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全国报业市场来看,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偏低,并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从区域报业市场来看,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普遍很高;报业集团化运作提高了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但效果不太明显。加强报业体制改革,适度提高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有助于优化报业发行市场结构、做大做强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报业发行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报业也开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发行新思路。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报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报业经营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再到产业化运作;报业主体由报社变为报业集团再为传媒集团;报业发行模式由邮发合一到自办发行再到多种发行模式并存;报业技术则由传统迈向现代进而网络化数字化。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报刊发行在观念和体制上有了巨大进展,报业发行大战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3.
报业自办发行的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如今,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开展自办发行,大多数报社(集团)均成立了自己的发行部或发行公司。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报业自办发行的运营成本正在不断提高,引起愈来愈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报业发行要想在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走战略经营管理道路。  相似文献   

4.
发行是报业经济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传统的邮局发行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受到自办发行的极大挑战。然而自办发行在其营销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不足。因此催生了自主发行。  相似文献   

5.
张涛 《新闻前哨》2007,(5):52-54
一、报业发行促销的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报业呈现出一个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局面,发行运营在报业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报刊都是依靠邮政局发行。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率先在全国开始自办发行工作。到目前,我国报刊自办发行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自办发行为我国报刊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13):70-70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 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10,(7):2-2
安徽报业发行公司获"全国先进"在昆明举行的第17届全国省级党报发行协作会议上,安徽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喜获2009年度"全国省级党报发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王荣 《当代传播》2002,(2):85-86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业利润是以增加发行量为成本代价、以广告收入增加获得补偿而取得的。因此,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善发行结构,提高发行质量,才能以最佳的发行量赢得丰厚的广告回报。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拥有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性。一般商品的消费对象是单一的,而报纸的消费对象是二元的,即读者和广告商。这…  相似文献   

9.
试论党报发行萎缩的客观因素与宏观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浩 《新闻前哨》2001,(7):22-23
近些年来,我国报纸发行的竞争日趋激烈。党报发行,尤其地市级党报发行,由于自身的诸多不利因素,显得难度更大、压力更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党报的商品属性和报业的产业性质逐渐被社会所认识。20世纪80年代后期,乘改革开放雄风,我国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全国报纸由200余家,到2000年底已达到2000多家。但是,这种发展,到了20世纪末已显出强弩之末态势。党报发行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个中原因与对策,不揣冒昧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党报订数下降,发行量萎缩的现象必须正视 近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存在明显差异。我国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较低,近年来变化幅度不大,属于分散竞争型市场结构;而日本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很高,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属于寡占型市场结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市场经营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今后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报业管理体制,借鉴日本先进的发行方法,改进我国日报发行工作,适度提高日报发行市场集中度,做大做强报纸产业。  相似文献   

11.
彭剑 《新闻实践》2005,(2):28-29
发行是我国报业面向市场的前沿地带,也是改革效益最显著的地带。文章对2004年中国报业发行改革的成果、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脉络清晰、概括全面、点面结合的透视和分析,其指出的报纸发行市场化、社会化和品牌化观点,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报业自办发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报纸为导向的发行手段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以订户为导向的发行营销手段,这种观念和策略的转变,使得报业发行真正地进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南方都市报》为标志开始,到《新快报》、《信息时报》相继出现,新兴报纸发行使“有效发行”理念深入人心。所谓新兴报纸,即以根据市场形势确立自我价值核心,内容专一为某种或某几种分类领域,采用窄幅排版,通过有效发行打破传统报业发行市场格局,赢取自身发展空间的报纸产品。  相似文献   

13.
陈欣 《新闻界》2001,(5):36-37
对报纸发行来说,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度量报纸的传播效能、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是其三大主要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报业发行市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细分市场是寻找市场机会的必需手段报业市场,是报纸生产者与读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报纸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报纸买卖关系,称之为报纸发行市场。现代报业在经济上基本靠广告支撑,而报纸发行市场则是广告市场的基础。市场细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乐·史密斯总结市场销售经营…  相似文献   

14.
王荣 《新闻知识》2001,(7):25-26,24
从经济学角度看,报纸发行量并非越大越好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近年来,国内有些报社按照“不求最大化,但求最佳化”的发行方针,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  相似文献   

15.
黄蓉 《新闻知识》2007,(5):47-49
我国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就中国报业发行制度来看,呈现出复杂、灵活、多样的轨迹,对这一过程生发的动因、路径、模式的考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报纸发展区域化”既是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的空间走势,也是报纸在产业化运作中的某种“区域轰炸”——广告式操作方法。这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态势,不仅包含了地缘位置层面的意思,还包括报业经营理念上的含义。从第一层意思字面上解释,是指地方发行的报纸,但其另一层意思也包括针对特别目标受众群体发行的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区域不仅是对报纸发行地理上的划分,也可以说是对受众群体进行了划分。这是传播模式改变后,受众主体地位提高,也是报业在经营上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改革浪潮席卷中国大地,中国报业也在酝酿着一场报刊发行模式的变革。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拉开报业发行改革大旗,脱离“邮发合一”模式采取自办发行,一时间“洛阳纸贵”重现洛水古都。在大西南这座两江环绕的城市——重庆,一群报人正用炽热的目光关注着这一变革,一场西部报业的发行改革正在他们的心中拟定。  相似文献   

18.
曹鹏 《新闻三昧》2001,(4):38-39
在报纸实际经营工作中,大家越来越重视有效发行这一概念,以往那种粗放型办报模式,报纸只关心发行的绝对数量,只要总数达到某一目标就大功告成,几乎没有谁对发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研究,近来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广告客户的货币选票,使报业同行们自觉不自觉地明白了必须重视有效发行。  相似文献   

19.
试论报纸的“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荣 《新闻记者》2001,(8):55-58
报纸发行量越大越好吗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 ,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 ,报纸的发行量越大 ,社会效益就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 ,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 ,报纸发行量却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原理告诉我们 ,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 ,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数量时 ,报纸才能实现盈利。国内外大多数报纸都是以这种亏损方式发行的。发行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在报纸价格大于或等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盈利发行 ,在…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金秋时节,全国的报刊 发行大战硝烟四起,竞争异常激烈。 进入新世纪,整个报业还要在调整中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改制、改组的深入,发行党报的行政措施的作用逐步弱化,基层挑选报刊的自由度更大了,公费订阅数逐年减少;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报业竞争还将愈演愈烈。 一家报纸,如果没有一定的发行量,如果发行不是保持年年稳中有升,报纸的广告就要萎缩──作为目前多数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就要受到影响,报业的发展就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发行是党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之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