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江 《中学文科》2009,(14):133-133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相应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本人认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中阶段对非金属性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两点:第一,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来判断.第二,根据与氢气化合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其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但是仅根据这两点对有些元素的非金属性却不能判断,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去电子的性质(或能力)。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主要可从元素的价态,金属活泼性等这些方面来判断。  相似文献   

3.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可以从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或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如果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或者它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容易且稳定 ,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就强 ,反之则弱。”这是 1 997年在山西、广西和天津三个地区启用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 (试验本 )第一册》第五章研讨元素周期律时所指出的内容。笔者认为“上述”有两处不妥 ,一是氧化物应为最高价氧化物 ;二是不能完全根据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去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本文仅讨论后者。“试验本”相应的一些辅…  相似文献   

4.
三、抓好三个判断:1.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a.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的金属性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的能力,或形成化学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该原子的倾向。在中学阶段可用以下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一、元素金属性的判断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强度判断。金属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强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例:N a能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 g只能和热水反应,故N a的金属性比M g强。而M g与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程度比A l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程度剧烈,故M g的金属性又比A l的强。2.根据元素形成的最高价…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当然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笔者现介绍的题是一道典型的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常见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题目,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比较常见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笔者在高三复习阶段设计了如下题目,并对该题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用以指导学生巩固与提高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复习,很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8.
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律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论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时,经常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大小作为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标准,例如“氟非金属性最活泼,所以合成的氟化氢最稳定……;碘非金属性较弱,生成的碘化氢不稳定”①在一些大学教材中,也时见把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相同类型化合物的热  相似文献   

9.
伍宏科 《中学理科》2004,(11):39-50,95
一、氧气、氢气的性质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能跟非金属性比它弱的非金属单质(如:H2、C、S、P等)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但氧气不能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等直接化合。氧气能跟金属化合成金属氧化物,能跟一些低化合价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如:CH4、C2H2、酒精等)发生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体会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2.进一步学习与巩固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合价为-2、0、 4、 6,同学们通过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去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趋势,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运用,还能充分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2.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且题型不断变化. 常考常新. 一、基础判断型 例1 有a、b、c、 d四种金属单质,b单质能 跟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且能从d的硝酸盐水溶 液中置换出d单质;c能从b的硫酸盐水溶液中 置换出b单质;a不跟稀硫酸起反应,但能从d的  相似文献   

13.
探析了元素的性质包括原子的性质、相应单质的性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要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同学中常常混淆了“元素”和“单质”的概念。所以,本文特介绍什么是元素性质,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氧元素和氯元素是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的两元素,它们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难以讲清的问题.高中课本在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物性质时指出:“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弱的”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出,氯和氧既不同周期,又不同主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呢?中学化学课本中指出:“一般说来,可以从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  相似文献   

16.
在“氧”、“氢”两章的基础上,进行“碳”一章的教学,介绍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内容不仅跟“氧”、“氢”两章密切相关,也是这两章内容的补充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氧、氢两种非金属元素,主要介绍它们单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而碳元素则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它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元素知识体系,作为今后认识其它非金属元素的标准和实例。2.补充和发展了前两章的有关概念,使学生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一级过渡。例如把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提高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理解。由元素、单质的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无素和单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性质常是不同的,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一些实例予以论证,并解释了在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内容繁多琐碎,在学习时要尽可能以最佳的方法或方式总结成网络图,主线明确、脉络清晰.每族元素抓住代表物.重点讨论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碱或盐等有关知识;注意该族元素与其代表物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高考重点考查各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非金属元素时要理清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限于教学的阶段性,中学化学教材对具体的物质一般只介绍其性质,讲同类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一般未从物质的本质属性方面去揭示物质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下面谈谈我对中学化学教材中几类物质性质的初浅看法。一、无机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决定其酸性的强弱。酸性强弱的标志是解离出 H~+的难易程度。硝酸、硫酸是强酸,磷酸是中强酸,碳酸是弱酸,这结论是大家熟悉的。而这结论是由它们的结构决定的。请看下表:  相似文献   

20.
“卤素”中涉及到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零散繁多.为了系统、熟练地掌握本章知识,可从卤素的“六性”入手.一、系统性以氯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为中心编织知识网络:二、相似性以卤素单质为例,其相似性表现有:1·单质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2·均易溶于有机溶剂;3·跟氢气反应生成卤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