巧和小说雄浑、丰厚、沉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魏杰 《考试周刊》2011,(71):28-29
"无巧不成书,有奇方可传",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发展常常运用巧合因素,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无论是"巧",还是"奇",都要合乎生活常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情节发展就会失去真实性,而情节失去真实性,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会说故事"就要使情节发展有信度。欧.亨利的名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8.
由静秋提供个人往事回忆录,艾米写作完成的小说《山楂树之恋》被评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确小说中存在着许多纯净的事物,比如说纯净的环境、纯净的山楂树、纯净的情感等等。老三与静秋的这一段纯净的"山楂树之恋",让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感动,它重新唤回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美好,为当下被侵蚀的"复杂的爱"提供了一剂精神良药。  相似文献   

9.
真正经典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寄寓着浓郁悲凉的“回家情绪”,这或许源于作者心灵深处“家乡情绪”的缠绕和聚集,或许源于作者精神领域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漂泊之苦与身世落寞之悲,或许源于作者痛感的迷失精神家园与寻找理想出路。鲁迅的小说《故乡》也如此,其字里行间透露的“回家情绪”确乎是绕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熊猫回家路     
《熊猫回家路》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讲了一只和母亲失散的小熊猫在森林里流浪,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被同为孤儿的男孩小卢解救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一、私小说的产生所谓"私小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受俄罗斯、法国影响而产生的一个流派,它是涵盖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的作者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众多小说家。大正年间著名作家久米正雄曾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日本作家都在写‘私小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者们回首近代文学的全过程,更明确地发现:"在现代日本作家中,无人没有写过私小说。"可以说,"私小说"的精神与方法浸透了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私小说"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荒诞的视角考察,正是由于"存在"和"本质"的分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众多人物才出现了所谓的"道德疯狂",他们都是荒诞世界的受害者。因此,对小说和其中的人物草率地进行"不道德"的定性是失之偏颇的。在小说中这场有关道德的战争中,小说的主人公尤索林,不仅不是传统观点中反英雄式的小人物,虽然势单力薄却英勇无畏地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相似文献   

13.
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以其独特而新颖的"套盒结构",零散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开放的阅读空间和典型的元小说创作风格,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虹影以诗人的身份踏上文坛,她的小说创作也带有诗人的气质。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极尽雕琢,追求想象力和诗性的完美结合。她的作品《上海魔术师》被称为"杂语小说"、"复调小说",是各种语调、词汇风格争夺发言权的场地。  相似文献   

15.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典讽刺小说,备受鲁迅先生的推崇。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作为"功能"单位的"灯笼",在文章中多次出现,那么"灯笼"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我家的猫因为偷吃了一块肉被大舅赶出了家门,这一去就是几天没有踪影。今天,流浪的猫终于回家了。下午,我和小哥正感觉无聊的时候,忽然听见喵喵的叫声从园子里传来。啊,猫回家了!我和小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金原瞳的《裂舌》是属于"身体小说"中的一种,可命名为"身体改造小说",它与颓废主义关于身体的认识与描写一脉相承,并体现了当代社会中的自恋文化特征,受制于消费文化,缺乏正常的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说《日蚀》叙写了民国后期的一场日食,讲述了一串发生在永康镇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重大而深刻的主题。从科学遭受"日食"、真相遭受"日食"、伦理道德遭受"日食"三个方面的剖析,挖掘出小说的主题在于通过一场自然界的日食隐喻一场天昏地暗的"社会日食",从而再现那段黑暗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