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正当我准备上课时,急匆匆地跑来几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节课让给汪老师(化学实习老师)上吧。我们刚把她从家里请来,我们想让她再上一节课。”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我想,应珍惜学生这份真挚的感情。就这样,实习老师上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没有带书本讲课,也没有让学生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就化学中不懂的问题尽管问,并告诫同学们要发愤学习。还谈了自己的愿望:很想回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地解答,同学们静静地…  相似文献   

2.
种地的理想     
李家俊 《教书育人》2007,(10):41-42
“当一个农民!”他不无自豪的回答,戏言?气话?还是故作惊人之语?我有点始料不及。同学们也大多投来异样的目光,漠然,惊诧,鄙夷,还有随声叫好的。教授流沙河的《理想》一诗时,我提出“你的理想是什么”,竟然得到这样的回答,多少有点诧异。这个“异端”的回答,让场面一时混乱,等平静下来时,心里总是有些别扭。而更多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理想,这又让我有点气恼。  相似文献   

3.
“刘洋,你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看着同学们陆续离开的身影,我注意到刘洋的课堂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就差一道题了。”刘洋抬起头有点紧张地看着我。这是一个智力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很有“韧劲”的学生。“不会做吗?我给你讲讲。”看看时间已近12点.我不禁有些着急。“老师,我就要想起来了,您再等等行  相似文献   

4.
李广仓 《教育文汇》2013,(12):29-29
一次语文自习课,几个学生问我有没有QQ号,我说“有呀”,他们让我说出来。我问:“你们有没有QQ号?”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们都有!”这太令我兴奋了。这两年我不当班主任,感觉和孩子们疏远了很多,如果能通过QQ和学生们进行网上交流,不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吗?当我说出这个想法时,同学们都要求我加入他们的QQ群。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下册)“公民有行使批评建议权”这一知识点时,我清楚而明白地告诉学生:“公民有向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的权利。”临下课时,我谦逊而象征性地说了一句:“欢迎同学们对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等提出批评建议,老师定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石激起千层浪,十几天内,竟陆续收到同学们的数封来信,特采撷几封,与大家共享。一、让课堂多点味道老师:说实话,您的课讲得不错,声音响亮清脆,思路条理清晰,条条框框一目了然。但总感到有点机械死板,缺点味道。您总说同学没反应,课堂气氛不浓烈,那是因为您还没有真正激活教学、激活学生,没有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如果您讲点故  相似文献   

6.
在上到“感知诗意”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你能否从诗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看到一幅画面?”片刻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一个女子站在阳台盼她的梦中情人归来。”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扭身去看他,目光中有惊异,然后再用审视的目光看我,与此同时,还有人在下面小声说:“怎么就一定是盼她的梦中情人,而不是父亲或其他亲人呢?”同学们的表情让那个同学低下了头,我忙说:“说啊,继续说啊。”  相似文献   

7.
在一堂课上,同学们很配合,我的心情也格外好。当我问了一个问题之后,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看到班长也正举着手,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有了灵感,没有称呼班长的姓,而是说:“斌斌,你来回答一下吧?”也许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学生,同学们都很诧异,转而是一阵欣喜。面顾斌斌呢,先是有点脸红,然后是一脸的幸福。他站起来,给了我一个非常满意的问答。  相似文献   

8.
林莉 《现代语文》2004,(10):22-22
不久前,我聆听了某知名教师上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老师既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也没有拿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是询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哪些问题;让同学们一一提出来,由其他同学回答这些问题;当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老师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仍由同学们自己来回答。整堂课就在学生自问自答的过程中进行着。听课老师的反映是:教学形式很新颖,但又觉得缺了点什么,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您好象没有讲什么。”  相似文献   

9.
刘铁梅 《教学随笔》2009,(10):28-28
有一天上课时,我对学生们说:“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几道题做在练习本上。”我话音未落,一个叫张虎的同学说:“老师,我没有本子,也没有笔。”我说:“学校昨天不是刚发了新本子吗,今天怎么就没了?”张虎说“丢了。”然后满不在乎地看着我,脸上居然还带着一丝洋洋得意的笑。其他同学也都停下来望着我,看我如何处置他。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08,(1):21-21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心里很难过,有点懊悔,害怕会被爸爸妈妈骂,时又希望他们能够谅解自己。“我知道我错了。这件事情是我做得不好,如果按一下鼠标事情能恢复的话,我很愿意这么做,但是……”当你们做错事时。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有什么反应,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说法吧。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时常会听有些学生说自己在“画美术”,心中不免有点纳闷。此话出于孩子之口还则罢了,部分家长也会不假思索的说“我让孩子画美术”。听此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多少年来的美术教  相似文献   

12.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3.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陈煊之博士在华中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报告完毕后,陈博士让同学们提问题。有位同学说:“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请教一下陈教授……”大家听了都笑了。陈教授过一会儿也善意地说:“这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啊。”当然双方都毫无恶意.大家都明白彼此的真实意图。一会儿又有一位同学说道:“我有两个很深奥的问题……”大家听了又都笑了。  相似文献   

15.
位已经谢顶了的老班主任刚接了一个班,他踏着预备铃声走向教室,身后是一群他还不太熟悉的学生。其中有一个高个儿男生顽皮的唱道:“月亮走,我也走……”其意无非是映射老师那光秃秃的头顶,引来同学们一阵哄笑。这位老师什么也没说,甚至没有转身去看看到底是谁,就径直走向课堂。上课了,这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月亮走,我也走”几个大字。同学们心知不妙,不只这堂班会课将会有怎样的狂风暴雨,那位刚才还自鸣得意的男生,此时也变得局促不安起来。“《月亮走,我也走》,曾是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今天又在我们校园里流行起来,说明这…  相似文献   

16.
教学《小珊迪》一课,临近尾声,在总结课时,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学完这篇课,你觉得课中哪些地方最令人感动?”我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小珊迪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的情节最令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轧断了双腿,还特地让弟弟把零钱送还给‘我’这件事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7.
好大一棵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常会告诫学生:“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有集体荣誉感……”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是“集体”,还是“集体荣誉感”,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鉴于此,我设计了一次主题为“好大一棵树”的主题队会。在队会开始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一片叶子也没有。我请学生观察这棵大树,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这是一棵快死的树;有的说这是一棵老人树,它已经老得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还有…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教师监督的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在班会上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总是依据老师的标准,主要靠老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这个学期,老师决定改一改,让大家自己来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学生们有点莫名其妙。我对这一做…  相似文献   

19.
那是我初教小学,接的是一个三年级班。有一次,我在学生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我一点儿也不快乐,看着美术兴趣班的同学们自由地学画。我多么羡慕他们。可我却不能去……”我不禁有些迷惑不解,这黄叶是学校公认的绘画天才,为什么不能去兴趣班呢?美术老师也问过我,但我一直没放在心上。下课后,我对黄叶说:“最近有作品吗?给老师看看。”黄叶高兴地拿出她画的画,我边看边问:“怎么不去兴趣班?”“爸爸不准我去……”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像决了堤的河。“别哭了。放学后老师去你家。”我赶紧说。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头疼的是: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没有必趣。为什么没有必趣?“画不好”长期以来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学校到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学校考核美术教师也是看你培养了几个“画画”好的学生,或看你办一次画展,“画画”大赛获奖多少,形成了一个“定式”.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画画”.在小学低段学生兴趣很浓,到了高段兴趣减弱。中学就没有几个“喜欢”上美术课,我的同事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综合评价学生用鼓励的方法去欣赏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