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次写了《这些稿件为什么会挤掉?》,感到意犹未尽,现在再谈谈有些稿件为什么别人挤不掉?且不说去年入选的全国好新闻和各地报纸刊出的好稿子,即以文汇报为例,近来也登过许多深受读者好评的新闻、记者见闻等。这些稿子一到夜班编辑组便被视为“嘉宾”,优先放行,保证地位,精心制题,突出处理,以至常常把别的稿件挤下来。诸如《令人遗  相似文献   

2.
报纸采编过程主要包括记者采集稿件,记者撰写稿件、记者投送稿件、编辑修改稿件,版面编排,版面印刷等.这些流程中的一次次变革,逐步推动着报纸承载的信息量和信息时效逐步提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些变革中,技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纸采编过程主要包括记者采集稿件、记者撰写稿件、记者投送稿件、编辑修改稿件、版面编排、版面印刷等。这些流程中的一次次变革,逐步推动着报纸承载的信息量和信息时效逐步提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些变革中,技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纸媒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考验,人们不禁一再提问:报纸还能活多久?报纸的冬天是否真的来临了?纸媒到底有哪些与新媒体不同的地方能打动人心呢?笔者认为,评论是其中的博版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先从读者到底要看什么样的报纸出发。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要的是能够满足下列需要的报纸。例如:"我很忙,短些,再短些"、"上图片"、"人家报纸都说了""你说的就一定对?""看了影评,去看那个  相似文献   

5.
记者、编辑写稿、编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思想。作为企业报的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已的读者服务呢?作为一名编辑,在选稿、改稿、编排时应该具有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方便读者,使自己编排的版面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观念,概括来说就是要有“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责任感。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从我观察到的一些报纸,特别是某些企业报上不顾及读者而编发的稿件、版面太多了,试举几点:——会议消息多,但内容多为程序式报道(即某某主持会议,某某总结发言,某某坐了主席台等等)。  相似文献   

6.
文字记者用文字‘“说话”,摄影记者用图片“说话”,而组版编辑则用版面“说话’“。组版编辑对文字记者的稿件要起到升华和增值作用,由此不难看出版面的重要性。版面中的文字、标题、图片、线条等,是版面的生命,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版编辑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是用版面“说话”的过程。组版编辑怎样用版面“说话”呢?笔者在几年的组版中,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编排思想。一块版面需要容纳若干篇稿件,但这些稿件绝不是随意拼凑在一起的,它的上与下、左与右、轻与重…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如何保证一些重要的信息不至于被繁忙的读者漏读,是编辑组版时的一项基本功。于是,有一部分同志便在如何使版面“多突出”上下功夫。所谓“多突出”就是指一个版上有三至四条稿件能优先得到读者的青睐。然而,版面怎样才能达到“多突出”呢?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对几篇重点稿件采用刻意装饰的办法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做,有时的确也能产生一个版突出三四篇稿件的好版面,但时间不长,就会感到办法太少和无法应付,陷于“技穷无路”的窘境。根本的出路在哪里呢?我看还得在挣脱“区序”的束缚这一思路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进行宣传报道的同时,通过稿件在为自己塑造着形象;读者也通过稿件认识记者、了解记者。 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从大块大块的版面中发现最有价值的新闻。会从众多的署名中记住自己喜爱的记者的名字。读者对稿件的选择是一视同仁的,他们不会管哪篇是大报记者写的,哪篇是小  相似文献   

9.
杨成 《新闻界》2003,(4):63
作为一名企业报的通讯员,在《攀钢日报》扩版后,我经常关注五至八版时事社会新闻版的稿件,有一些感悟,愿意奉献出来与同行共同分享。我觉得,通讯员要给服务性版块写稿,最重要的应做到三个方面:了解定位,经常沟通,实现突破。定位,说通俗点,就是报纸的版面栏目要办成什么样的“货色”?“货色”究竟如何?最终由读者来衡量。一张企业报,不管它版面如何定位,还是栏目如何设计,都离不开“企业”这个大盘子。这个大盘子也就决定了企业报的生与死,决定了企业报的兴与衰。翻开5月19日的《攀钢日报》,在显著的位置上刊登了这样一些稿子:《深圳市出现甲…  相似文献   

10.
增加信息量,这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是四开四版的周三报,版面小,刊期长。因此,怎样利用有限的版面,容纳更多的信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树立起信息观念,并采取切实措施,使报纸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欢迎,报纸发行量也不断上升。一、增加新闻的条数,多发短新闻。一般来说,一篇新闻稿件,总有一点新闻信息。因此,要增加报纸信息的容量,必须增加新闻条数。我们要求编辑精编稿件,把那些“空话、套话、废话”,尽量“挤掉”,新闻稿一般控制在二百到五百字之间,最长的不超过九百字,每个版面必须用稿十篇以上。并在一、二、三版开辟了《荆溪浪花》《简明新闻》《经济短波》等栏目,刊登“百字新闻”。这样,版面上的新闻条  相似文献   

11.
报纸加张有感亦人扩版、加张是报纸兴旺发达的表现吗?对此,我多多少少有点疑问。尽管我国纸张生产能力不足,纸张又缺、又贵,可还是有些报社在扩版、加张上使劲。小报改大报,大报小报纷纷扩大版面;报费呢?自然要涨了。似乎读者不在乎这几个钱(不见得),于是乎改吧...  相似文献   

12.
在编辑北京日报国际新闻版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好版面、好栏目在很大程度上是聚焦“聚”出来的,是组织搭配出来的。以前,以为包罗万象便是信息量大,于是,选稿时大范围搜索,面面俱到,时政、社会、科技、经济新闻等等无不在列;编辑稿件时则以简短为要旨,对任何稿件都是点到为止,不多作报道;安排版面时能挤就挤,多多益善。结果是版面上拉拉来杂一大堆,读者却说没什么可看的。为什么适得其反呢?原因是信息量固然是大了,但整个版面没有精彩部分,吸引不了读者的视线;而大多数读者想详细了解的重要消息却报道得不够,平平淡淡就一…  相似文献   

13.
面对都市类报纸相继兴起的一轮又一轮的扩版和扩张高潮,有些地市报纸由于财力、人力及当地客观实际需求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一时还不可能迈入“厚报时代”,但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主动出击,积极满足读者需求,提供内容更多、领域更广的信息呢?开辟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密集型的文摘版面,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它既解决了版面有限的问题,又使地市报纸从另一个层次上迈入了“厚报时代”,有效地参与了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办了多年报纸,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   比如,报纸该登什么稿 ?   有时,记者发来一篇稿子,编辑看了说,这稿子,没啥意思,不登了 !有时,报纸登了一些稿子,记者看了说,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 ?没劲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 ?   从读者心理出发,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 标准一: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   报纸该登什么稿 ?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 ?  …  相似文献   

15.
在远东中创新──浅析《天府》副刊版面语言廖中美今年初,四川日报扩版后的副刊,诞生了一个“新生儿”──《天府》综合性副刊。编辑们在形成《天府》副刊的版面风格上,作了些有益的尝试,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关领导也评价说:“《天府》在规范中创新。”1月份...  相似文献   

16.
孙根荣 《新闻三昧》2006,(11):21-21
近读一些省市级工人报,我发现,长篇文章与日俱增了,尤其是“周末版”。这使我想起一些新闻界老前辈的“呼号”。如胡乔木曾呼喊:短些,再短些!赵超构也曾呼喊:短些,短些,再短些!有的省市级工人报所以喜欢上了长篇文章,细究起来,原因有三:一是报纸跟风扩版,但没有这么多新闻充填版面,只得将原来本可以写成几百字的东西,拉长成二三千字的大块头;二是报纸走休闲化之道了,误以为让读者休闲,就得用长篇文章来供读者消磨时光;三是有的记者没有写短文的基本功,只有写长篇的“裹足布功”,当然也有的记者认为,能写长篇文章,才显记者的真功夫。然而,不…  相似文献   

17.
种田的人大都知道,有些作物是不宜重茬种植的,比如花生、玉米、大豆等,否则会减产减收。同样,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也存在许多的“重茬”现象。某些稿件前年、去年就连篇累牍报道过了,今年又没有新进展仍占不少版面;另一种“重茬”现象就是某单位、某个人先进了些,你、我、他  相似文献   

18.
在编辑的位子上坐了多年,经常听到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编辑最不欢迎什么样的稿件?”我说,这个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应该问“读者最不喜欢什么样的稿子”。因为,归根结底,稿子是写给读者看的,稿子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通讯员不要琢磨编辑的好恶,而应该面对读者,考虑我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事?读者对这些事有没有兴趣?编辑对通讯员稿件的取舍,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实是在替读者作选择,读者不喜欢的稿子,编辑是不想用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提出写稿的十条忌讳,供通讯员们参考。一忌作工作总结。有些通讯员在报道一个单位、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时,既写各方面的成绩,又总结经验教训,甚至加上今后的打算,把消息写成了工作总结。一般来说,这类稿件新闻性大多不强,很难写的生动活泼。何况这种文章的内容并不  相似文献   

19.
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我都要与自己进行这样的对话:作为责任编辑,我想通过版面把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如果我是读者,我想要从报纸上获取哪些有用的信息?责任编辑作为架起记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记者稿件里的信息传送给读者?回答是,换位到读者的角度。审视稿件,用足用活版面语青。在此,愿以重大新闻题材的版面语言运用,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0.
论"无效信息"与"泡沫版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新闻知识》2002,(4):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报纸的版面越办越厚,电视的新闻类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是顺应这一需求的有力证明。在报纸一浪又一浪的扩版潮中,有些报纸的版面已多达七、八十个版。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许多报纸的“含金量”并没有随着版面的增多,而成正比的增加。不少读者反映,有些报纸厚厚的一摞,可翻来翻去,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常常三五分钟,就把几十个版看完了。放下报纸,也没有什么能记住的东西。长期以来,报人都把增加报纸的信息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为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