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①氢气气流的大小难以控制。气流过大时,会将氧化铜粉末吹散,有些氧化铜无法被还原,影响实验现象;气流过小时,课堂演示花费时间较长。②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药品浪费严重,不利于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③实验结束移去酒精灯后还需通一  相似文献   

2.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重要,我们通常采用下列方法。1 全面观察法 进行全面观察就是要对观察对象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系统地、精确地观察。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其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对氢气的还原性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充分地感性认识。为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1)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氧化铜粉末,管口微微向下倾斜——引导学生观察仪器的装置情况;(2)通入氢气后,加热氧化铜——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顺序,观察试管底部有何变化,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3)反应完成,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让学生观察到反应结束时的操作顺序。  相似文献   

3.
在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我呈现给学生两个问题,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什么?观察试管壁能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观察实验、思考问题,顺利得到了答案,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氧化铜和试管壁上的水珠,很少去观察氢气必须早通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性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又能够突出实验重点,分析实验现象,讲清实验原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实验操作规律。二、重视实验的启发性教师演示实验不能…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掌握化学知识离不开实验 .在教学中 ,怎样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呢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规范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因此教师演示要作好充分准备 ,确保实验能成功 ,特别要注意操作规范 ,装置正确 ,演示可靠 ,现象鲜明、直观 ,保证安全 .演示要与讲解、提问配合得当 ,尽力通过演示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笔者把实验顺序概括为四个字 :“氢、灯、灯、氢” ,边演示边提问边讲解 ,提问实验前…  相似文献   

6.
铜镜的制备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先向其中滴入几滴水,转动试管使内壁润湿,再小心地装入适量氧化铜粉末,转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地沾附在试管内壁,然后按课本上“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要求操作,就能在试管内壁形成一层均匀而光亮的红色铜镜。这一显明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木炭还原氧化铜"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演示实验6-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木炭具有还原性,同时为第八单元学习金属的冶炼打下基础. 教材中实验: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在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见图1),用酒精...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第56页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3-8]的现象描述是:“黑色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后一种现象很容易观察到,但前者却不易做到.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启普发生器里反应来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但实验结果往往是黑色粉末(CuO)逐渐变成红色的疏松的块状物后,任你用酒精灯怎么加热也不能变成亮红色,这对于课堂演示实验而言就意味着“失败”(与课本所述不符).由于课堂演示实验受时间所限,不可能多次重复进行.怎样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课本所述的实验效…  相似文献   

9.
姚维纲 《甘肃教育》2005,(1):116-116
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人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0.
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和理解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本文试谈几点粗浅看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现象的感知是学生学习概念的起点。在演示实验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指出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辅助的。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推出结论。如在讲授原电池这部分内容时,可先演示干电池使电流  相似文献   

11.
本装置用于初三化学氢气的性质实验,可演示氢气性质的多个实验:氢气吹肥皂泡、点燃、爆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此教学仪器主要由氢气发生器、爆鸣器、吹肥皂泡、点燃、抽气、点火几个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的制作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经济实用,且有操作简便、现象明现,生动有趣的优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中有三处“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演示。为了使实验更加鲜明准确,可作如下改进一、课本73页“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用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结果生成的铜,不具有金属光泽。如改用电灯花线中细铜丝灼烧其表面成的氧化铜(此反应可在讲氧气性质时让学生熟悉)代替,当通入氢气少许,加热,即可看到氧化铜还原成具紫红色光泽的铜,同时试管口有水  相似文献   

13.
1 精心准备演示实验 ,着眼培养观察能力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学生观察、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它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 ,也是化学课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不仅能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化学现象和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力求做到 :第一、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要领和重点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 ,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告诉学生观察实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它包括实验仪器和装置、操作步骤和要求、实验的主要现象和观察方法等。第…  相似文献   

14.
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化学实验是一种操作技能 ,只有亲自动手练习 ,才能学会、娴熟和提高。初中学生都喜欢观察化学实验。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实验机会 ,将演示实验变为边讲边做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动机。如镁条燃烧、硫磺燃烧、锌跟稀硫酸反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溶液酸碱性用指示剂检验等比较容易操作的实验 ,教师边讲授边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探究实验结论。通过转变课堂演示实验方式 ,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相似文献   

15.
1 精心准备演示实验,着眼培养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学生观察、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它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也是化学课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不仅能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化学现象和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力求做到:第一、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要领和重点,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告诉学生观察实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它包括实验仪器和装置、操作步骤和要求、实验的主要现象和观察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 ,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习作风。近些年来 ,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总结如下。1 保证演示实验效果 ,使实验现象明显。如“同样是氢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点燃纯净的氢气和混有空气的氢气现象的不同 ;分别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现象等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2 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化学教学中,绝大部分概念的引出,是从观察某些实验现象开始的。许多化学概念和正确的结论,也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可见,化学实验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即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主要现象并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导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十分必要的。防止他们只把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东西,却忽略了对主要现象的观察。如氯气和氢气在镁光照射下发生爆炸,化合生成氨化氢这个实验,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往往只对镁条燃烧的强光和一…  相似文献   

18.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相似文献   

19.
肖海轩 《天中学刊》1998,13(5):112-112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必须精确而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注意各种不太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征.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应分清主次,—一观察清楚.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往往分不清主次,把注意力放在次要的环节上,忽略了关键.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光…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常见的主要有三种: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三是课外实验。1.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要精心做好演示实验,在操作上做到规范化,技能上做到熟练化,效果上做到现象明显,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而且在演示过程中提倡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