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卷首语     
2005年6月最后一天的莫斯科.细雨连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与普京会面。尽管这种会晤好像并没有过多的私人内涵,但在媒体的笔端却流露出一种温暖。有人说,留过“苏”的人,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情感;留过“法”的人,身上又有一种岁月抹不去的浪漫。俄罗斯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中国人经久传唱着;托尔斯泰对古老俄罗斯深沉的爱,极大地影响和感染着中国读者;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也曾穿行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报道发展至今,媒体产品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形态与内容。如何把中国内容以对象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形态传播出去是每一位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以俄罗斯“莫斯科24”电视频道融媒体产品《给你》(Этотебе)朗诵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态和特点入手,分析其成功原因和背景,思考俄罗斯优质融媒体节目对我国当代对俄传播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0,(3):55-55
2010年元旦,杭州杂技总团的大型杂技情景剧《梦幻西湖》在莫斯科毗邻克林姆林宫的俄罗斯中央马涅什展览中心上演。这是杭州杂技总团继2008、2009年后第三次赴莫斯科演出,并且作为莫斯科新年演出节的主打节目,展现给俄罗斯人民。首演之日,  相似文献   

4.
正近两年来,新华社阿拉伯文专线抓住习主席出访中东、埃及总统塞西首次正式访华、中阿博览会等契机,采写了一批重点精品稿件,被阿拉伯媒体中影响力较大的埃及中东通讯社、《华夫托报》等全文转发。同时,新华社还分别与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约旦《宪章报》、沙特《利雅得报》等进行了专版合作,彰显了新华社报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效提升了中国媒体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打包推送"模式更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新华社与阿拉伯报纸的几次专版合作,是为克服通  相似文献   

5.
<正>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外宣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创刊号封面俄文杂志《中国》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了创刊新闻发布暨座谈会后,人们就在期待着这个日子—— 2005年12月21日《中国》在莫斯科举行首发仪式。这标志着一本全新的俄文杂志正式诞生! 伴着莫斯科第一场冬雪的降临, 俄文杂志《中国》试刊号已经随着纷飞的雪花送到了俄罗斯读者手中。刚刚送到读者手中的创刊号更具有它独特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7.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6,(10):63-63
2006年9月22日上午,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了《中国》杂志创刊一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的领导、从事独联体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俄罗斯、白俄罗斯驻华使馆的新闻和文化官员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商报》等媒体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星火》周刊和《论据与事实》周报是俄罗斯很有影响力的两家全国性媒体。作为俄罗斯目前的主流杂志,其设计理念和风格为俄文《中国》杂志的办刊人所借鉴,以吸引广大的俄罗斯读者。本刊选编原载于《星火》的一篇文章《俄罗斯人与中国人》,我们并不赞成文章涉及的一些观点,其中不乏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如何校正“邻居”之间的种种误解,值得我们思考。选自《论据与事实》的文章则审视了俄罗斯的经济制度,从中不难读出俄罗斯人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
为加大吉林省在欧洲各国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吉林省与欧洲主要华文媒体的新闻合作,我于2005年11 月27日随吉林省新闻代表团赴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行了为期 16天的访问活动。此次出访,不仅和英国无线卫星台、法国《欧洲时报》、西班牙《西华报》、《侨声报》等欧洲媒体达成了新闻合作协议,而且也让我对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我对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外宣的目的不外乎是让受众增进对推介内容的了解,从国外的角度说。此次登上欧洲大陆,我便成了受众,以一个外宣对象的身份对比欧洲国家与我们的外宣工作,让我深有所得。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寻梦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我多年向往的地方。早年读过瞿秋白于20年代初写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及邹韬奋30年代写的《萍踪寄语》,吸引我对遥远的“赤都”充满崇敬和遐想。新中国建立以后,许多作家、记者、学人写下的访苏纪事文章,汗牛充栋,美不胜收。无数追求理想的人都赞美过它,只有罗曼·罗兰等一些冷静而又正直的大作家,曾忠实地记述了“赤都”的一些阴暗面,可惜这些当时我们无缘读到。那么如今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呢?2005年7月,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参观游览了三天,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毕竟这是世界著名的两个…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1,(6):42-43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祉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房宁 《对外大传播》2009,(3):47-48,60
本期我们选取了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两篇文章作为案例,作者通过分析境外媒体对我春节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总结了外媒报道中国春节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11,(5):43-44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社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将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7月23日至7月26日,由吉林省政府新闻办承办的第五次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媒体定期交流活动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成功举办。期间,不仅双方媒体达成了系列务实合作协议,吉林纪录片《长白山》《走向世界的高铁》《松花石缘》在俄罗斯国立广播电视台24频道先后播出,而且还开启了一次"锅包肉外宣"的有益尝试。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张树斌在OTB电视台演播室为俄罗斯观众现场烹饪了一道酸甜可口的中国东北名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4日,《中国》杂志在北京召开了“《中 国》杂志创刊座谈会”。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文 化部、俄罗斯驻华使馆、中俄友协等机构的代表和媒体 记者、读者代表等共计4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 《中国》杂志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人 民画报社主办,是一本用俄语出版,向俄罗斯和独联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月27日,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和获奖者济济一堂。新华社社长蔡名照、美联社高级副总裁戴茜薇在仪式上致辞,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社长基谢廖夫、印度教徒报公司董事会主席兼发行人拉姆、半岛媒体集团副总裁萨拉赫丁和南非米瑞德集团、路透社、共同社、特纳集团等有关媒体负责人出席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承办的"东方生活美学展"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的启动项目、2019年莫斯科"欢乐春节"活动之一,也是2019·俄罗斯浙江文化旅游年开幕大展。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俄主流媒体秉承"世代友好"的《条约》精神,相互报道水平不断提高,两国社会舆论氛围日益健康。面向未来,中俄媒体应把握时代脉搏,做好时代的记录者、合作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将"世代友好"的理念厚植于两国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9.
正《以色列时报》中文网是中东地区唯一在华开通中文网和社交媒体账号的媒体,重点关注以色列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发展以及中以合作的最新动态。本文试对《以色列时报》中文网的对华传播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华传播特点,以期为国内媒体"走出去"提供不同于英美媒体经验的视角。《以色列时报》中文网概况《以色列时报》(The Times of Israel)成立于2012年初,创刊编辑大卫·霍罗维茨认为中国媒体对以色列的报  相似文献   

20.
江舟 《文化交流》2014,(11):54-58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奠基人、世界伟大的文学家。以前,忙于工作,我只是零星地看过他的作品,体会不深。近来,条件允许,我集中时间看完了普希金诗集、小说集,深深地被其作品所感动,于是,产生了出游俄罗斯去寻找普希金遗迹、感受伟大文学家和他作品真谛的念头。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与普希金博物馆上月,我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登机来到了莫斯科,陪同的当地导游小李31岁,老家在哈尔滨,来莫斯科已6个年头,还娶了俄罗斯姑娘为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