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是非 《北京档案》2003,(7):11-12
一位意大利史学家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忽视自己的历史,就像一个人失去记忆一样可怕."革命导师列宁也曾告诫人们:"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有扬眉吐气,也有饱受凌辱;有文明富强,也有贫穷交加.在中华民族告别苦难,走向新生,走向富裕以及铸就民族精神的进程中,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那些血洒疆场的英雄、那些夙夜在公的劳模,是做出过特殊贡献的.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的历史;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今天的高楼大厦和秋收冬藏.  相似文献   

2.
一台名为<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的大型公益晚会,凝聚了中国众多的目光,也感染了我.感动之余,我对它的概括是:大气、流畅、立体、创意点鲜明,勇于担当,创意制胜. 在我看来,能够策划制作这样主题鲜明、应时应势的一台晚会,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确是需要媒介担当精神的.云南台的自觉的"媒介责任担当"意识,从这台晚会中我能比较深切地感觉和体会到.  相似文献   

3.
鲁迅"立人"的思想无疑是理解鲁迅价值的核心。而"立人思想"的确立在其一生的思想形成与实践中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代不断契合的变化过程。综观鲁迅其人思想发展的踪迹,可以发现其立人思想经历了以科学精神、文学与艺术以及革命立人的发展脉络。了解他的立人思想发展过程,对全面理解鲁迅传统的价值和资源意义以及在当今的时代如何认识鲁迅的精神资源无疑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参加"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是我第二次去到中国革命的圣地,一如上次,深受教育. 艰苦卓绝的环境,百折不挠的精神,造就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这段传奇.虽然历史的年轮变得越来越沧桑,但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力量,这历史本身"是鲜活的,是永恒的,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繁衍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它显示了强大的创造了和生命力.创新,使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创新,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档案事业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印证者这一命题.档案事业在创新中建立,在创新中发展.当前,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档案工作面临着一些从未想到过的信课题,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去研究去解决,在创新中发展档案工作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张雷 《传媒》2021,(23):91-93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精神交往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出版这种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自身思想、情感和体验的精神交往方式,满足的正是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交往要求".新技术革命推动新出版革命,新出版革命带来人的精神交往方式升级.当前,在传统出版物的"五种形态"之外,新兴的互联网出版物已经引爆"数字浪潮",新兴的场景出版物已经引发"场景革命".未来,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新突破,"全息投影"与"人场交互"结合,全息交互出版物这一新形态正在酝酿之中,它将带来人类精神交往的新升级,引发出版业的又一场新革命.  相似文献   

7.
看似"标新立异"实则俗套变味 现在常出现一些时髦用语,有意无意地影响到新闻工作者的一些意识,自然也就牵扯到了新闻标题的制作,在字里行间频频出现一些与"热"有关的内容.如"告别热":牧民定居,这是"向昔日告别";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向愚昧告别";脱贫致富,这是"向贫困告别";科学养畜,这是"向落后告别"……一个时期内各新闻媒体上"告别声"一片,会让读者感到似一块嚼过的馒头,在嘴里已嚼不出新味了.  相似文献   

8.
告别"欧洲病夫" 对于过去5年的经济生态,相信任何一个欧洲人都不想去回忆: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大国赤字严重超标等等.日益壮大中的欧盟板块显得是那么地无力与苍白.不过,负重的欧盟经济肌体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在历经了艰辛的挣扎之后,终于迎来了大病初愈的时节.  相似文献   

9.
20年前,激光照排技术的横空出世让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如今,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技术又在出版业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战斗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我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需要发扬光大。在未来高技术信息战的条件下,我军的武器装备与强敌相比总体上处于劣势,这就更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我军强大的政治工作优势,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军队媒体,必须进一步突出战斗精神的宣传。其内容应主要包括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着重加强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宣传。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地…  相似文献   

11.
张海芳 《传媒》2018,(13):59-60
从2016年开始,"工匠精神"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中国古代,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在欧洲瑞士,顶级名表都是匠人将一个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在媒体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更为普遍,工匠精神似乎和新闻记者没有关系,但从笔者从事经济新闻采访报道15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并非只适用于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需要发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用鹰一般的眼睛去发现重大新闻,用狼一样的韧性去挖掘和积累素材,用啄木鸟的精神精雕细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字字干钧、句句铿锵.讲话中首次概括和阐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精神指引、精神之源,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党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华社的分社记者,工作就是"哪里需要哪里去".看起来,这样的工作条件要成为专家学者型的新闻工作者似乎不大可能.但是,新华社注重新闻调研的传统工作方式与作风,使不同岗位的记者都有可能业有所专,在分社工作岗位上的确涌现过一大批专家学者型记者,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日前新华网推出的首批"新华社名记者、编辑专栏",笔者名列其中,而且是分社记者中唯一一个,也就是因为笔者在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环境资源方面报道"有所专"得到的莫大荣誉.  相似文献   

14.
报社告别“事业身份”、改制成企业,的确是个热点话题。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这种变革的报业中人,忍不住也想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建设是新闻出版行业最基本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知识创造、加工、传播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创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人民改变自己命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中,人才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根本保障.100多年的革命史、建设史证明,人才工程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新闻出版业是一个把人类精神创造物质化、社会化、扩大化的过程,所以也是一个依靠人才、需要人才、造就人才的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在这里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央领导同志曾经多次说过: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创,依赖了一批有责任感、有名望的出版家和经营家,正是他们在民族危难关头创立了现代出版业,编纂整理出版了自清康熙朝以来,规范中国文字所需要的词典、字典,传承了中华文明.也正是他们,引进了西方的教材,使中国逐渐有了西学,有了数理化.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近代新闻史研究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观照多在"革命史范式"里着力。然而,这种充满了"革命话语"的研究无法解释以下问题:斯诺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若从本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与好恶来看,对一个陌生的共产主义政权产生兴趣应无可能。这种不可能在斯诺来到中国的十几年间如何变为可能?这应当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革命话语",从斯诺的成长和来华后的个人经历切入,以观察其个人的生活体验积累与精神思想的演进的方法还原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的历史细节。斯诺为什么会来到遥远的中国?为什么会留下?面对当时力量尚属弱小  相似文献   

17.
告别2009.我们迎来了经济复苏后广告业重燃希望的2010年.竞争再度升级.意味着新一轮营销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于独家代理央视体育频道(CCTV-5)和电视剧频道(CCTV-8)的未来广告来说.将在  相似文献   

18.
宋玉艳 《兰台世界》2012,(28):13-14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和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第一个提出反封建、终帝制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从小就非常勤奋,喜爱读书,被当时文人誉为"手不释卷"的表率.在香港中阳书院读书期间,孙中山认真听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开阔了视野,为以后探寻革命的真理及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这旬话是从哪儿来的?告诉你吧,读磕牙的文章,就让我想起这句话.不讲其他因素,只讲文字和文章产生的阅读感受.我最怕读两种文章.一类是纯净度高的文章,一类是含沙量大的文章.纯净度高的文章,一般与"精神"和"讲话"相联系.这类文章,每句话都非常正确,每句话都无可非议,但是从头读到尾,在一堆"既要……又要""不仅……还要"之后,感觉十分重要之外,一般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这类文章,一般需要领会"精神实质",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等到这个过程差不多的时候,又有新的"精神"需要人们放下刚深刻领会到的,去重新领会另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20.
若干年前,于丹因<论语心得>而大红大紫,为此,我写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借"于丹现象",对当下浮躁的社会作了一次精神流行病学分析. 拙文认为,近30年,中国告别了极端主义道德乌托邦.艰难的社会转型是一个"去乌托邦"的祛魅过程,在这过程中,道德理想主义慢慢褪色,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日渐凸显.但尾随而至的是,拜物教迅速生长蔓延,物欲膨胀,私欲横流,社会失范,精神领地出现大面积水土流失.举目所及,到处莺歌燕舞,娱乐之风大炽.媒体也推波助澜.报纸、电视、网络,多数媒体皆在打娱乐牌.流风所及,满眼的鸳鸯蝴蝶、风花雪月.处身于其中的人们,沉浸在暂时性的忘情欢乐之中,以此稀释心中的苦闷和烦恼.但这样的娱乐只能让人快意于一时,一晌贪欢之后,漂泊的心灵并没有得到安顿,现实中的苦闷仍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