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6月15日,人民日报编委会召开全社大会,总结“加强党中央机关报记者形象建设”活动开展两年来的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记者,吴兴华、吕岩松等10位同志获人民日报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优秀记者荣誉称号,王金海等10位同志获优秀记者提名。邵华泽社长在会上讲话,要求报社全体同志向优秀记者学习,把“加强党中央机关报记者形象建设”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推动全社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编采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把人民日报办得高出一筹。至此,“加强党中央机关报记者形象建设”活动第一周期圆满结束。两年前,在隆重纪念人…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位成熟记者来说,提炼新闻、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新闻点甚至是独家新闻,是必须具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独特的新闻点,写出语惊四座的高水平新闻稿件呢?经历15年的记者生涯,笔者在基层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捕捉新闻的好方法。从旧新闻中提炼新闻点。新闻突出个新字,但旧闻经过提炼、改造也能变成新闻。有的旧闻有了新闻由头,就能变成鲜活的好新闻;有的新闻刚刚发生,没有事实加以证明,采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它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记者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修炼。一、善于捕捉“线索”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1998年4月15日,《陕西农…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记者,身处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位置,面临不同的机会,但有着同样的追求——做一名优秀的记者。在今年11月8日的记者节,172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北京得到了隆重表彰。本期“传媒骄子”编发了在表彰大会上五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的发言,展示当代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风采;“新闻茶座”请到山东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三位同志,谈他们关于“优秀记者”的感悟和体会。记者部落  相似文献   

5.
学会抓新闻     
一位通讯员问我,新闻从哪里来?我说,新闻的来源很多,以编辑部为例,就有上头指令性的,下边投稿上来的,记者发现线索的,碰巧遇到的……。但是,简单地说,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现成的新闻,记者把它记叙下来便是了。这叫‘写’新闻。另一类新闻特征并不明显,记者要有敏感的新闻鼻嗅出其中的干货,把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提炼出来。这叫‘抓’新闻。‘抓’新闻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6.
信息集萃     
业界活动中宣部通报表彰201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编辑记者2010年3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表彰201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编辑记者的通报》。  相似文献   

7.
一位来自中国刚年满28岁的年轻记者,成为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一次新闻发布会的会议主席。这其中不仅有作为中国记者的一份自豪,更有融入国外主流媒体圈的点滴经验。2012年5月16日,经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FCCJ)新闻委员会(PACcommittee)一致通过,我取得了在主席台上主持新闻发布会的资质,成为这个号称亚洲最大消息发布场的一名Moderator(会议主席)。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是这个组织多年来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在北京隆重表彰了首届“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与此同时,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法制新闻协会也在南昌隆重表彰了首届“江西省十佳法制新闻工作者”。在这两次表彰中,有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记者,他就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题部副主任周围。已有十四年采访经历的周围被人采访时很坦率,侃侃而谈。苦恼、欢乐、欣慰、遗憾,顾忌很少。有人说他固执……一次他去南丰县采访,坐客车回南昌,车上几名歹徒混在乘客中间…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09,(19):36-36
山东省第六届泰山新闻奖评选最近揭晓。本期《青年记者》特组织刊发五位泰山新闻奖获得者的事迹综述。泰山新闻奖是山东省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由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学会主办,每三年评选一次。开展泰山新闻奖评选活动,旨在检阅山东新闻队伍建设的成绩,表彰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展示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推动全省新闻队伍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两位记者到同一地方采访,一个能写出较有反响的新闻稿件,而一个什么新闻也没发现,空手而归;两位记者采访了同一事件,一个写出的稿件有深度和新意,而另一个写出的稿件很平淡。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说前者的悟性高,后者的悟性低。新闻的稿外功夫关键在于悟性。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2.
记得在一次新闻工作者的培训班上,一位副教授讲到合格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时说:记者要有"过人的思想"。他所说的"过人的思想",应该是近似于新闻敏感性,而且是超常的敏感性。我很赞同这位副教授的见解。记者要有"过人的思想",反映了新闻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说明记者应当具备一种敏锐地发现和判断一件事物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超于常人,而且在某种情况下要超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上帝逼迫我在新闻与人之间必须做一取舍,我宁可不要新闻,哪怕这条新闻有翻天覆地的传播力量."若干年前,曾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然而在王菲生子引发的媒体大战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记者的另外一种抉择.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而言,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所展现的提问技巧是最能体现记者这一职业特征的,这也是每一位记者的基本功。从新闻采访种,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的基本任务出发,研究并分析了新闻采访提问的基本技巧与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不料竟引起一位记者的不满,说是那个记者“吃过了界”,不该采访他分管的行业。"吃界",在新闻单位内部是一个敏感而又头疼的问题。因为,新闻单位特别是省(市)以上较大的新闻单位,似乎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是记者宝贵的素质,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敏感性是敏锐地发现新闻以及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敏感性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风,是人们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无事不显。一个人工作作风的好或差,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新闻采访作风,属于记者、通讯员的工作作风的主干部分。采访作风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良莠和成败,并推动或制约着新闻人才的成长。常常碰到这种情况:两位记者或通讯员,在起步时的新闻工作能力差不多,难分伯仲。但是,一位采访作风扎实,另一位采访作风飘浮,结果,几年之后,他们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惰性     
数月前,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刊出一系列文章,引起各方的注意,被认为是有分量的作品。据说,作者乃一位刚刚迈入新闻门槛的中年人,以前不过是普通的总务人员。 看过这些文章,我即刻想起前两日曾在食堂门外听见几位饮食干部议论:那些编辑、记者没什么了不起,谁都能干。不幸竟被他们言中了,连资深记者都难企及的头版头条,由一初探此道者一举拿下,并有反响有表彰,可见上报纸写文章当记者也不是什么了  相似文献   

20.
其实我早就不在新闻一线干了。随时准备拍摄的状态不过是一个习惯。这习惯使你保持着对周围变化了的事物的一种警觉,一种对新闻的警觉。而一个对视觉变化有敏感的文字记者,一定是一个敏锐而且注重细节的记者。只有注重细节的记者才可能是一个好记者! 保持对视觉的敏感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的使命都是记录新闻,只是记录的介质不同。文字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