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仪器由盛装液体试剂的分液漏斗,盛反应物的锥形瓶及把锥形瓶封闭起来的外容器和内容器组成,并带有配件固体托盘。外容器上部向外凸出部份形成一个半圆环,上有一斜嘴。内容器上部向内凹进部分形成一个半圆环。把内容器装入外容器后,内外容器的半圆环相对构成一个环形容器。内、外容器的下端和侧面之间有间隙,液体物质能在间隙里来回流动。 本仪器有三种装配型式,每种可制取不同气体,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中,有一个观察实验:在烧杯里固定两根蜡烛,一高一低。点燃蜡烛,然后,按图1中的方法沿烧杯壁倾斜倒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许多教师按这种方法实验,效果不理想,蜡烛不一定会灭。我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把实验器材略作改进,效果十分显著。实验装置如图2。图1          图2    具体操作方法:先取一个平底锥形瓶,先在瓶底放一些碱的粉末,加点水,使碱末湿润,接着把点燃固定好的蜡烛放在烧杯里。然后,向锥形瓶里加入醋,迅速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瓶口。把玻璃…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把女儿领到厨房,然后烧了一壶水。父亲先把一根胡萝卜放入沸水中,取出让女儿看———胡萝卜变软了;继而,父亲又把一个鸡  相似文献   

4.
将农杆菌Ti质粒携带的外源基因转入水稻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经特殊处理的农杆菌C58C1Rif~r菌株,与籼稻悬浮培养细胞共培养时,很少见有细菌的附着,也观察不到纤维丝的形成。但经复合酚类化合物预处理的菌株,与籼稻培养细胞在普通培养液,特别是在复合诱导培养液(培养过的番茄下胚轴切段、胡萝卜细胞及农杆菌的培养滤液)中共培养时,均可发现有较多的细菌附着于水稻细胞表面,并且菌体周围有纤维丝的形成。在复合处理组中,位于pGV3850:1103neo嵌合质粒T-DNA上的NPTⅡ基因及NOS基因在籼稻培养细胞中获得了转移与表达。  相似文献   

5.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胡萝卜、鸡蛋和咖啡》,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把女儿领到厨房,然后烧了一壶水。父亲先把一根胡萝卜放入水中,取出后让女儿看——胡萝卜变软了;继而,父亲又把一个鸡蛋放入沸水中,依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中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两个。[实验4-1]:在底部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有几点不足:①操作与要求高:因为玻璃棒灼烧至红热后应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还要能使玻璃棒与瓶中的白磷接触(白磷必须放在瓶中间,玻璃棒长…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次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中,听了一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课,教学效果总体不错。但是,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概念教学中的“感知”环节,若能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就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学片段】1.情境引入,初步感知。(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白萝卜图片和胡萝卜图片,并提出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在白萝卜图片上圈画,引导学生理解“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2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2倍”(如图1)。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1)
山东一考生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追问自己:“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题记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像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故事很简单,却饱含人生哲理:女儿在学校遇到了麻烦,回家后向父亲抱怨环境的不公,父亲听后默默地把女儿领到厨房,然后烧了一壶水。父亲先把一根胡萝卜放入沸水中,取出让女儿看——胡萝卜变软了;继而,父亲又把一个鸡蛋放入沸水中,依然取出让女儿看——鸡蛋变硬了;最后,父亲又把一些咖啡豆放入了沸水中,很快,整壶水都变成了棕色,散发着咖啡的清香!父亲问女儿:“你认为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相似文献   

9.
把绿叶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取出后放到盛有70%~755酒精的锥形瓶中(用棉花塞上瓶口),隔水加热。绿叶褪色效果好,既快又节约了酒精,而且叶片又变得柔软。绿叶在沸水中被煮后,细胞死亡,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题目]小白兔有14根胡萝卜,小黑兔有12根胡萝卜,小白兔和小黑兔都吃了5根,现在小白兔比小黑兔多多少根胡萝卜?  相似文献   

11.
取一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内装颗粒电石,试管口用带玻管的单孔胶塞塞紧,把试管紧紧插入一张有圆孔的小纸板上,以能调节试管的位置使试管能上升或下降为宜。然后把试管插入一个盛有水的锥形瓶内。暂时勿使试管和水接触,为产生乙炔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蔬菜玩具     
胡萝卜汽车材料:胡萝卜、牙签、花生。制作方法:①选一个大小适当的胡萝卜,前面挖个洞做驾驶室。用另一个胡萝卜切圆片做车轮。②用两根牙签穿过胡萝卜的  相似文献   

13.
想知道胡萝卜喜欢喝什么水吗?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吧。1准备:两个杯子,一根胡萝卜2在两个杯子里装满水。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放两勺盐,分别贴上“淡水”“盐水”的标签。3把胡萝卜切成小块(注意安全),放进两个杯子里。开始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4第二天,盐水里的胡萝卜慢慢浮了起来,而淡水里的胡萝卜则沉到了杯底。  相似文献   

14.
嚼胡萝卜机     
我家有一只小白兔,它有着水汪汪的红眼睛、尖尖的爪子、雪白的皮毛,还有跟小丑一样的红鼻子,十分可爱!别看它样子可爱,其实呀,它是一台嚼胡萝卜机!一根胡萝卜到它嘴里,三下两下就被“磕磕磕”地吃完了,那馋劲儿,就像好几年没吃过饭一样。记得那天中午,我拿了一根胡萝卜,刚要去喂它,它就不知从哪儿跑了过来——我家的兔子是从来不关的。我把胡萝卜扔到地上,只听“磕磕磕”几声,胡萝卜消失了!我又喂给它几根胡萝卜,“磕磕磕”,又没了!不知道吉尼斯世界纪录有没有“小  相似文献   

15.
在课外活动中,利用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表演变色魔术,可以增添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六只锥形瓶中分别盛装无色溶液,把紫色的KMnO_4溶液分别倒入这六只锥形瓶,一摇晃,可以出现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棕褐色、蓝色,把剩余的紫色KMnO_4溶液与它们放成一排,宛如天上彩虹,绚丽多彩,煞是好看。 变红色:锥形瓶中盛放新制的FeSO_4溶液和KSCN溶液,并滴有H_2SO_4。当加入KKMnO_4溶液发生:  相似文献   

16.
原实验摘要: 药品:25%左右的浓氨水 铂丝 仪器:锥形瓶 吸耳球 90°玻璃导管 玻璃棒 实验步骤及现象: 慢慢把空气通入盛浓氨水的锥形瓶中,再将红热的螺旋状铂丝接近液面,但不要使铂丝跟氨水接触。如图所示可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棕色气体产生,这是因为氨被氧化为一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前,预先收集好一锥形瓶和一烧瓶CO,塞上橡皮塞。将直径为0.3~0.4厘米左右的铜丝一根,一端绕成螺旋状,另一端插在单孔橡皮塞上,备用。 〔实验一〕 打开锥形瓶,马上用火柴点燃,立刻可见CO在锥形瓶口燃烧,火焰成蓝色环状,自上而下,持续近半分钟,燃烧完毕,向锥形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相似文献   

18.
1 器材透明锥形玻璃瓶(或广口瓶、塑料瓶)一个,彩色小气球两个,橡皮塞一个,细玻璃管三根.2 制作方法先在选好的橡皮塞上打好三个通孔(孔径略小于细玻璃管),然后将三根玻璃管穿入,并在其中两根玻璃管的一端系紧气球.不系气球玻璃管两端开口,系气球的两根玻璃管,一根b管,其一端开口,另一根a管,其一端用橡皮膜(或塑料纸)封闭,如图1所示.3 实验与观察在锥形玻璃瓶中装满水,把装好玻璃管的塞子紧塞在瓶口(彩色小球浸在水中),当锥形瓶开口端向上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第八册《渗透现象》一课中,有两个关于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胡萝卜、透明细管、软木塞或橡胶塞、蜡烛等。具体实验方法是把两个胡萝卜分别挖空,一个灌满浓糖水,另一个灌满清水,将带有透明细管的软木塞塞上,并用蜡封好,然后把第一个胡萝卜浸入清水中,第二个浸入浓糖水中,过  相似文献   

20.
根吸收水分     
实验材料:胡萝卜、刀子、水、糖、墨水(红色或蓝色)、泡沫块、吸管。实验步骤:1.选取一个胡萝卜,并将其洗干净。2.请大人帮忙,用刀在上端挖一个2至3厘米深的小坑。3.用水把小坑洗干净,并清除掉坑里的碎块。4.在小坑中灌入由1份水和2份糖混合成的糖水。5.在糖水中滴入一点墨水,使它染上红色或蓝色。6.用穿孔的泡沫块把小坑塞紧,孔里插入一根透明的吸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