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首创情色叙事模式,堪称至"奇".情色之于<金瓶梅>文本形成的意义重大,其叙事焦点集中于人类的情色生活;其叙事的结构与现实的情色网络属基本吻合的同构关系;同时,它以情色身份为叙事关节展开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研究<金瓶梅>,其性描写问题不能回避.为窥视<金瓶梅>之炉中妙谛,我们应当正视和重视其情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十分"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语义、句式等角度进行共时描写,同时从历时的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十分"进行比较,以勾勒出程度副词"十分"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3.
王群 《现代语文》2009,(9):147-147
<金瓶梅词话>①中的"会胜"是极为特殊的一个词语.从字形来看,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存在的,在其他文献资料中也没有发现这个词语形式,并且由于其出现频率较低,不易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续金瓶梅>中动词重叠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通过与前后文献的比较,探寻到了动词重叠在清初发展的一些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续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在汉语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中古近代汉语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而论,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断代词典、专书语言词典的编写以及单篇论文的刊布上,断代词典有<宋元语言词典>(龙潜庵1985)、<明清小说辞典>(张季皋1992)、<近代汉语词典>(高文达1992;许少峰1997)、<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翟建波2002),专书语言词典则更为丰富,<水浒传>有两部:<水浒词典>(胡竹安1989)、<水浒语词词典>(李法白、刘镜芙1989),<红楼梦>有三部:<红楼梦辞典>(杨为珍、郭荣光1987)、<红楼梦词典>(周汝昌1987)、<红楼梦语言词典>(周定一、钟兆华、白维国1996),<金瓶梅>也有三部:<金瓶梅辞典>(王利器1988)、<金瓶梅大辞典>(黄霖1991)、<金瓶梅词典>(白维国1997),至于单篇论文,散见各学报杂志,数量众多,难以列举.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作者研究久盛不衰,新说不断,成绩不小,但也有论者对<金瓶梅>作者研究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不科学的""笑学".<金瓶梅>作者研究目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无论从考证"前提"还是考证方法来看,其研究工作都不是一条死胡同.<金瓶梅>作者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作者本身,还在于以此推动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续金瓶梅>第53回有"扬州府王推官",从这个"王推官"的籍贯、仕历、才学,可断定这个"王推官"为清初著名诗人王渔洋(士祺).丁耀亢、王渔洋还在1654年同时给张缙彦的诗集作过序,这段经历罕为人知,这样不但可以考见丁耀亢与王渔洋的关系,而且还证明了<续金瓶梅>成书于1661年.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评点者前后相继,构建了相对自足的<金瓶梅>情节技法体系.情节的有机性是其文本艺术整体风貌的基石,节奏美感和情节迭用原则则为<金瓶梅>情节美学的突出表现.他们逐步摆脱了凭借单纯的故事编织获取感官满足的积习,走向多方表现人物性格、体现文本题旨的艺术层面,强化了小说理论规律的全面探究,从而形成古代小说情节技法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小说批评史上,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引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对<金瓶梅>的评点,使其成为明清小说批评艺术的集大成者,为<金瓶梅>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古典小说批评与鉴赏理论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