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多同学常常感到写作文没有材料可用。读书十几年,单语文课本就读了二十多册,历史人物、寓言故事、诗词歌赋、哲理名言,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少,怎么会没有材料可用呢?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材料可用,而是不会运用现成的材料做文章。烹饪美味佳肴,并非一定要海鲜,高明的厨师用普通的菜蔬一样能做出可口的菜肴。那么,怎样运用现成的材料来做文章呢?一、撷取精要只取一瓢饮材料有一定的长度,少则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多则成百上千;材料也有一定的厚度,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积极或消极,或显著或隐蔽,其表意往往是多元的。在写作时,要对记忆中的材料作…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苦于没有素材可用,其实,平时可以用来积累的素材很多,只是他们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课堂素材,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提炼文言文练习中的人物事例高三的学生普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课外书、积累丰富的人物事迹,如果全用时事材料,从知名度和关注度来讲,也无新颖之处了。高三课堂中练习的讲解占了近一半时间,既要适应时间效率,又要新颖实用度高,不妨拿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秦天来 《中学理科》2005,(10):17-17
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江苏卷)的第15题是组合中的“不相邻”问题,此题解法虽多,但大多避免不了分类讨论.其实对“不相邻”问题和“错位”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便捷方法可用,这个思路源于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下A)》的第122页的阅读材料,这篇阅读材料的一个深刻背景就是集合论中的容斥原王单.  相似文献   

4.
选择独特的材料写作章,可以使作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之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就是因为它除了主题的深刻性之外,所选的材料是许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即独特的材料。可能有同学会说,我一没有出国,二没有旅游,哪里会有独特的材料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独特”,关键在于你要留心,要注意寻找。哪里去寻找独特的材料呢?  相似文献   

5.
(一)   提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最底气不足的了."写作文没材料,没论据,无米下炊呀".其实,在学习、生活中大有资源可用.只是我们没能很好地挖潜,没能找到与作文的转接点,为我所用. 那如何使得材料为我所用呢?   ……  相似文献   

6.
<正>常有同学叹息“知道要写什么,可惜没有合适的材料”,仿佛作文成了无米之炊。其实,材料就在日常生活中,在那些被人们忽略的琐屑事物中。以前为修理器物,去找那些修理工,他们往往会有一个装着旧零件的旧箱子,拆卸下来的各种规格的螺钉、螺母、弹簧夹、铁丝、铜丝等,好像全是无用之物。但是,工匠师傅在里面翻找,总能找到可用的旧零件,立马把问题解决。你的作文,可能也需要这样一个杂物箱,或曰百宝箱。  相似文献   

7.
在解答碳氢数目很多的较复杂的大分子烃时,学生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其实这类大分子烃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本身自成一系列,有单一的通式,运用等差数列可用通式法求解;另一类本身没有固定的通式,但可以看成是在一系列有通式的物质结构中再插入一些其它的基团,可用结构插入法求解.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3,(17):49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想知道一只鸡蛋的体积是多少,应该怎么来求?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一筹莫展,因为鸡蛋的外形不规则,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其实,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大显神通,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于他儒雅风趣的讲解。其实,易中天并没有什么更新的历史材料支撑,也没有道出什么惊世结论,仅仅依靠讲来吸引听众。惊叹之余,不禁深思: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学学易教授的“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10.
过时挂历照样可用挂历,每年用完了就扔掉,非常可惜。其实过时挂历照样可用。因为各种数字交错到一定时候,又会周而复始。例如,1991年的挂历,其月、日、星期和1996年完全相同,可以把1991年的挂历拿出来重新使用。下面7组年份,都能重复使用:第一组:1...  相似文献   

11.
反问亦可用叹号安徽/胡昌永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不少人在印象中都认为它的末尾一定要用问号,而叹号是表示感叹句和一些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的停顿,因此,反问句与叹号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反问亦可用叹号。哪些反问句末尾可以用叹...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平时作文时,最头痛的是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没有什么词汇可用,对课本上学过的词汇和材料不在意,对课外阅读中的词汇和材料又不注意积累。因此,写作文时脑子里空空的,面对美好的景物,却想不出恰当的词汇来描写;满怀的情感,却不知用什么句子来表达。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觉得做好词句、材料的收集也是上好作文评讲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又能帮助学生积累和提高。   一、从学生作文中收集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对于学生作文来说,也许整体不是很理想,但每一篇习作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可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作命题走进了“材料话题式”时代。少数人错误认为话题作“开放”、“灵活”,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审题的必要。其实,考生写话题作因审题失误而与高分无缘的现象太普遍了。  相似文献   

14.
立几教材中推导棱台体积公式的方法是用补形法求两个棱锥体积之差,其实也可用分割法求出棱台的体积,先看三棱台的体积。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常常苦于没有好材料。其实,好材料不是没有,而是有了却发现不了。有时有了获取好材料的机会,却又不知道抓来积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作文,还要多上活动课.给学生创造写作材料,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好练笔作文。  相似文献   

16.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7.
贝贝 《家长》2013,(2):92-93
家庭中,有许多随手可得的资源,只要善用巧心思,许多废弃物都能变成可用的物品,不但减少垃圾,还能美化家庭呢。其实,所谓的“废物”,只要稍加用点心思;都能利用,  相似文献   

18.
曲向东 《教师博览》2004,(12):30-31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记:其实采访您之前,我看了您的很多材料,我对您有种感觉,似乎您好像没有自我。钱伟长:我过去不考虑,我到现在也不考虑。我现在不拿工资,我在上海大学当校长不拿工资。  相似文献   

19.
明灯 《中学文科》2005,(6):61-61
一、背景 学生W,历次考试,主观性试题得分率低,很是沮丧。多次与之谈心,笔者发现,其实W的基础知识基本过关,应该记忆的知识点、理论,都达到了要求,主观性试题得分率低,问题不在于没有牢固的基础,而在于思维能力的拓展没有到位。为此,笔者以我国“电荒”材料为背景,对W进行几种思维能力的拓展训练。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作文的材料应丰富、新鲜,有个性色彩。可见材料的积累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高三的学生却常常感叹作文难写,缺少素材。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则大发作文素材,令其死记硬背,又显得多而杂。而这些作法常常舍近求远。其实,就高中所学过的课文,可用的材料就很多,因此如何学会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巧用课文中的素材,拓宽作文思路,丰富作文内容就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