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海豹无惧刺骨的天气,左摇右摆,这副既可爱又骄傲的神情,赢了不少世人的爱心。但不幸的是,海豹又是猎取动物表皮的商人的对象,尤其小海豹在未戒吃母奶前,外表皮雪白,适合制造革大衣。除了面临被杀戮的危险,海豹最近又被指为危害渔民生计的罪魁祸首。加拿大东岸渔民认为海豹的繁殖过速,使北大西洋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1994,(1)
一百五十年来第一次伦敦泰晤士河出现海豹路透社伦敦1984年5月1日电最近,一只海豹沿着泰晤士河逆流而上,游过了议会上下两院所在地。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电视台向全国播放了海豹吞食河鱼的镜头,报纸也作了报道。这是一百五十年来人们第一次看到海豹出现在这条一...  相似文献   

3.
不能用枪,要用棍棒,因为枪弹会损坏小海豹雪白的皮毛。杀戮让小海豹头开脑裂,有的在剥皮时还在痛苦地挣扎蠕动。前来保护自己孩子的成年海豹也难逃乱棍。纯洁安静的冰面上一片凄厉叫喊,鲜红的血将方圆十几里的白色世界渗透。  相似文献   

4.
刘晓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7):136-137+140
《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前后近600年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承续了《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界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以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琴僧是琴乐和佛教两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对于琴僧的研究有利于使我们更加了解古琴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这里我们重点以琴僧东皋为例子对其贡献和影响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6.
肖展 《出版经济》2003,(8):49-50
对大多数英语出版商而言,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是加勒比海地区三个最大的英语图书市场。从20世纪30年代起,这里就成为英国出版商在英联邦国家里最稳定的市场之一。因此,到加勒比海地区从事图书贸易的商人们,一定要去特立尼达的圣·费尔南多商业街和牙买加的金斯敦商业区。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闻圈     
拉美广播联盟成立第一届拉美和加勒比广播电视会议一月十五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举行。会上,成立了拉美广播联盟,其目的是,加强拉美新闻一体化,互相交流经验,加强联系,交换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近百名广播电视专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哥斯达黎加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的。  相似文献   

8.
僧祐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学大师,《出三藏记集》是其代表作.首先叙述了僧祐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事迹,介绍了《出三藏记集》的资料来源和主要内容,最后阐述了僧祐及其《出三藏记集》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对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来说,一国的语言文字乃一国"国性"之所系,是国家认同和团结的根本,舍此则国不成其为国。实际上,当时欧洲各国都将本国语言文字上升到国家"领土"的高度。但列强们一方面强化本国的语言文字并排除外来语言对本国的入侵(当时欧美各国都发生了"语言纯化运动")以强化本国的民族以同,一方面又极力向他国推行其语言文字,且只要有可能,就灭绝他国的语言文字,因为灭绝其语言文字,就等于灭绝其文化,而文化正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因此灭绝其语言文字就是灭绝其国性,瓦解其民族认同,使之在情感上和政治上认同列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却从未而且至今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而有关的新闻出版辞典却没有包惠僧的辞条,大约包惠僧  相似文献   

11.
彭程 《历史档案》2019,(2):47-53
清末日僧在华传教对近代中国影响甚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中国近代佛教的革新影响很大,如中国第一所具有近代意义的佛学教育学校——湖南僧立师范学堂就是在日僧水野梅晓的帮助下创办的;其二,对中国近代国家转型影响很大,比如浙江三十五寺归属日本东本愿寺事件直接影响清末"庙产兴学"的政策,改变了全国新式学堂的开办方式;其三,日僧在华传教往往与日本对外扩张密切相关,到后期甚至完全沦为文化侵略的一环,如掠夺中国文物的大谷探险队。而部分日僧甚至成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如甲午战争中的随军僧。因此,研究清末日僧在华传教对研究近代中国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国立公文书馆中有清末日僧在华传教的政府公函数件。这批公函的特点有三:其一主体众多,中国政府方面包括省洋务总局、兵备道、知府、知县等各政府层级,而日本方面则主要是驻华各地领事;其二是内容丰富,其内容涉及日僧在华传教的许可(尤其是对条约解释之争)、基本情况、中国佛寺和僧侣以及普通民众对此的态度、中国人假冒日僧传教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三,日本政府内部公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研究的内涵。这批公函除日本政府内部公函之外,一般都有中文和日文两个版本,这样就避免了翻译上的错误。即便是日本政府内部公函,也是用"汉文"书写,因此翻译时并无窒碍。本组史料选取了中文版,剔除大陆和台湾所藏的相关档案之后,按照分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相似文献   

12.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琴学受到了宫廷、文人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宫廷琴师朱文济开创了北宋琴僧系统,夷中大师、僧义海、僧知白、则全和尚作为北宋琴僧的代表,不仅琴技精湛,更是留下了一批琴学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琴学受到了宫廷、文人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宫廷琴师朱文济开创了北宋琴僧系统,夷中大师、僧义海、僧知白、则全和尚作为北宋琴僧的代表,不仅琴技精湛,更是留下了一批琴学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5.
《养蚯蚓》,统编卡把它分入S899益虫饲养。所谓益虫,即是具有经济价值、有益于人类的昆虫。在S899类的注释里,列举出白蜡虫、胭脂虫、五倍子、金小蜂、赤眼蜂等昆虫。将《养蚯蚓》分入S899,估计是把蚯蚓当作益虫看待,才如此去归类。蚯蚓误为虫,这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在动物分类学中,蚯蚓属于寡毛纲,“益虫饲养”里的“益虫”白蜡虫等属于昆虫纲。寡毛纲与昆虫纲风马牛不相及。不应该把寡毛纲的蚯蚓作为昆虫纲的一种去归类。海象,生活方式为水陆两栖。这使人产生了错觉,以为海象是两栖动物。《海象》〈(英)佩里著〉,有入Q959.5两栖纲。查《辞海》生物分册,海象也称“象海豹”,哺乳纲,海豹科。Q959.83真兽亚纲注释中举出了海豹,与海豹同科的海象,自然也应  相似文献   

16.
戒“心动”     
南禅创始人慧能云游至南海法性寺。一日,寺内众僧听印宗法师讲经,忽然一阵轻风掠过,佛前的刹幡晃动不已。一僧说:“幡在动”;另一僧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二人争辩不休。慧能一旁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微语轻声,众僧如醍醐灌顶皆有所悟。和尚们悟的自然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3):53-60
牙买加是个只有1万平方公里、290万人口的小岛国,但却是加勒比海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发达国家。自16世纪牙买加被"发现"后200年,没有任何现代新闻传播。1834年牙买加废除奴隶制后,其新闻传播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62年独立后,公营广电因党派斗争经历较大的起落。进入21世纪后,牙买加的新闻传播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传统报刊、广电和互联网的水准均居加勒比海地区前列。  相似文献   

18.
名刊要览     
生物灭绝的新时代 地球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五次生物大灭绝,最近的一次便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根据研究,地球如今可能已经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原因正是人类自己。人类繁衍数量的不断膨胀,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占有,以及全球变暖,有可能让地球上20%到30%的生物在本世纪末灭绝。  相似文献   

19.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艺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革命者.他一生浪迹天涯,孤苦飘零;他热爱祖国,向往民主革命,当革命受到挫折后,他孤吟自叹,悲观失望;他早年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既出世又人世,三十五岁英年早逝.他素以"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著称于世,日本文学家佐藤春夫称他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之一彗星",南社创始人柳亚子誉之为"举世公认的天才",他的启蒙老师和挚友陈独秀毫不掩饰地称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真是所谓‘天才’".  相似文献   

20.
冯相磊 《兰台世界》2016,(3):133-136
公元七世纪,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在天竺和南海诸国十分盛行,并在中土求法僧的努力下而传播到中土。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诸多中土求法僧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有关系:有些求法僧主动学习了此律典,有些则试图将之翻译并弘传于中土。这为研究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在唐初传入中土时的历史状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