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进珊先生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踏上文学道路,在近七十年的文学生涯中,集作家、文艺编辑、学者于一身。他先后发表、上演过十多个剧本、出版过散文集《山居小品》等,还发表过很多诗歌、小说,在书法、绘画上亦有造诣。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文艺界和主编《申报》副刊时期产生过一定影响。1949年后,长期执教于高等院校,较少为人知。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广西版)和《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等。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创作情况并选录了他的部分作品。本文从创作、编辑和教学研究等侧面,对王先生鲜为人知的文学历程,作了记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军事文学曾在17年文学(1949~1966)时期以《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林海雪原》(曲波)、《黎明的河边》(峻青)等众多杰出的作家作品形成一度辉煌。时至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创作在生活和文学观念的不断变化演进中又几度兴起,出现了三次重大的突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是第一个打破17年形成的军事题材作品单一主题模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的文学,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一是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各兄弟民族的文学,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和兄弟民族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已早有国际声誉。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江格尔》(蒙古族)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海南是多民族省份,同样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学,它所展示的情景,也是使人深感自豪和欢喜的。海南的民族文学,是宝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独特的专用名词,是解读十七年文学的重要切入点。"人民文学"要求作家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进行创作,它具有下述突出特征,即题材上的"写工农兵"、创作主体上的"工农兵写"和美学风格上的理想主义和崇高壮阔。但"人民文学"也明显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总结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经验,正视"人民文学"的历史价值和局限,对我国今后的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战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抗战文学,是指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从共时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存在大叙事、现实性、反形式化三大特点;从历史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则显示出创作发展和人性挖掘深度成正比的特征。抗战文学要出现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有待于我们对民族文学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广泛吸取。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19日,由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9币范大学、海南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南文学二十年(1988-2008)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山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文学评论家、学者、作家四十余人参加会议。与会者就“海南文学二十年进程回顾及现状评价”、“代表性作家和代表性作品分析”、“关于海南文学批评的批评”、“海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状况”、“移民文化与海南文学”、“本土经验记忆与作家创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品信息     
正《蒋子龙文学回忆录》出版《蒋子龙文学回忆录》日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蒋子龙的作品致力于改革者形象的塑造。1979年,他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首开"改革文学"先河。他始终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为现代化建设进行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其陆续发表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正>张振龙教授在2014年6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魏之际文人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批准号:14BZW043)。该课题从发生学角度,分别对汉魏之际文人交游、创作、典籍整理、品评、游艺等风习的转型及其文学影响进行微观和宏观上的层级研究。课题主要内容有:(1)文人交游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主要以时间为顺序,对汉魏之际文人交游风习进行考辨,展现其转型的过程和特征,分析其对文学的具体影响。(2)文人创作风习转型及其文学影响研究。注重从时空和创作主体等方面,归纳汉魏之际文人创作风习的新变化,通过对文本的体悟解读,探讨其对文学发展的作用。(3)文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学人翻译了31885册外国文学作品和1580册外国的文学研究著作,出版了2391册本国人研究外国文学的著作;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为三个明显的高峰,1911前后、1931-1932、1937之后、1949-1952、六七十年代、1993-1995为六个低谷。整个20世纪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末11年出版841册外国文学作品;民国年间年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6069册、外国的文学研究著作466册,本国学者撰写外国文学研究著作329册;新中国成立之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24975册、外国的文学研究著作1114册,本国学者出版了外国文学研究著作2062册。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文学运行机制中,编辑是读者、出版者之间的媒介,是作品进入出版、流通领域的中介,直接参与了文学的创作,从各个方面制约着现代文学的面貌.作为现代文学生产体系中最早的"中介"之一,文研会的编辑以<小说月报>等期刊为基地,对于现代文学初期创作的发展走向与繁荣,以及现代文学期刊编辑体制的规范与发展,扮演着重要的筚路蓝缕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史的编撰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末,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开辟创造期(1927-1948);二、统一化时期(1949-1978);三、更新繁荣期(1979-1999)。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反映了现当代学史家诗学观念与诗史撰写思维方式的演变、转化和更新的过程,展示了中国诗学与诗史撰史的无比丰富性和复杂性,表明诗史研究和撰正在走向全面、精细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孙犁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然而,孙犁研究仍存在着一些尚未涉及或研究较薄弱的领域,如:“文革”后孙犁作品的研究,作家的本体研究(孙犁的心理,气质,人格研究,孙犁文化意识研究,晚年孙犁研究);孙犁的文学个性及在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定位,孙犁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把孙犁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代文学期刊不仅能及时地为作家提供刊发新作的场地,而且还将全国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家加以集中有序的管理,以建立有着统一路线的文学格局。创办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人民文学》即是当代文学期刊的典型代表。1949-1955年即"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为贯彻执政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而呈现出主流叙事的基本特色,它严格遵照体现国家主流意识的办刊原则来保持它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风貌。《人民文学》对其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是通过其号角式的时政性理论、旗帜式的主旋律创作与长矛式的运动化批评来实现的。主流叙事是双百方针之前的《人民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这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掌控和指引文艺刊物的直接效应。《人民文学》在引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主潮的同时体现了建国初期的时代氛围对它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童以其独特而具有创造性的写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不同时段注入活力,这也使他的创作具有了当代文学史的意义。论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阐释背景,描述了苏童的写作历程,并对其作品进行了美学与主题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国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电影文学本体研究的理论史学及评价:(一)电影文学本体研究的三个时代是从“基础说”至“文学说”到“文学价值说”;(二)以异域理论研究为参照,对比同期中国研究现状,认为电影文学是受制于“技术与艺术合力”的新文体,其独特的电影思维在创作中以“外形式”的“框架”影响着电影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的创新经历了由"政治革命一体化",到启蒙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再到"文学"与"历史"融通的多维史学观的演化;在"板块结构"和"选择的眼力"上,近来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均有新开拓;"史"与"论"关系的融合在重史料性与史实性基础上,"论"又有其个性特色,这是文学史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化精神给学注入的个人话语,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批青年作家伤口中主要表现为爱情受到压抑和摧残的苦闷,而革命恰恰可以以暴力反抗和宣泄苦闷,于是有了恋爱与革命的结合,产生了“革命加恋爱”的创伤模式,但是由于传统的农民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个人话语在革命的语境中日渐陷入尴尬的境地,乃至被驱逐出学创伤。这种状况对后来的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语派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流派。学术界对该流派进行了大量研究。1949年至1979年的研究以政治思想为评价标准,论语派被目为“帮闲文学”,遭到批判。1980年代的研究中较多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语派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199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论语派的文化立场和文学思想,在作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新世纪以来,由于研究视野的拓展和新方法的运用,论语派研究在作家作品、期刊、流派的整体特征等方面都获得丰硕成果。论语派研究领域仍存在可供深入开掘的空间,我们应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寻论语派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通常按照流派来纳入到文学史的整体叙述和阐释框架中,师陀的文学史定位一直引发研究者的争议和关注,左翼评论家与京派评论家都拒绝将其纳为本流派作家。通过对师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师陀的作品具有主动疏离文坛文学流派地倾向,并细读师陀乡土小说主题等相似的文学作品,发现师陀的文学作品具有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地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具有“奇特的风格”,从而呈现其文学史定位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特尼亚诺夫是著名俄国历史小说家、理论家,20世纪的俄罗斯艺术巨匠之一。他总是关注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结合,他所有的主要文学作品,在题材上都离不开俄罗斯历史和俄罗斯文化。特尼亚诺夫文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主题是普希金时代,他的一生都以普希金为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