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师常常为实验室仪器不足而发愁。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土”材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利用“土”材料,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准备实验材料时,我充分利用身边的“土”材料,不仅为学生人人动手创造了条件,而且往往为自己设计、”改进实验教学找到新路一例如:我在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创造。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首先认识长方体实物,观察并数出有6  相似文献   

4.
凌瑞初 《江苏教育》2001,(18):36-38
让每个学生部成为研究,就是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有目的、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探索规律。教师通过“引”的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己领悟,从而实现学生“探”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为“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启发学生想象,勇于质疑,勤于动手;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彭贞平 《湖南教育》2003,(23):34-34
一、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科学课的教学重“动手”,重视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讨论交流……只有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例如在教学“搭纸桥”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搭纸桥需要什么材料,根据学生的需要发给他们器材,并要求他们尽可能…  相似文献   

7.
何平 《湖南教育》2002,(22):54-54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摆在了重要位置,并把它作为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敢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足够的动手机会。实验中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锻炼机会,轮流操作,不要被学习好些或操作能力强些的学生所“垄断”,避免个别学生总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出现在实验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验过程中,督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违反…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而只有理性的学习,没有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缺少社会劳动实践的锻炼,绝不会有成功的创造。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动手发现规律,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课堂与课外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彻底改革“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中的“动手教育”是指教师引领学生逐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观念,把他们锻炼成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生活并创造生活的有用之才。“动手教育”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动手教育”的认识。首先,教师本身应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有过硬的操作能力,就能使学生产生崇拜感,在学生的心目中也就有了威信和地位,这是…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一“让”,二“听”,三“动手”。让,就是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听,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同伴发言;动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传统的音乐教育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创新学习的兴趣遭到扼杀,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教师充当着“教唱者”的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教师应有的生命价值。学生动手的能力差,想像能力不丰富,不敢去实践创造,只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陶老先生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创造教育”,“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空间”等“六解放”。…  相似文献   

12.
在FrontPage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出体现创新精神的电子作品;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利用任务驱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动手实践将被鼓励,教师则扮演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动”的氛围、“动”的条件、“动”的载体。教师的“动”是为了学生的“动”。不能只顾自己“动”,而让学生被“动”,而应师生互动,特别是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和参与多少。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一、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画画、活动、故事游戏、操作、猜谜等形式,…  相似文献   

15.
石琴 《贵州教育》2010,(13):44-44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这样不但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使学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动手”。“动手”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自己动手,而是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帮助下去动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有可能在地理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所谓“探究”,就是指教师在课的开始把一些实物材料发给学生,然后要求他们尽量动手拨弄。操作这些材料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室外美术活动中通过行为造型“花朵”以及运用各种材料组拼“花朵”,在活动中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装饰组拼成花朵。教学难点组织教学,组拼成花朵的过程中各种材料的恰当运用。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9.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现代生物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造,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和多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生物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控制授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实验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和学生主要从如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究。一、注重“问题”中的探究1.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其实,创造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人人都有,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更多地与教育影响和动手操作相联系。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基础。虽然有了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创造始于问题。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