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1983年开始每到春节,中国中央电视台便会推出它的大型晚会节目“春节联欢晚会”。很多的中国电视观众仿佛从来就未曾将这档节目看作一档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节目”。在大多数的老百姓眼里,“春节联欢晚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春节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二十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走过的历程十分不平凡,不仅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更因为每一次的节目都融会了中国电视界和演艺界的精英们的智慧和汗水。这档节目甚至造就了一些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电视观众的人物,如倪萍、费翔、赵本山……然而到了上世纪的90…  相似文献   

2.
笔者是一个大学毕业刚进报社工作不久的新兵。春节前,报社编辑部新闻中心主任安排我一个任务,回家过春节采写一篇反映抗灾的春节见闻。我家在湖北随州市,今年遭遇了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属于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富含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经历史的沉淀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际传播、社会传播、内向传播等传播方式的多种作用下,衍生出一系列春节现象。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特定期间的现象映射了社会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状况,包含着重要的传播意义。春节习俗是民族文化内涵传播的窗口,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在传播过程中都带来不同的效果,春节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传播盛宴,其中包含的各项传播都值得去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春节放假前夕,本刊以《春节图书市场扫描与市场趋势分析》为题,安排各位记者借春节回家过年之机,逛逛书店,做些调研。春节后我们又对几家书店进行了电话采访,进一步了解情况,收集有关数据。通过对春节图书市场的调研,我们对2007年图书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透过市场看出版,我们认为,对出版业来说,2007应该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2020年的春节,我身在家乡武汉却并没有在家过春节。在回武汉过年的火车上,我就已经开始了采访,彼时,新冠肺炎的消息沸沸扬扬,作为记者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这可能是一场堪比非典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来的故事就是回武汉过春节的我,正面遭遇中国抗击这一场人类史上罕见传染病的狙击战,那个春节以及之后几十个日日夜夜构成了我迄今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6.
每年春节我都会关注我所在城市一宁波的日报类报纸春节休刊的信息。到了2013年春节,休刊不仅没有停止的势头,休刊的时间反而更长。这一现象值得思考。春节期间日报的停报休刊,是否纸媒消亡的前奏?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报道比平时报道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春节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一年一度的春节报道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专题报道和机会报道。总结交流春节报道的经验体会,探索春节报道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加强改进春节报道乃至整个新闻报道,都是件有益的事情。在新闻学词典中,并没有春节报道这个概念。新闻圈内习惯于把春节期间和春节直接相关的报道称为  相似文献   

8.
郑媛 《现代传播》2002,(4):135-136
《除夕夜》紧紧围绕春节晚会这一中心展开 ,主题鲜明 ,情感至真 ,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专题文艺节目。其成功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料翔实丰富节目大量引用了春节联欢晚会相关的一些资料画面 ,从资料的全面程度我们不难看出编创人员工作的辛苦和态度的认真。在第一集介绍春节联欢晚会发展历史时 ,画面展现的是我国于 195 5年录制完成的最早的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由于种种技术原因 ,人们未能如期在除夕夜的电视机前欣赏到这台晚会 ,而是在春节过完半年后才在电影中看到 ,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台专门为春节而录制的联欢晚会 ,它也…  相似文献   

9.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降下帷幕没多久,对全国观众收看春节晚会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春节联欢晚会家庭收视率达94.5%,其中78%的家庭表示满意,但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晚会的到达率和满意度分别下降了1.5%和5.6%。这个源于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具有庆典性的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个特殊的春节“民俗”在辞旧迎新这个特殊时刻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这样一台晚会艺术品格的更高要求。一应当说,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还是足以代表当时的电视综艺创作水平一样,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艺术上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春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春运的结束,这一波“春节概念”新闻才告别了受众。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内容。“春节新闻”年年要做,却又难以出新。  相似文献   

11.
冷凇  王曼秋 《传媒》2015,(5):54-56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作为独具象征意义的节庆,“小年”,一直是传统风俗里春节准备工作启动的时点,也是春节庆祝活动开始的标志.腊月二十三这一天,CCTV以“万福送万家共享中国年”的网络主题晚会,奏响了2015羊年春节的新春序曲,也奉献了一出关于“中国梦”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12.
张石岭 《视听界》2006,(1):86-87
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聚合体。因此,春节晚会要有文化上的承载力,要给老百姓一种公共性和社会性欢娱的快感,但这种快感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春节特别节目”以其在神韵的山水创意、节目意境的诗化处理等方面独辟蹊径,获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2005春满华东》春节特别节目,希望为准备2006年春晚的导演提供一个借鉴的机会。一、多彩的地域文化华东六省一市地广物博、人文荟萃,春节晚会作为本土性极强的艺术,用地域文化作为晚会主题最能体现春节…  相似文献   

13.
郭鹏 《民生周刊》2021,(5):66-67
这个春节因为"就地过年"让不少人体验了不一样的春节,而春节档的电影,则让这个春节更不一样。直到春节假期结束,白凤倩都没能如愿看上一场春节档电影。"太火了,晚上10点场都买不到票。"如今,每次谈到电影,白凤倩都会向别人说起自己的购票经历,但是一聊完天,她发现,大家的体验都差不多,似乎都被从未感受过的观影热潮"惊"到了。  相似文献   

14.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不过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曾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1911年的辛亥革命废除了旧历,改用公历纪年,并从1912年起规定1月1日为新年。1914年,国民政府又重新确认了农历新年。无论"新年"还是"旧年",民间依然沿袭着千年的农历新年习俗,在百姓心目中,春节才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许多人对春节都有过美好的回忆,电影艺术家秦怡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的场景,越剧艺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快乐吗?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北方包饺子,南方裹汤圆、做春卷,入夜了,小孩大人一起放鞭炮,将新一年的美丽梦想借助一蹿而起的爆竹,送入除夕的天穹。过去的春节,有这么多的花样,真正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16.
出版春节特刊,就像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神州百姓吃团圆饭一样,成了年末岁终各家新闻媒体必配的一道例菜。例牌菜的生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二是创新发展。盘点《战士报》2007年策划推出的6个具有浓郁部队气息的春节特刊,笔者惊喜地看到,这道例菜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起春节,大家都有特别快乐和美好的回忆。收藏家胡申南的春节特供票证、花花绿绿的糖纸、年历片和老艺术家李家耀的心爱饼干箱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而楼阿姨的防盗菜篮和柏万青的除夕夜爬门仿佛又让人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苦涩,也有温馨。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有吃有喝,天天都在过节,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却只能成为许多人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了。上个世纪70年代,春节前的一天清晨,天还没亮,家住上海静安区张家  相似文献   

18.
史卫民 《传媒》2001,(3):10-11
除夕夜看完中央电视台的“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不由得一声叹息,重复了一句老话,“春节联欢晚会,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相似文献   

19.
正借助新媒体表达情感,建立人际交往模式,是一种趋势,但恰恰也因为时间成本低,经济成本低,加上缺乏表达个性,年俗里所含的情感也就摊薄了、廉价了春节文化的现代化,最关键还是要在厘清春节文化的仪式本体、情感内核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春节的文化价值的传播,强化对春节的文化感知每到春节前后,各种大众传媒,如今加上微博、微信这些自媒体,总在探讨年味的浓淡问题。无焦虑便无议论,年味的焦虑,是文化的焦虑,推而深究,其实是文化身份的焦虑。新媒体时代,这种焦虑感尤为突出,也并非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个大舞台,谁有本事谁就来。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一次集中呈现。在国人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的今天,春节也越来越显现出其文化节日的特征。可以说,春节假期不仅仅是交通运输、旅游产业的黄金周,更是文化产业的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